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系统的结构与行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结构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报系统,又称信息传递交流系统,是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职能系统,它是由人、设备、信息传递交流过程及目的等系统对象所组成的综合体,是人们为了搜集、处理、贮存、传递交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系统[1]。情报系统是由它的结构与行为决定的,因而可以用它的结构状态及内部和外部的反应(即行为)来描述。情报系统的反应服从一个总的目的,这就是有利于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把握住情报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及目的的本质,就不难对情报系统有一个本质的认识。
1 情报系统的结构与行为的本质
就情报系统的结构来讲,包括很多部分,由人、设备、信息单元等构成具有信息输入、贮存、处理、输出和控制功能的系统。但根本体现在它可流通的情报产品的知识结构的有序化进程上。各部门都是为知识结构有序化进程服务的,是情报系统内部和外部反应行为的执行者。就情报系统的结构与行为的本质来讲,体现在它的中介性及耗散结构性上。
1.1 情报系统的中介性
情报系统是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实体,它既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反过来又对一定的社会环境发生影响。在信息交流的社会化过程中,信息依赖于其载体通过情报系统实施着贮存和传播的功能,实现人际间在延续和扩展的时空区中的纵向和横向的交流。情报系统作为实施交流的社会实体是明显有中介性的,但这种中介的本质不是静的中介点,而是一个过程,其中介性正表现在它收集信息、进行整序再传播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信息(I)被情报系统同化(A)于知识结构(T)和可能控制的程序(P)再传播给读者(R)。所以我们写出如下公式:
I→[(AT)P]→R;
若把(AT)设作(T[*]),即新的知识结构,则上述公式设作:
I→((T[*]P)→R。
这个过程是情报系统知识结构有序化的进化,使情报系统收集的用于用户服务的信息产生重组效应。新的有序化知识结构会使情报系统所固有的交流知识的巨大潜力得以发挥,不断产生提供服务的激励,就是说知识通过载体在情报系统是会产生涨落运动的,这种涨落的产生是依赖于情报系统的整序工作的。因此,知识结构有序化的链锁反应是情报系统活动与发展的实质表述。
1.2 情报系统的耗散结构性 情报系统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的有序化过程,而这种有序化过程不仅受人类知识本身内在有序化过程的影响,而且也受情报系统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对这种有序化过程反映程度的影响。各门类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每门学科的发展都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这种联系是非线性的。情报系统各部门的联系也是非线性的。
情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进行人才交流、设备更新、信息输入。情报交流知识结构有序化涨落运动的中介过程及非线性使其成为一个耗散结构。普利高津(Prigogene)方程:ds=dis+des也应该成立。
信息的不断老化及数量的增长引起的系统相对有序性减小,信息载体空间位置的拥挤引起的有序度的相对降低、情报系统的技术设备的落后等反映着系统的熵产生(dis)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要不断地进行采集、剔旧,完善分类体系及检索系统,更新技术设备,加强人才管理,这些都是重要的负熵流(des)。只有负熵流的不断输入,且│des│≥dis,情报系统才能生存和发展。
2 情报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
建立数字模型是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必要步骤,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以系统的结构来描述为基础。对情报系统结构的描述选用线性灰色系统,以避免非线性的麻烦、不实用,而这种线性描述被赵红洲先生证明为可能的。
所以,情报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可以用(1)式表述。状态方程主要描述了情报系统的内部行为,输出方程着重反应了情报系统的外部行为,它是灰色过程,其中A(),B(),C()∈G[nxn]都是灰阵。模型中的数参的具体化需要灰色统计等大量工作,但是一旦具体化后,就可以利用模型直接判定情报系统的可观测性与可控性,即可以对情报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可以选择决策方案,以减少情报系统发展的盲目性,节约人力和财力。
3 情报系统和人类思维系统的比较偶合
人类的思维过程也可以用(1)式表示,其中x(,t)表示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向量;u(,t)表示思维信息向量,它对知识元结构的变化产生作用;y(,t)表示思维势;A(,t)为知识结构矩阵,它表示知识元间的内部联系;B(,t)为信息矩阵(控制矩阵),它表示信息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及信息结构状态对知识结构状态变化的强度;C(,t)为思维反应矩阵,它表示知识结构有序化变化对思维势影响的强度[3]。这与情报系统非常类似,这两个系统都有中介性,其过程的根本都是知识结构的有序化进程。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指出:人的知识形成和发展并不遵从行为主义的传统公式:刺激→反应(即S→R),而是有一个中介过程,即刺激被个体同化(A)于认识结构(T)和可能制定的程序(P)之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即:S→(AT)P→R,这也与情报系统类似[4]。
列宁说过:“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惊人的类似中”,哈肯发现了“全然不同学科的全然不同系统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类似性”,因而采用了同样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不同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知识信息交流不仅是情报系统外向功能的体现,而且也是其内在的活动机制和存在方式,情报系统是一个知识结构有序化的有机体,它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在形式上类似于人类个体吸收知识信息的过程,它根据需要选择和收集信息,犹如认识主体对知识信息的选择和吸收;它对输入的个别和零散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使旧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变化,这同认识主体在接受知识信息后通过大脑的思维加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巧合。
事实上,社会的情报系统及其运行与人的思维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社会的思维过程,即社会情报过程,是人类思维社会性的反映。正是这种社会思维过程使社会不断发展,产生着知识,交流着信息,使思维主体对信息利用率成倍提高,使人类社会的知识不断向有序化发展,也不断地提高着社会的思维势,即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信息交流的社会化过程中,可以说:情报系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外化扩张,是人类社会思维的客观表现,这种客观表现随知识结构有序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断地趋向与人类思维过程的协调,这样的趋势是情报系统发展的原动力,这样的协调也是情报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只有适应这种趋势,情报学才能生存和发展,这种趋势和协调的进程也是人类思维和知识有序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