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对现有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如今人口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伴随经济的发展,对于房屋建筑人们不单单只是趋向于低层建筑,更多的人看中的是高层建筑,然而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求较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技术难度,在保证其质量的情况之下,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成问题,本文就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前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稳步上升,还带动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通过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建筑业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当然也就会伴随着很多问题,对于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我国建筑业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除此之外,由于人们对房屋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且建筑工程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工作,有些工序完工之后才可以进行鉴定检查,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所以要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在施工过程出现的误差和问题,必须给建筑工程基础设施技术进行深化改革,从而保证其施工技术的安全和质量。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
1.1手工作业没有达到制定的标准
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借助很多吃苦耐劳的员工,然而这些员工一般都是来自农村,很多施工人员都没有强硬的专业知识,对建筑施工技术也知之甚少,而且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比较杂乱,很多施工设备也没有得到更新替换,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严格的督促管理,导致在施工场地出现浪费原材料的现象,由于很多工人对于原材料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就导致了他们不知如何储存,进而使原材料在应用过程中的性能极大的降低,同时也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管理人员也并没有更好的把控,从而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在大幅度的降低。
1.2在工程开始时,材料的选择存在差异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且施工场地的管理和督察人员也都对这类问题没有较高的认识和重视,久而久之,建筑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难度,也存在了很多问题,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工作人员就会舍弃原来的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购买一些比较便宜的建筑材料,这样的材料选择不仅在一定意义上使建筑工程技术的质量大幅度的降低,而且也使施工场地的环境遭到迫害,甚至还会波及到其他地方的环境。
1.3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不管是在施工现场还是在其他地方施工人员都要时时刻刻树立安全意识,然而很多的建筑场地的管理人员却没有提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更没有针对其安全隐患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知识工作人员极不负责任的体现,一旦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施工管理人员连具体的解决措施都想不出来,这就是不只是失职那么简单了,有可能还会追究其法律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分析
2.1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混凝土会被大量的应用于工程中去,但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就存在很多问题,众所周知,混凝土是靠水泥、砂、石和水,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其消耗的水泥相对其他成分而言较多,而水泥在与水混合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热量,这就导致了大体积的混凝土表面出现严重的裂痕。所以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就必须要严格的把控,尽量减少在大面积混凝土的应用阶段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首先,混凝土的应用就必须注意水泥的质量,毕竟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水泥选择时,通过热量对比,选择水泥水化之后产生热量较少的水化水泥,不仅如此,也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降低热量的措施,比如:在混凝土制作时添加一些石块来分担水化水泥所产生的热量,当然也可以在施工时准备水管预埋的方式从而降低水化水泥的热量。
其次,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对于混凝土的监管质量,确保在后期养护和保温时能够使混凝土更好地发挥在施工中。通过后期养护,混凝土可以不受温度干扰,致使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痕。
2.2对于基础工程的桩基施工技术的监管和控制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对于吊桩环节的桩基施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施工环节,在进行桩基施工时,要对其距离、速度通过有效的计算,从而保证其质量,吊桩时应该注意桩与桩架的垂直距离。与此同时,插桩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步骤,在施工时应该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而且在桩基锤击时,应该控制好力度,使桩身受力均匀,要时刻调整撞击锤的精准度,确保它能够在计算精准的状况下撞击桩身。
2.3基础施工钢筋施工技术与要求
建筑工程最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莫过于对钢筋施工技术的把握和调控,在进行钢筋施工时,首先应该对钢筋施工图纸进行一个仔细的研读,对于比较关键重要的施工部位应该标注出来,然后加大其控制力度和要求,从而使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钢筋的使用规格长度大小,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用量和位置都应该进行仔细的检查,而且,再用钢筋进行加固时,应该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从旁监督,从而确保钢筋绑扎的牢固性。尤其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时没有得到稳固,导致其出现位移的状况,这些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被纠正,如果没有在关键的时间发现这些问题,将出现难以把控的局面。
三、灌注混凝土
(1)混凝土采用直升钢导管法灌注。导管每节长1.5m,节与节之间通过密封垫和螺栓连接,导管内径为30cm,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上口设置储料漏斗和搭设操作平台,高出孔口1.5m,并设置在并孔中央,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升降试验,并在孔口位置设置卡环,固定导管.
(2)浇筑混凝土前,应探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设计规定,应再次清孔,直到符合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宜配备水泵以及吸泥机、高压射水管等设备,以保持井孔水头和及时处理浇筑故障。
(3)浇筑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的浇筑极为重要,浇筑数量必须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大于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必须预先计算好。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以便浇筑混凝土能够挤排底部泥浆。在储存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内预先安设隔离球阀与孔内水和泥浆隔离开,随着混凝土的下落,隔离球阀随着徐徐下落,当首批混凝土储存量满足要求时,剪断捆绑球阀的铅丝,使球阀与混凝土一起下落孔内。浇筑开始后,连续地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徐徐地浇筑,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同时,在浇筑过程中,经常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应在混凝土顶面以下2m。当井孔内泥浆溢出时引流至排泥沟内,保持场地清净。
小结:总而言之,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其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水平,保证其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震宇,毛水红.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2016(8).
[2]何宝民.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
[3]何鸿雁.浅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79.
论文作者:王进锋1,王浩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