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对岸著名学校试题的启示_数学论文

问题设计——大洋彼岸名校试题带来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洋论文,名校论文,彼岸论文,启示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拜读了由李永福先生编著的《小学数学大考场美国名校趣味考题精编》,深受启发。透过美国名校的试题,可以为我们考试的命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例1 (三年级)小明为全家买了3张参观动物园的票,价格最低的一张为3元钱,价格最高的一张为5元钱,下列哪一个可能是3张票的总价钱?

(A)8元 (B)9元 (C)13元 (D)15元

这道试题不同于我们经常给学生练习的已知三个数求和的计算式题。虽然试题在计算能力的要求上远远低于我们,但它注意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表现在问题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考虑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动物园门票价格的实际情况,成人票价应略高于儿童票。只有联系实际情况,才可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例2 (五年级)电梯的载重限额是1250千克,那么电梯最多可以运送多少个75千克的人而不超载?

(A)15(B)16(C)60(D)18

这道题注意联系城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叙述的方式也是生活化的。由于没有像我们命题时指令学生做乘法还是除法,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情境,自主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如1250÷75,75×16等。甚至部分学生还可以用估算去解决问题,10个75千克的人就是750千克,跟1250比还差500千克,75×7比500千克要多,只能再增加6人。一共可运送16人。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数和运算的意义的理解

例3 (三年级)阴影部分表示下列哪一个数据?

(A)3.3 (B)3.7 (C)30.3(D)30.7

例4 (三年级)小亮与两个小朋友共食一块大馅饼,馅饼分成均匀的12块,每一个小孩得到数目相同的块数,哪一幅图表示他们分享馅饼的情况?

例3注意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这里要求学生能够排除30.7这个数,因为如果每个正方形表示10的话,那它的7/10就表示7,合起来应是37,而不是30.7。例4也是在实际情境中考查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要把12块饼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同样多,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

2.结合实际问题考查学生估算的能力

例5 (四年级)某学校有12间教室,每个教室有26张桌子,那么这些教室里桌子总数大约是多少?

(A)300 (B)200 (C)40 (D)30

10间教室,至少有桌子260张,现在12间教室,总数肯定大约300张。200是不够的,40和30太少,都可以很快排除。这是考查学生乘法的估算能力。类似的问题还有:

例6 (四年级)某饮料公司在足球联赛期间出售饮料,下表所示为3场比赛中出售饮料的瓶数:

比赛日期 出售饮料瓶数

星期五6890

星期六9204

星期日5915

那么这3天出售饮料的总瓶数大约是多少?

(A)23000 (B)22000 (C)21000 (D)20000

这里要求学生能根据每个数的近似数求出总和,再选择正确答案。

例7 (五年级)平均每小时有36至45人乘坐游览车,那么3小时中有多少人乘坐游览车?

(A)少于100

(B)介于100与150之间

(C)介于150与200之间

(D)介于200与250之间

备选答案不是一个具体数值,而是一个数值区间,可以自然引导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3.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算法

例8 (五年级)某果园有4箱苹果送到水果店,每一箱有24个苹果,店员打开箱子发现总共有13个苹果已经损坏,用哪一种方法可以计算未损坏的苹果数?

(A)(24-13)×4(B)4×24-13

(C)13×4

 (D)24×4+13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能结合对问题情境的理解,确定相宜的算法。

(编者语:从例3到例8,看不出与数感有什么关系,没有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做对这几道题是不可能的)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反应和处理能力

1.对信息的选择

例9 (五年级)小阳上街参加展销会,他买了1件衬衣,花了25.92元,一条裤子34.05元,1件外套75.00元,还需要什么数据才可以算出售货员找给他的钱?

(A)这些衣服的原价

(B)小阳给售货员的钱额

(C)小阳上街的日子

(D)展销会上买这些衣服所节约的钱

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也许这个能力比会算出售货员找给他的钱更有价值。

(编者语:没必要这样比,都重要)

例10 (五年级)一桶网球为3个,1箱可装12桶,如果每桶网球价格为2元,那么一箱网球要多少钱?要解答这一题目,哪些信息是没用的?

(A)每桶价格为2元

(B)一箱可装12桶

(C)一桶有3个球

(D)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

给学生呈现的情境含有多余信息,同样让学生自己学会放弃没用的信息,这也是一种选择。

2.解答多余信息的问题

例11 (三年级)周阿姨养了4只鸡,它们共下了16个蛋,她把鸡蛋放到2只篮子里,每只篮子里的鸡蛋数相同。下列哪一个式子可用来计算每一只篮子里所有的鸡蛋数?

(A)16÷2=□

(B)16-4=□

(B)4×4=□  

(D)16+2=□

在这里4只母鸡是个多余信息。

四、注意发展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1.引导学生找规律

例12 (四年级)下列图形从左到右发生了什么变化?

(A)加倍(B)减去6个

(C)减去3个

 (D)减去一半

这里不仅要求学生能观察出规律,还应该能够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出来。

2.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例13 (五年级)小苹、小香、小橙和小桃吃苹果、香蕉、橙子和桃子,他们吃的水果不能与他们的名字有关,下面哪一个是合理的结论?

(A)小苹不吃桃子(B)小香吃香蕉

(C)小橙不吃橙子(D)小桃不吃苹果

问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答案的策略。

五、注意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

1.集合思想

例14 (三年级)哪一个字母在三角形内,但在圆圈外面?

(A)A(B)B(C)C(D)D

这里渗透了集合表达的思想,C是惟一属于三角形但不属于圆的一个元素。

2.分类(转化)思想

例15 (四年级)下列方格图中,多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A)22平方单位(B)24平方单位

(C)29平方单位(D)34平方单位

学生可以直接分类数出整格和半格的各有多少平方单位,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半格拼成整格的。

3.符号化思想

例16 (五年级)在一个2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结果是:

小李

10票

小赵

5票

小邓

3票

小何

2票

下列哪一个圆圈图显示了这些结果?

这里要求学生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关系选择适合的圆形图,用正确的符号描述统计的结果。

六、注意自然、科学常识的孕伏

例17 (四年级)小兰为一个科学实验养植一棵豆科植物。下列哪一个单位最适合于测量豆科植物生长的高度?

(A)升(B)米 (C)千克 (D)厘米

这里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自然和科学的常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18 (五年级)地球有四大洋,每个海洋的平均深度如下表所示(单位为米):

海洋名称深度(米)

北冰洋1038

大西洋3575

印度洋3840

太平洋3940

最浅的海洋与最深的海洋的平均深度的差别为多少米?

(A)2802 (B)2902 (C)4978 (D)5952

这里把自然常识和统计表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综观美国名校的考题,虽然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比我们要低许多,但在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方面的要求都高于我们相应的年级。空间与图形方面特别注意空间观念的考察,概率与统计特别注意对完整统计过程的经历。

标签:;  ;  

问题设计--对岸著名学校试题的启示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