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业务素质的反思与重塑
张建国
[摘 要] 当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表现为社会认可度不高,质量较低。究其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主因——导师业务素质(职前、职后、当下)及其在施教中存在的“学而不思”和“教而不思”问题日渐凸显。因此,从批判的视角出发,通过自省与反思,积极地构建与高师音乐学研究生人才模式相适应的新型导师文化,是现代高师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唤。
[关键词] 声乐教学与研究;硕士生导师;业务素质
一、研究生教育视域下导师业务素质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组成部分——“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研究生(以下简称“声乐硕士”)教育,也分享到了这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时过今日,我们理应看到,在这不断壮大、高速发展的教育背后,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期:研究生教育质量降低、专业水平低下;教师课堂教学滞后、知识结构的缺失等问题凸显。最终,这一整体教育高速发展所导致的尴尬现象影响到了“声乐硕士”教育的教育体系实施效果。究其原因,众说纷纭,但不能回避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硕士生导师业务素质能力,以及“教而不思则罔”的制约。
通过开展企业工程师讲座活动,为学校中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本科生传递社会企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为学生展示传统理论课堂中缺少的实践内容,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知识与经验,最重要的是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增强学习效果。
同样坐落在旧学院附近的,还有麦克·尤恩礼堂(McEwan Hall)。 俯瞰整座礼堂,造型就像大写的字母“D”。礼堂建于1894年,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是庆祝维多利亚时期农业丰收的象征建筑。
(一)导师队伍建构现状
我国高师“声乐硕士”方向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绝大部分高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近些年,随着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膨胀,一些本不具备研究生招生资质和一些还没做好研究生招生准备的高校,为了自身利益,想尽一切办法快速搭上音乐学 “声乐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这种非常规的迅速扩招,使得本来发展就不成熟的高师“声乐硕士”教育雪上加霜。随之给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
第一,现今高师音乐学“声乐硕士”方向研究生导师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他们是研究生教育中坚力量。而最基础的一个问题便是,这些硕士生导师自身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因此,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认知度不够,致使其在教学中“各行其是、自成体系”,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凭借固有的本科教学经验而教——这样教学经验积累所带来的是教学旧行为: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教学呆板。
第二,即使是45岁以下硕士生导师,大都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海归学子,虽然他们有国外研究生受教育的亲身体验,但由于对国内音乐文化的渐渐疏远,以至于在他们教学中“剪裁式”地沿袭国外教育模式,教材选用上大都以国外作品为主,以彰显所谓的“美声规范”。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国外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过渡性教育,大多数国家研究生学制在一年半或二年,短暂的国外学习经历,不可能对国外“声乐文化”有着透彻理解。同时,当遇到擅长民族唱法的研究生,他们就在所谓的“美声”与“民族”之间、中西音乐之间进退维谷,不知从何入手施教。这似乎陷入了一个“邯郸学步”抑或“东施效颦”之境地。
(二)导师素质结构现状
“教师素质”作为教师从事教师教学研究的着力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直接支撑。教师素质结构是否合理,对于教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教师素质构成的反思,理应引起各高校足够重视,同时也应引起硕导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硕士”导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早期在大学期间所获得的知识;二是自身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作为骨干教师的硕导大都在45岁上下,他们早期接受大学教育,基本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这时国家正处于社会特殊的“转型”时期。因此,“时代转型”对那一时期高师教师教育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各高校为适应国家转型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学科都处于新旧混杂的“转型”状态,以至于如何研究、制定、实施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处于不定性的探索阶段。而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一些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教师教育知识架构的弊端,也渗透于硕导们早期大学受教育之中。显然,他们所获得知识结构是有所缺失的,即使后来在他们任教以来,有些专业知识补充,甚至还有些海外学习经历,但是对自身教学“转型”定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当下“声乐硕士”方向研究生教育认知不足,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认知不足,对研究生教学专业知识结构所需储备不够,久而久之,致使教学中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二、研究生教育视野下导师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授人以“鱼”,还是授人明“渔”?
