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自身的缺陷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自身缺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陷论文,中小企业论文,融资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世纪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大企业受到普遍重视。194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大规模企业在经济竞争中是最有力的发动机,它们为产出的长期增长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大企业技术进步带来了制度创新的变化,反过来又要求将垄断利润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年,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上述观点。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开始,越来越多的数据开始挑战通过企业规模增加来实现效率提高的观点。由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各国的关注。归纳看来,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增长、就业、技术进步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美国,1945年以后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占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总量的50%左右,尽管这一比例在80年代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在40%以上。同时,自20世纪初到70年代,美国科技发明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而到80年代,美国科技发明的70%更是由中小企业带来的。此外统计数据也表明,1980~1990年,美国各产业新增就业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这一比例达到87.3%,而同期大企业创造的新增就业仅占12.7%。在中小企业新增就业中,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在20~99人的企业,贡献率为33.5%;其次是100~499人的企业,贡献率为27.3%;最后是20人以下的企业,贡献率为26.6%。就大型企业而言,贡献率较高的一类是1000人以上的企业,大约为8%;而500~999人的企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最低,只有4.6%。(见表1)

在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受到重视。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1955~2000年制造业领域300人以下的企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增加值,而且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55%~57%的比例不变,说明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在批发业领域,1988~1999年99人以下的企业创造了61%以上的销售额,同时,在零售业领域,50人以下企业销售额占73%以上。总之,在批发、零售行业同样是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

从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劳动力市场就存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两个平行的市场。大企业主要吸收来自大专院校的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而中小企业主要吸纳来自农村的农民和被大企业解雇的临时工、退休工以及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力。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日本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为4319万人,占日本各类从业人员的67%。其中在小企业就业的人数为1383万人,占日本各类从业人员的21.5%。可见,中小企业就业是日本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在稳定社会就业方面成效显著。(见表2)

从中小企业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看,日本中小企业创造了战后奇迹。众所周知,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战后恢复期,由于存在大量廉价剩余劳动力,日本在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方面明显具有竞争优势。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在扩大日本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一半以上的出口创汇均来自中小企业。此后,由于日元升值和劳动力逐渐稀缺,中小企业在日本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目前,由于日本汽车制造、机械电气行业出口强劲,中小企业开始转而成为这些行业大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从“直接出口”转化为“间接出口”。不仅如此,日本中小企业也进行战略转移,从与新兴市场国家竞争较为激烈的美国市场转向中近东、非洲以及东欧各国的市场。所有这些努力和调整,使得日本中小企业在出口中的绝对份额并没有下降。

中小企业在数量、产值和吸纳劳动力方面都占有压倒优势,不仅在美国和日本是如此,而且在世界各国也同样如此。

为了解释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汇总了1998年以来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进行对比。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来说,在资产合计方面,大型企业占各种类型企业的54.6%~58.6%,中小企业则占41.4%~45.4%;在工业增加值方面,大型企业占47.2%~51.1%,而中小企业占48.9%~52.8%;在销售收入方面,大型企业占43.9%~49.5%,同时中小企业占50.5%~56.1%;在利润总额方面,大型企业占59%~64.5%,而中小企业仅占35.5%~41%;在本年应交增值税方面,大型企业占各种类型企业的54.8%~56.7%,而中小企业不过占43%~45.2%。可以发现,中小企业除了对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的贡献略微大于大型企业之外,在资产合计、利润总额和本年应交增值税等指标上均低于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突出地表现在单位资产贡献率较高。

通过对表2统计数据的考察可以发现,虽然1998~2002年中小企业资产合计的绝对数值在上升,但占所有类型企业的相对比例不但不足50%,而且呈总体下降趋势,这启发了我们对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单位资产贡献率的比较。本文分别计算了1998~2002年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产品销售收入/资产合计、利润总额/资产合计和本年应交增值税/资产合计的比值,并随后绘出如图1所示的曲线。由于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以及产品销售收入/资产合计曲线均大于1,这说明中小企业单位资产对于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贡献都要大于大型企业。既然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大于大型企业,我们就可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如果将对中小企业的考察扩展到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规模的企业,那么它们对于工业增加值总量的贡献很可能是大于大型企业的。

