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探讨论文_包永鹏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探讨论文_包永鹏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30022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早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就已经被提上日常议程,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乡村空间指导以及乡村资金统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多规化融合一体以此引导乡村振兴战略,扎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基础,村土地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总结前几方面给出部分建议,寻找到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路径。

关键词:村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振兴;指导

前言

2017年2月份,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相关文件,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最为紧要的任务,要达到全面小康,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乡村经济与城镇经济的较大差距。乡村的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致使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而导致农村土地荒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给全国农民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村土地利用规划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使命[1]。各个城市为响应党的号召,纷纷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布置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通过乡村土地资源分配和土地空间指导,控制土地使用规模,进行规模、标准建设,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一、规划工作落实的保障措施

建立专业规划小组。村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牵涉到政府、国土部门、村委会以及其他部门,因此,建立一个专业规划小组进行工作上的协商配合能有效保证规划工作真正落实并高效率。同时,村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有充分的后续资金保障,这些工作需要有专业工作小组帮助完成[2]。村委会需要负责工作在村土地顺利开展,国土部门和其他部门应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政府保障后续资金,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规化工作落实的有力保障。

二、多规划融合为一体以此引导乡村振兴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划,需要有详细的规划方案,还需要具体的实行方案。村土地规划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空间布局和土地划分,包括到了每一寸土地的使用范畴、明确用途。因此,在进行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与村建筑建设、环境功能、农业田园规划相互衔接,最终才得以成为整个村庄构建蓝图。村土地规划是一种多规划融合为一体的规划,在进行土地规范的时候,其他规划也在共同进行,包括有乡村建设规划,魅力家园规划,土地综合整改规划等多类规划,将多类规划最终融合在村土地规划之中,实现完美融合共筑蓝图[3]。村土地利用现状需要做统一调查,对其基数可以使用统一的1:100比例进行数据统计。在试点地域对不符合实际数据的村土地,规划小组应当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取得真实数据,保证其数据基数统一。土地用途和功能要分配统一。结合收集得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土地细分,重点划分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居民住宅区土地,村庄公共设施土地,村庄道路建设土地等进行统一划分,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土地区域进行统一划分,居民生活、住宅土地区域进行统一划分,保障村庄土地得以利用的同时得以保护。进行统一划分之后,确定村庄未来发展规划,土地规模结构和整改措施,根据所在地形、文化、经济、交通发展再次进行分区,以此解决乡村问题。

三、扎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基础

通过充分了解试点区域的规划问题,实际经验,为下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土地当前使用情况作分析,是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能否在村庄施行的前提条件,现状分析需要了解该地域地形环境、人口数量以及所在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村庄建设布局情况、道路交通现状、环境功能状况等,通过总结村庄文化、经济、地形、村民意愿,分析当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劣现状。在进行实地调查时,对于无建筑建设区域可增大画图比例,有建筑建设区域可减小画图比例,方面更好更细地研究土地的划分与利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比例图纸在空土地上由左到右,充分了解到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与利用方向,充分展望每一块土地的房屋建设和功能建设[4]。

四、村土地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方法

村土地规划重点在于减少土地使用量但增大利用,在使用过程中尊重使用现状,充分体现所拥有的功能和用途,根据用途不一致,功能不一致,充分发挥其实效性并尊重生态保护,绿色环保。满足生态发展,建设发展,经济发展等多方向发展充分融合,规划出新的村土地区域。

1.用最小的使用量获得最大的收益量,充分发掘土地利用率。在进行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调查收集村庄周围已经村庄所在区域建设用地情况,居民拆迁、搬迁情况,居民对村土地建设意愿等,清楚该试点村土地闲置、零散、低效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加以利用,充分挖掘其实际作用。明确每一块土地的重复使用率和居民住宅用房需求,通过对土地的重复利用减少居民住房占地的引起的增加量,对土地进行合理划分。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村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对村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农村产业基础设施更新、农田土地整改、指导建设提高能够有效帮助农村产业迈出远大一步,解决当前农业问题,促进农民经济,粮食增多,产业增收。生态用地可以分布于村庄河流附近以及生态园附近,重在于进行保护;居民住房用地可以分布于地形平缓、交通便捷,重在于促进发展;生产用地主要是产业用地、旅游用地和工程用地,一方面是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促进产业结构,有效利用村土地实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乡村振兴。

3.土地承包制度下的耕地保护模式。党的十九大指出,土地承包制度向后在延伸二十年,这意味着当前土地使用权依旧还是农民。农民有权力对土地进行安排划分,某些地区政府通过经济补偿鼓励当地居民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其他承包大户,以此增加土地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同时能够让土地以农田的形式得以长期保护[5]。土地综合使用效率过低,通过调查收集当地土地使用现状,空闲土地现状、低效使用现状,更好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分散的住房进行聚居,对废弃房屋占地进行复垦,实现土地空间结构优化,做好耕地保护措施。

五、村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1.重视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比例不能过于粗糙,这对技术人员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会产生影响。比例较大的数据绘图应该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规范在可允许错误范围之内。对村庄建设发展要充分的调查了解,充分了解居民意愿,并尊重居民意愿,了解当地发展实际情况,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共同规划村庄发展。

2.积极动员公众参与到建设中。在进行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首先要调查当地居民的意见,充分了解居民意愿,尊重居民的选择,尤其在涉及拆迁、搬迁问题时,及时得到当地村委组织的支持,开展走家串户工作,真正融入到基层中去。

3.要保证后序资金充足。在进行调研工作时,需要大量经费。规化方案得到落实后,建设过程也需要巨大花费,没有后续资金充分保障,建设工作极为可能面临瘫痪,乡村振兴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充足的经费是村土地利用规划及建设的重要保证。

结语

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乡村问题,乡村经济相比较落后,常年来农民工更多选择外出务工,使得乡村建设荒废,乡村风貌更加趋于原始,要解决国土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就必须要改变乡村,充分发挥乡村土地经济价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提高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科学、合理的进行村土地利用规划保证乡村振兴顺利、有效开展,需要工作保障落实,多规划融合,扎实基础,找准路径,方可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焦庆东,韩伟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J].知识经济,2018(7)8-10.

[2]曹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4)201-201.

[3]高廷江.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J].江西农业,2017(5)119-119.

[4]孙学立.农村人力资源供给视角下乡村振兴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8(5)128-132.

[5]严斌剑,周应恒.浅论城乡关系视角下的乡村振兴[J].群众,2018(3):42-43.

论文作者:包永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视角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乡村振兴探讨论文_包永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