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对于大中型建筑企业来讲,他们在技术、设备、材料以及服务等方面差别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正在演变成为细节上的竞争。而这些精细化管理就是以规范化、系统化作为前提条件、以量化数据为标准,采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对建筑施工对象提高管理精度、推进精益求精的管理办法,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将精细化管理科学有效的运用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可以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质量;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紧迫性的问题,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践行科学的全面的精细化管理,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1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多发要求践行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着着诸多的安全问题。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符合安全规范、难以按照安全规范进行科学施工、不佩戴安全防护措施等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同时也对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在建筑工程中,安全巡检力度较差,安全管理机制的缺失等,使得建筑工程中很多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未能及时被察觉,也容易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观念,使得针对重点或难点工程的区域性安全管理机制缺失,如安全警示标志不明确等。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都要求践行精细化管理。
1.2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要求践行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质量管控部门来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这直接导致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失位。其次,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较低,存在着不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等问题。最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薄弱,施工技术难以符合施工标准,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等。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问题,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该践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
1.3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不高要求践行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体施工效率难以符合施工进度的要求,施工效率低下。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材料的事先抽检力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因不符合施工标准材料的出现,而造成施工停滞。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不强,遇到复杂问题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缺欠,也容易影响施工效率。当然还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做的不到位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效率是施工进度的保障,是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2精细化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2.1投标阶段精细化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为防止产生为获得项目盲目竞标现象,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的投标守则。同时,在参加竞标之前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企业能够承接的业务范围,不能盲目参与竞标;投标前制定详细的标前策划,确定资源配置方案、分包采购模式等;在竞标时制定详细的投标计划,针对项目选择参与竞标编制人员。
2.2施工过程精细化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发生的成本是项目成本发生的最直接阶段,也是成本发生较为琐碎的阶段,施工阶段牵涉方众多,人员复杂,成本管理较为复杂。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细化至每个小单元,将成本目标细分,组织施工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的成本。
2.2.1建立目标责任制
施工过程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首先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对总成本目标进行整体划分,形成各分部分项成本目标;而后根据各个分部分项的施工顺序、施工工序对构成分部分项的各要素(人、材、机等)进行目标分解,形成以要素为单位的成本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结合岗位职责,将细分的目标成本落实至每个人员,形成以项目经理、各生产部门经理以及各个工人权责利相关的成本目标责任体系。
2.2.2以时间为轴动态控制成本
以时间为轴,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将成本目标划分成月度、季度、年度成本目标。在实际施工中,按月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对报表进行分析,与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偏差,并查找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据此制定后期成本变化趋势,控制后期成本。
2.3材料精细化成本管理
在整个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70%左右。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对材料的成本管理不足,导致在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出现很多材料浪费现象。因此,采取合适的材料成本管理方法,对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3.1材料采购阶段
施工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材料采购方案。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由于没有进行系统地计划,导致出现多方供应现象,增加成本。
首先根据材料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材料采购模式,对于重要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供应充足,应选择供应链采购模式。在对供应商进行考察与合作之后,选择长期合作供应商,以保证货源质量及供应充足。这样可以缩短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对于特殊的材料可实行项目部自行采购模式,由于项目部对这类材料的了解较多,自行采购企业只需进行监督,可缩短采购时间,提高效率。
在采购材料时,同时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库存状态,使库存与使用达到平衡状态,防止出现材料储存过多,浪费施工现场空间影响施工或是材料库存不够影响项目进度等现象。在采购时要制定采购计划,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
2.3.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要重视材料损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建筑企业应提高管理技术,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控制材料成本。
在施工材料使用阶段加强材料定额管理,推广现场5S管理。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对各生产要素状态持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提高修养的活动。通过现场5s管理,可对现场材料进行整理,及时发现推挤材料并重新使用。
2.4人力资源精细化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因此建筑企业要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精细化成本管理不可或缺。
2.4.1人岗匹配
不同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对于管理层企业应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并培养其忠诚度;对于技术岗位应根据岗位特点配备合适人员;施工现场一线操作工人,要注重其操作技术。
2.4.2精确计算用工人数
对于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要精确计算所需人数制定劳动力资源计划,并合理安排进度计划,防止出现“窝工”现象。
2.4.3加强培训
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徐翔收 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2(6).
作者简介:
杨玉,1992年5月19日出生,现就业于英大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杨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精细化论文; 材料论文; 成本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