由于专业特性,高师“声乐硕士”方向的“课堂教学”是其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课堂”就成了硕导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特定主体场所,也是学生主体发展、接受新知的第一原点。高师“声乐硕士”课堂教学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明“渔”,看似很明了的问题,实则模糊迷离。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借用孔子的名言来审视我们今天高师研究生课堂教学实践,倘若硕导们在课堂教学中,仅凭借过去经验,不考虑具体学情变化、学生知识需求,不对其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索,对课堂教学已出现的困境不采取即时性反馈与反思,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就将陷入“教而不思则罔”的状态吗?这又怎能谈得上在教学中授人明“渔”呢?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高师“声乐硕士”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因此,“声乐硕士”的定性与定位,决定了研究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要掌握歌唱发声基础、几首咏叹调、几首艺术歌曲、几首民歌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掌握与教学相关的学术前沿知识,诸如,歌唱文化中的声腔与情感;歌唱形态中的声线与起声,律动、情感、语感之关系;歌腔文化中的形态与意象;歌唱语言文化中的表象与内涵;歌唱心理文化中的欲望与冲动;等等。这些都要求硕导们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历练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而更要“授人明渔”。 因此,必须培养研究生的声乐教学与研究能力,才能突显“声乐硕士”方向的本质特色。不然研究生们“讲台”所需知识没学好,“舞台”知识也不好,三年研究生学习毕业,仅仅是比本科生多唱几首歌曲而已,与高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严重偏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研究生导师的反思。
(二)本科教学的“延续”,还是质的“升华”?
由于历史原因,当下高师“声乐硕士”方向的硕导,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对高师研究生教学较少或几乎没有学习过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法等知识,这对于他们未来从事声乐研究生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会成为他们日后进行高质量声乐教学的阻碍。笔者认为,高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巩固理论知识。在每次教学前自己也做好充分的准备与练习,如此往复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如今,新教师文化中的“教学反思”,已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教学形态。既是对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唯我”思想“独白式”式教学的革命,也是对现代声乐教学秩序的建构。在现代教育中,新教师文化对高师“声乐”专业研究生教学提出更高的期许,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和“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动”关系。
医院各院区之间的医学影像共享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分院和总院共用一套系统,但影像数据和文件存储在总院的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中;二是分院独立使用一套系统,单独配备并搭建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等[18]。目前,我国医院院区间的影像共享主要形式是由主院区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而分院区访问主院区服务器获取数据。
第二,知识层面。目前硕导们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一些硕导由于各种原因自身业务素养还存在先天不足。对于“声乐硕士”方向研究生,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传什么道?授何种业?解何种惑?都比较迷茫。探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还尚未达到授人明“渔”的程度。无奈只好套用在本科课堂教学的一些模式。另一方面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陈旧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不时地隐含在自己教学思维之中,对突然到来的课堂教学角色转换,学情变化准备不够。加之,在教学上长时处于“教而不思则罔”的状态,对已变化的层次教学,还是沿袭本科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久之,我们的“声乐硕士”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下所获得的知识,很难说得上是层次的升华。
第三,认知层面。高师“声乐硕士”课堂教学,是以声乐教学诸多问题为研究对象,解惑声乐教学诸多问题为核心的专业教学。也就是说高师“声乐硕士”方向的课堂教学,是以站好“讲台”所需知识为主体内容的教学,而非站好“舞台”。“讲台”与“舞台”是互动关系,后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基础理论跨学科,知识量大,内容复杂。学生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和基于仿真的汽车电子设计测试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讲授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设计不够,而且往往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这样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通过多种活动,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多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作为“声乐硕士”研究生本应明晰掌握的知识。实际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几乎是清一色机械、“刻板式”的授人以“鱼”。笔者随机与在校或已毕业的硕士学生交流时,提出一常识问题:什么是“五音”“四呼”?学生的回答竟然是:“‘五音’是a e i o u ,‘四呼’是快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这个回答实是让人啼笑皆非。难道我们能一味责怪学生吗?我们硕导就不应反思?是否我们硕士生教学授人明“渔”了呢?
(三)“三省吾身”方能“重塑自我”!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文化,是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中,以自我教学意识为对象,对其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进行审视和解剖。“教学反思”是从实践中找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的“教而反思”。“反思”已成为专业教师成长核心所在。实践证明,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包含着对旧我教学行为的一次次扬弃。反思不仅能重塑自我,超越自我,而且能缩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成熟期限,也是教师业务素质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教与学中的角色转换重新定位,决定了研究生导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属性,从只关注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导师不仅是研究生人格成长的促进者,知识结构的丰富者与引导者,更是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启发者。
第一,学校层面。由于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非常规的扩大,一些本就缺少硕导师资的学校,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把刚刚评上副教授职称不久的教师拽进硕导队伍,甚至把刚评上讲师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拉进硕导队伍。在办学上,由于上马研究生教育仓促、时间短,缺乏整体办学策略。教学上缺乏管理,任由硕导们各自为阵。很难想象,这样混杂不健全的硕导师资队伍结构、教学管理,能与高层次的研究生教学要求相适应?
