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255499
摘 要:本文借鉴相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环节,据此本文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媒体使用等三个重要环节分析创设情境以解决问题的课堂,阅读体验以训练思维的课堂,师生互动兼适时引导的课堂,练习拓展并及时反馈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 有效教学
一、引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有效的语言修辞逻辑语言积累,听力和阅读理解和写作中使用,而且在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发展能力、学习和创新等方面,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更多是体现和集中在中国文化中的政治意识、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继承。让学生植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先进、开放、多分支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孕育了丰富的香味和现代多彩的成果。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堂的窗口,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语文提炼和概括,语文思想友爱和争夺,民族精神的深刻和永恒的思想。因此,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探索中国学科的激励,鼓励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
二、有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源头也许开始于《论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教师树人,每日反思而有改进。那么教学反思什么呢?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事实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求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捕捉问题、改进缺点、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堂课后,教师可以思考自己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接着,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然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最后,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分析
根据相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认为,首先,设立细化目标方便落实。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因为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虽然在课堂上有生成,即我们欲设不到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包括对学段要求的把握、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思索、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文重点的甄选等方面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这里的单一目标是细化、分层的教学目标。识字应包括字的音、形、义的识记。读文应包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效课堂教学中“效”简而言之是实效。我们对于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衡量标准就是看是否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要求、是采取何种方法达到这些预设的标准的。所以细化的目标有可行性、方便落实、便于考查。其次,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譬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低段的教学先应该是对词句搭配运用的掌握,中段的教学注重句群和段落概念的渗透,高段的教学要求对谋篇布局的了解。
四、小学语文有效媒体使用探析
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媒体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件限制教学流程,只能按预设展开教学各环节。课件的操作、演示、讲解,按部就班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进程框定在课件中,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入套”或“上钩”。其次,课件信息容量过大,不断点击鼠标向学生“狂轰滥炸”。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悉数呈现,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受。然后以直观画面诠释文本内容,以动画视频替代学生阅读。文本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华丽浮躁的声像展示,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课件过于追求华美形式,花哨信息干扰了教学对话。凡与教学内容沾边的图像、录音、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全部拿来,分散了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媒体课件呢?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我们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预设中充分考虑到的课堂生成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课件,消除课堂过重的引导痕迹。其次,带有统领性的问题可以出示在课件上,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零散的问题不必罗列。要让学生学会看课本,用课本,在文本中自主地提取有用信息,而不是直接在课件打出已经由教师甄选好的答案或语段。然后,有效地利用语言直观、图片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不是不加选择只要跟文章沾边就放在课件里,破坏了语文课的语文味。最后,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应该注重语文双基的落实、文本重难点的凸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求落实。第五,要注意课件的呈现由时间、空间限制往往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不下印象。对于文章的重点、难点应该设计一些板书,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
参考文献
[1]严月明 语文有效教学应把持有效尺度[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
[2]路书红 论教学理论的文化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
[3]施晓红 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例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2)。
论文作者:马森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件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堂课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