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创新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经营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的信息时代潮流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重用人才、不断创新,方能确保其长久赢得竞争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民营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市场规范化、人才使用、经营者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管理机制变革、构建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等对策建议。

江浙地区向来盛产商贾,远有“红顶商人”胡雪岩,近有正泰电器南存辉。改革开放后江浙私营企业抓住良好的机遇蓬勃发展,在服装、皮鞋、皮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等许多行业涌现出大批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迅速拓展后,江浙私营经济已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历经市场的洗礼后逐步成长为闻名一方的行业巨人,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因未能更上一层楼而停滞不进。在经济国际化和体制转型的新环境下,这些企业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惟有树立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彻底改革创新,浙江中小企业才能镇静迎接WTO的严峻挑战。

一、浙江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浙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保持全国省区第一。这都和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很多产品已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浙江产业集群分布相当广泛,据统计,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块状经济”。而其中浙江中小企业集群更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多种企业集群形式共存。中小企业集群同专业市场(如义乌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柯桥中国最大轻纺市场)或其他类型市场(如义乌联托运市场、房地产市场)共生(李永刚、祝青,2000)。

综观浙江省的经济,1998年,在全省68万家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8%,产值占79.2%(盛世豪,1999),产值比重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是最高的。而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在浙江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4%(1998),充分体现出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即大部分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由于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质较为贫乏,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浙江地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无畏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缔造了一个个创业佳话。然而,浙江中小企业通常也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管理组织落后、营销环节薄弱等现象。不少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所必须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已成为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的会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企业迅速摆脱这些困扰,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应当首先找出这些问题所在。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等方面来分析存在如下不足:

1.企业经营者素质有明显差距

企业家个人素质与涵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浙江当前中小企业主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民营企业家,少数是脱胎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任命的企业主。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确立竞争观念,更要有风险意识。但目前很多企业家缺少科学经营管理知识。许多企业管理层甚至老板本人都难以明确公司发展方向,缺少长期规划。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皮鞋公司董事长曾得意忘形向人描述他公司业务的红火,但当被问及其长久规划时,其回答竟然是“生意好就加2条(生产)线,生意如不行再考虑转行”。对还未做大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不知高效运营企业,难以辨别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风险,无法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战略目标,最终大多可能面对失败的结局。

2.企业管理权利的收放运用失当

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主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像以前那样大小事务都亲自拍板,此时就需要放出部分权力让专门人员来负责决策,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放权”还能使企业主吸收外部资本进入,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使资金周转更为灵活。但“放权”并非一味的放,必要时还得学会“收权”。有些中小企业,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太规范,有时出现部门利益协调不一致,经营业绩一团糟,这时就需收回一些问题部门的决策权力,经企业主亲自主抓该部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

3.企业建章立制方面存在缺陷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浙江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主总管所有事务。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老板一人说了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1)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大企业通常分类比较仔细,有市场部、销售部、策划部、广告部等;而许多小企业可能就一个营销部,集中以上这些部门的功能,有些甚至连专门的营销部也没有,只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要进行一些专业工作,如策划、广告投放等,就会显得盲目,不够水准,实际效果差。

(2)缺少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有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有的虽有制度却根本没有执行。有一个年销售1.5亿元的家电企业在进行清查账务时,惊异的发现其21个分公司累计有坏账3000多万。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而有的较小企业则根本就没有专门财务人员,老板往往自己兼任或由亲戚朋友帮做财会事务。

4.人才使用上过分看重家族性和本地化

许多中小企业忽略对人员的管理,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通常留不住人才。很多浙江中小企业的分公司经理一级人员只使用本地人,这些分公司经理的素质普遍较低,基本未上过大学。而绝大部分浙江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虽然家族企业也不乏成功的范例,据统计,全世界80%以上,包括著名的Wal-Mart、杜邦、松下等都是家族企业。但家族企业因其血缘裙带关系,易造成对人才的不公平对待。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某些家庭成员知识、能力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多少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企业科技投资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省企业科研投入不仅远低于这一指标,而且还大大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1998年,浙江省科研经费占GDP的0.68%,居全国第25位。人均科研经费为15.6元,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36.6元/人),居全国第17位。全省水平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科研投入所占的份额就更少。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设备落后,缺乏先进技术。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技术引进、技术更新问题亟需解决。

6.一些企业产权模糊导致动力不足

因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不公平,对国有企业、大企业关照多,而对中小企业优惠少,行业局限大,融资非常困难,大量中小企业挂靠大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有些中小企业产权不清,使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想做大,公司规模受到明显的人为限制。

二、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当然有内外各方面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逐步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

在浙江,中小企业主是作为都市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在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变革中勇敢拼搏和大胆尝试,创立了自己的企业。虽是最早创业者,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由于市场不规范所能钻的空子也越来越少,现在企业比的是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市场日益成熟,但很多企业却未前进,还是按老皇历行事,当然行不通。

2.企业主未能顺应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尽快提高自身能力

民营企业家靠着闯劲和胆略白手起家建立了事业,但达到一定规模水平后,由于其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如果不努力接受新知识,将无法指挥企业踏上新台阶。而有的企业主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新的知识,或出于各种心理不愿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如迷信过去成功的经验)。但改革开放初期敢拼就会赢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线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成为领导者后必须提高管理能力。

3.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缺少得力措施

许多民营企业也遇到过一些人才,却无法留住。许多民营企业留下的管理者并不是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因为有能力的人不能放心大胆地让他干,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业主的一块心病。民营公司家族化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三、浙江中小企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欧美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99%左右。鉴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或决定性的作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美、加、德、法、英等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管理革新。下面针对浙江中小企业缺陷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优劣往往约束着企业发展,而浙江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少、沟通简便,尤其利于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上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应建立多种形式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对管理人员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2.制定比较优势战略

浙江中小企业当前形势下的优势在于规模小,机制灵活,能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因而应确立“专、精、特”的发展战略,开辟惟我独有的市场,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的不利环境。要敢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产品抢占市场。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曾说过:“经营者要找对的事做而不是把事情做对”。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显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有竞争优势。由此要求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强化核心专长,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3.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更要企业建立信息化即使用更科学方法管理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目前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物流配送、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当滞后,美国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信息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经受信息浪潮和电子商务的考验,具备获取信息进行商务交易的能力,所以浙江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页或网站。

4.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和运营网络的关系储备和维护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过程之中稳定的纽带。因为单个中小企业存在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劣势,中小企业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此外,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一定要着力于开发新产品,也可采用承包经营战略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基础,大大减少经营风险。

5.倡导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寿命平均只有6~7年,中小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而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与企业经营趋向全球化,企业竞争的成功取决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与开拓新市场等核心能力。针对目前浙江中小企业产品老化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问题,应注意推行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力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要有选择性加大科研投入与技术开发力度,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也可引进其他企业先进成果加以消化和利用。技术创新还应立足于争创名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浙江中小企业增加实力的关键突破口是提高品牌竞争力。海尔集团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原因在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还应采取灵活的协作技术创新策略,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集中各自优势,实施重点突破。

6.重视外部政策公关

浙江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小型巨人”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经贸委已于1998年7月成立中小企业司,专门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和提出扶持政策建议。浙江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当前这些有利因素,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利用或组建信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7.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中小企业成长初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能独立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和运作。但随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负责度递增,企业所需处理事物必将超出个人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限制。作为企业主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快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此时家长式管理已不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这就需要建立合理分权的民主管理模式。各种企业行业特点不同,但都有共同目的,即设法实现组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标签:;  ;  ;  ;  ;  ;  

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