长庆石化公司信息门户自2003年建设应用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门户系统深入应用,为更好地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发展需要,门户升级工作必不可少。在其升级过程中,新老技术的更替成为此次门户升级的关键。
让我偷用一下往日Nokia影响世界最深的一句标语:“科技,始终来自人性。”别忘了这点,即使未来世界发展到你无法想象的一天,它都是永不过时的成功之道。
其一,研究生们在知识的获得方面不再仅局限于导师在课堂教学的传授,无限扩大的视频网络、大众传媒,提供了比课堂更广泛的歌唱意识、歌唱形态、歌唱价值、歌唱态度、歌唱文化等知识,提供了被认为比导师传授更具吸引力或更有意义的知识。
其二,研究生导师并非完人,知识的拥有并非无弱处,大众信息传媒、影视网络恰恰弥补了未被导师占有的知识。
其三,在信息化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今天,很多知识硕导不一定“先于”学生拥有,而常常是与学生“同步”习得,甚至有些知识还“落后”于学生。因此,硕导不断重塑自我,加强自省与反思,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关注,加强教学课堂互动与沟通,释放主体学习足够话语权,引导和鼓励他们学习主体解放,自主探究学习,是现代教育趋势,也是新的教师文化价值所在。
三、导师业务素质的重塑
(一)加强职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高师“声乐硕士”课堂教学,有别于高师本科声乐教学,它是高层次的专业教学,以为其他各级学校、相关文化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声乐教育人才和声乐教学研究人才为目标。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个似乎不需解释的问题,却被我们大多数硕导们弄得模糊不清,使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社会认可程度不高,质量偏低。究其原因有三:
(二)加强职前教学实践体验与认知
声乐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歌唱表达的过程中让所观者感受到你的情感。而怎样使这一份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便是高师硕导们要重点探索的。实践,则是教学之根本。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声乐亦是如此。高师虽为高师,但总有不足之处。如果总是故步自封,吃老本,停滞不前,那么不仅无法配上“硕导”这个称号,更是自身的一种堕落。因此,身为硕导,应当经常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方法与自身教学能力,每一次教学之后,根据现有的情况与原本的境遇相比较,制订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声乐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最后在现有改进的能力下,对整体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新拟定声乐知识实践框架,为后来的教学相长奠定基调,夯实基础。
(三)拓展信息收容途径
作为一名硕导,知识的储备是不可少的。其中,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对生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后者有了足够的积淀,才能对前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类知识则显得尤为必要。书是最基础的获取信息的媒介,而由于声乐是门表情的艺术语言,常沟通,相借鉴,便成为了硕导间传道授业解惑的必经途径。见广,听多,认识自然会提升,就懂得分清对与错,好与坏。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速便捷的信息网络成为现代人的主要交往方式,那么作为一名硕导,更要懂得运用身边的传播媒介去获取知识,去表达思想。声乐艺术的教学经验不是凭空而来的,多看、多练、多体会、多思考是基本途径。
(四)加强自省意识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但知者易,做者难。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当对自我有了客观评价,才会真正去知晓每一个学生的品性,从而更好地去教授。对于硕导来说,更需要“三省吾身”:问问自己,声乐的唱法是否正确,对词曲的理解是否通透,感情的表达是否到位;对学生的教学是否尽责,对自身的要求是否达到,声乐艺术的水平是否更近一步,等等。也只有亲历亲为,躬身自践,才对得起声乐这门高雅艺术。
结 语
总之,高师“声乐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高低、好坏,关键取决于硕导师资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而高素质的硕导队伍,是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教学的决定因素,也是全面推动研究生专业教育教学的保证。所以,全面提升优化硕导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有效促进硕导师资队伍的发展,构建“教而多思”“广习而自省”的新型硕士生导师,已成为决定我国高师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新的教师文化使然。最后,笔者引用康德的话“反思性的判断力只能作为规律自己给予自己,而不能从别处拿来,更不能颁布给自然”[1]来作为我写作前提的说明和文章的结束。
2 呼吸支持 入院后及早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采用BiPAPvision呼吸机 (美国伟康)S/T通气模式。如果应用4 h仍无改善,PaO2/FiO2仍低于200 mmHg,有昏迷或呼吸衰竭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改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应用人工呼吸机(美国PB-840)辅助呼吸,采用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 (PSV)+呼气末正压 (PEEP)。
注释:
[1]康 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
[中图分类号] G61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19)10-0008-03
[收稿日期] 2019-06-06
[作者简介] 张建国(1962— ),男,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金华 321000)
(责任编辑:张洪全)
标签:声乐教学与研究论文; 硕士生导师论文; 业务素质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