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耳鼻喉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声频共振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浆内皮素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实施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28例行药物与声频共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血清内皮素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无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频共振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恢复听觉,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声频共振;血浆内皮素
突发性耳聋为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是常见耳科急症,表现为患者听力在短期内降至最低点,甚至伴有眩晕及耳鸣、呕吐等症状。针对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病毒等措施为主,起到控制病情发展作用[1]。内皮素是一种经21个氨基酸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其广泛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其含量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呈密切相关性。因此,内皮素对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研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声频共振治疗,详细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鼻喉科诊疗指南》[2]中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及观察组28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3±6.8)岁;轻度耳聋11例,中度耳聋13例,重度耳聋4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3.9±6.4)岁;轻度耳聋9例,中度耳聋11例,重度耳聋7例;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与本组研究配合者;18~80岁;排除标准:合并耳部或神经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血液疾病及全身性感染综合征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严重肾及心、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使用前列地尔2ml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ml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肌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声频共振疗法,使用声频共振治疗仪,1次/d,1次/30min治疗,15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高压氧治疗,1次/d,15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疾病诊疗指南》[3]中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受损听觉恢复,或者达到患病前水平;耳鸣、眩晕等症状消失;有效:受损体力明显提高,眩晕及呕吐症状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听力未恢复。均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晨血,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突发性耳聋高发于耳鼻喉科,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数据显示[4],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多见于单侧耳发病。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原因,尚无确切依据,有许多学者认为与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内淋巴积水等原因所致。目前,耳部供血障碍被临床认为是产生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因素。耳部供血主要经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分支的迷路动脉,供应半规管及耳蜗、前庭等部位。迷路动脉出现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耳内供氧及供血不全情况。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声频共振疗法修复损伤细胞及神经,药物恢复血流供应,两者可起到协同作用相关。声频共振为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采取频、声、磁、电等物理因子同步在病灶内起作用,起到刺激及激活耳部神经、血管组织,从而提高供血及供氧量,激活耳内毛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起到提升听力效果[5]。相较于传统的高压氧疗法,声频共振的作用较为温和,无创伤,可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内皮素为人体脏器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广泛分布的物质,对不同动静脉均为显著收缩作用,其缩血管效应,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高1000倍,是目前最强血管收缩因子。耳部出现供血、供氧障碍后,会引发内皮素大量释放,加强血管收缩,从而促进血管缺血、缺氧加重。有学者研究表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清内皮素水平明显较正常人高。经证实[6],血浆内皮素水平对突发性耳聋病情具有判断作用,对预后进行了解,快速恢复听力,减轻身体负担。经本组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观察组病灶消失快,病情控制较好相关,从而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上述,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声频共振与药物联合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发展,经直达病灶,减少对身体其他部位刺激,显著改善病情,减轻患者身体负担,恢复听力,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声频共振疗法无严格的禁忌症,除了中耳胆脂瘤、急性中耳炎患者不适合使用外,其他患者均可使用,能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景丽,魏红娟,王国凤等.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新生儿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3,33(2):129-56.
[2]覃月彩,冯下芝,黄淑梅等.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4(21):2928-2929.
[3]覃月彩,冯下芝,姚敏等.舒适护理在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63(1):127-129.
[4]徐纪香,牛广宪,刘敏等.声频共振治疗突发性耳聋和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3):87-88.
[5]周华容,刘涛,刘锐越等.声频共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68(17):76-78.
[6]胡敏,郭广威,何玮等.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4,27(2):44-47.
论文作者:王志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声频论文; 突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内皮素论文; 水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