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琴 四川省西充中学 637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随着现在的高中生物质生活的富足,他们存在集体主义观念、奉献精神等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人类的感情激发机制退化了吗?高中阶段在学生的一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简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发挥其德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115-0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政治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发挥德育功能呢?
一、思想上要重视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陶冶道德情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细节做起,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鼓舞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好学生的榜样,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转变应试教育的教书观念,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思想观念,做好学生精神世界的“领路人”。这样在备课环节,就会很自然地让德育目标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对引导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有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不应再以兴趣为出发点,而应是心中的信念才是当代高中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信念才是高中生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周恩来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信念,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人发奋图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公民去建设,广大高中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主动承担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自己全面,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应从高中学生的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坚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去,更好地发挥好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抓住政治学科基础知识,落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让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教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时,选用的了当前的热点话题——韩国部署“萨德”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我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关于韩国部署“萨德”事件的介绍的视频,然后层层递进地提出“韩国部署“萨德”的真实目的和韩国宣称的一致吗?”,“为什么中国、俄罗斯会坚决反对韩国“萨德”部署?等”问题,通过问题质疑的设定,完成了教材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德育内容——国人应该如何理性爱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发起倡议:“为中华的强大而读书”,坚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念。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原本一堂枯燥的哲学课堂不再枯燥,教学效果较好,不仅完成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爱国。通过这节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哲学课教学,学生们初步懂得了自己现在的学习所担负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初步地认清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信念才是最终的学习动力。
四、优化教学内容是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的主要学科,渗透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任取一节知识都是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合时事政治展开理论教学
素质教育力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导入了更多时事政治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开展理论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人本化、生活化、丰富化的设计,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需要明确的是,在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革新传统单一课堂的贾秀娥理念,探究全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实现多元转向,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为学生导入是时事政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行搜索,再在课堂上相互分享和探究,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德育教育的熏陶。
六、理论与实际相衔接
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位、多方面的,除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样值得重视。高中时期是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节点,此时学生的身心发育趋于成熟,但受生活环境、社会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体系尚未稳定,极易受到歪风邪气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际相衔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分层要求,因人而宜,把德育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提高德育实效。教师应当与社会资源、学生家长等紧密联系,拓宽学生德育实践的渠道,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在课后也要导入对德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将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的精神取向,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能动地构建符合人的内在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敏锐的时政素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和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发挥德育的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风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0.
[2]侯海霞.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最大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
论文作者:周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素养论文; 韩国论文; 信念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