当然,从图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本年应交增值税/资产合计以及利润总额/资产合计曲线几乎完全在1以下,说明单位资产对本年应交增值税特别是利润总额的贡献中小企业要小于大型企业,这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相对不完善是相匹配的。看来,中小企业也确有自身缺陷。

拓展中小企业就业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思路。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占全国总人口压倒优势的人群仍然生活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总人口万人,96259城乡就业人员占其比重不过41.7%,但是到2003年,城乡就业人员/总人口比重上升到57.6%,25年比重上升近16个百分点,年均增加超过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绝对人数来看,城乡就业人员25年增加34280万人,2003年就业人数比1978年增加85.37%之多。

探究城乡就业人员增加的原因,如果按照城乡口径划分,我们发现“乡村的乡镇企业”在各类就业人员中间对就业的贡献率最大,25年共增加就业人员10746万人,占城乡就业人口增加总数的31.35%;其次是“城镇私营企业”,增加就业人员2367万人,占城乡就业人口增加总数的6.90%;再次是“城镇个体”,增加就业人员2362万人,占城乡就业人口增加总数的6.89%。从“乡村乡镇企业”和“城镇私营企业”的规模来看,它们中间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一份报告引发对中小企业融资缺陷的关注

尽管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普遍承认,但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却常常处于不利地位。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金融和工业委员会首次在其报告中提出融资缺口这个概念,认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是不足的。

从资金需求方看,中小企业融资不足关键是其自身弱点所致。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和企业的行为方式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充裕资金的根源在于其没有令人信服的风险加权收益率。首先,中小企业规模狭小,其财务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不易判断。其次,中小企业通常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活动,即使能够找到房地产、机器设备等进行抵押,在经济落后地区也会因为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而使抵押品难以变现。再次,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实际相差无几。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每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同规模的资金,银行需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由于贷款笔数繁多,也加重了日后追债任务的负担。出于以上原因,无论是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中小企业都难于大型企业。而从贷款角度来看,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是其无法得到充裕资金的根本原因,但是也不应忽视资金的供给方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结果证明,从1982~1993年,我国有多个年份存在经常项目逆差(1985~1986年,1988~1989年和1993年),这表明在这期间中国国内储蓄并不能满足国内投资需求,不得不通过引进外资弥补资金缺口。但是1994年以后的情形则发生逆转,由于国民总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我国实际在进行净资本输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的充足供应并不是我国资金总量不足。实际上,当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工具单一、融资渠道狭窄时,或者金融市场高度垄断时,都可能导致资金流向高端市场,即使相当一部分资金闲置或者低效率使用,中小企业也很难得到资金。

政府干预中小企业融资应恰如其分

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的讨论中,前面已经分别从市场的需求方(中小企业)和供给方(金融机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面将从市场的第三方,即政府角度来论述它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信息不完全的信贷市场,贷款需求仍然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但是,银行的贷款供给却不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而是一条向后弯的曲线,即:随着贷款利率的上升,贷款供给上升,但是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利率的上升,贷款供给反而下降。这是因为,由于信息不对称,超过一定利率水平的贷款是有还款风险的,所以,即使借款人愿意付出更高的利率,银行也不愿更多提供贷款。这种现象被称为均衡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弥补需要政府参与改变,不但从财税、金融制度安排上给予优惠,而且也应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法律制度环境。但是,这种政府参与绝对不等于金融管制。举例来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没有完成,由于管制利率往往低于均衡利率,形成非均衡信贷配给,不但造成了效率损失,而且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标签:;  ;  ;  ;  ;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自身的缺陷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