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立起“六度标尺”考准干部
文|江北区委组织部
宁波文创港开发建设指挥部在集体研究讨论文创港开发建设方案(江北区委组织部供图)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今年以来,江北区围绕“如何识人、用人”这一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坚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政治素质首位度、目标考核精准度、信息收集多维度、打擂赛马加速度、量才适用匹配度、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构建六位一体的干部考察体系,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
坚持政治素质首位度把政治标准贯彻干部考察全过程
开展政治思想“大调研”。通过调研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区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首批问卷调查干部1105名,召开各层面座谈会10场次,个别访谈干部群众100余人。针对发现的干部思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江北区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激励担当实干的十条意见》,确保干部政治思想建设有章可依、有矩可循。
助燃政治生活“大熔炉”。建立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评估体系,探索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推进模式,系统评价干部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现和效果。“线上”运用智慧党建平台每月一次进行党性体检;“线下”成立党内组织生活督导组,每季一次深入街道(镇)实地查看、调阅记录、走访座谈,对发现的问题以通报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向党组织和党员反馈,点对点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构建政治表现“大数据”。全面收集梳理干部政治素质自查自评、年度述德、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检查等有关材料,结合巡视巡察班子和干部评价、提拔转重任职考察、日常谈心谈话记录、典型事迹报道等工作,探索建立“干部政治表现专项档案”,为研判干部政治素质提供“大数据”支撑。重点突出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抽查核实比对,动真碰硬落实“两项法规”。今年以来,江北区因漏报、瞒报诫勉8人,取消考察对象资格2人。
海外项目远离祖国和公司总部,在技术、设备、人员、物资等资源的支持保障上经常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需资源不能及时到位。项目所在地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当地道路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安全设施落后。
把牢目标考核精准度破解考核泛化等难题
实战赛马“比拼”。围绕数字经济、改革创新、城乡环境品质、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工作,首批遴选确定16个重点攻坚项目,开展“北岸赛马·亮榜赛绩”行动,每月在“江北擂台榜”上“亮灯”比进度,每季召开现场观摩会“亮相”比成果,营造了比学赶超、激情干事的浓厚氛围。比如,宁波文创港核心区块启动建设,113天完成8万平方米港埠三区拆迁,56天完成站长楼改建工程,刷新了江北城市发展史上的新速度。
心理数字线假说的最大特点:强调数量表征的先天性,独立于言语,与空间注意有关。大脑不同区域具有功能特异性,顶叶皮层主要参与空间注意、空间工作记忆、视空搜索等任务。如果数量任务能同样激活顶叶皮层区域兴奋,就可以建立数量表征与空间知觉神经机制上的关联。
主爆孔:孔径90mm、间排距4m×3m,单耗0.4g/m3,堵塞长度 3.0m,单孔装药量 40kg。
正负激励“亮灯”。每季一次对“六争攻坚”全市排名情况和经济运行监测情况进行“红绿灯”排名。对排名前三的亮“绿灯”,后三的亮“红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设立“六争攻坚先锋榜”,首批上榜10人次,达到“表扬一个、激励一片”的效果。对指标未进全市前三的,责令部门主要领导在区委常委会上作检讨说明,倒逼其补齐短板,迎头赶上。
推进信息收集多维度解决干部评价“毛估估”问题
“静态+动态”。在读简报、看档案、找谈话的基础上,按照每年“所有班子走一遍”的目标,每周安排一至两个半天由组织部部委班子领导带队走访调研,听取班子运行、工作推进和思想诉求情况,分析研判对党忠诚度、班子融合度、实绩成效度等,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好坏”两头情况。上半年共走访班子32个,动态更新干部专项档案139份。
“一时+一贯”。既看干部的一时一事,又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形成综合立体评价。在关键节点上注重考察干部一时表现。比如,在“利奇马”防台抢险过程中,组工干部既当救灾队,又做考察组,深入考察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中的表现,挖掘党员干部先进典型50余人,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上予以刊登宣传。与此同时,坚持把80%的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开展干部一线场景“随手拍”等活动,将干部工作日常全程纳入考察,见微知著,考准干部。
监督流程不够具体。监督是相对独立的,应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流程,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但许多现行制度对监督的要求提得多,对监督流程却规定得少,有时候监督流程与决策流程互相混淆,导致监督人员既充当了“运动员”角色,又承担了“裁判员”职责;有时候把议事规则替代监督流程,致使监督人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滥竽充数地列席会议,又无端地为其“签字背书”,严重背离了监督初衷。
专项调研“赋能”。通过组建工作小组赴一线了解、安排干部到基层蹲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定期报告、分析工作简报或网络舆情等途径,全面考察干部在直面关键岗位和艰巨任务时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干部表现专项调研,有力推动了积案化解工作。上半年,江北区4件市领导包案的信访积案已100%化解到位。又如,开展征拆清零清场专项调研,推动党员干部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清零33户、清场99处,拆出了一片新空间。
拼出打擂赛马加速度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考核内容“突出重点”。注重突出区重大决策监察平台执行力指数、“六争攻坚”行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平安江北、基层服务等关键点,切实强化重点工作考核,推动干部“集中精力办大事”。比如,额外设立单独加(扣)分“招商引资”20分、“招才引智”10分,在全区营造了“双招双引”的浓厚氛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年度目标82.4%,完成进度位居全市第二。引进了全市首个“数字经济”领域全职创业周成虎院士团队。
“内部+外部”。在日常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网格党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深入了解干部邻里关系、家风家教等,进一步把牢干部“8小时以外”生活圈、交际圈。
考核项目“减负瘦身”。明确开会发文、机构牌子和制度上墙、安装政务App、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一律不作为考核内容,共取消“武装工作”“人事管理工作”“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工青妇工作”“审计工作”“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居民收入调查工作”等7项单独考核内容,对“科技进步”“质量强市”等38项考核内容进行整合归并,各类考核项目精简达到52.6%。
考核方式“求同存异”。将乡村振兴、创新型城区建设、金融业发展、人才工作、生态建设等10个专项工作纳入个性化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将党风廉政、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等7项内容作为共性考核指标,确保考核体系科学精准。如对江北区招商局除保留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外,其他共性项目一律不考核,保障该局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工作。
开口揽时事,主要是对于欧阳修散文在内容上不为空言这个方面。不为空言,就是讲究实在,少谈虚玄。欧阳修一生中从天圣八年正式步入官场至熙宁四年归颍州,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创作的散文也大多关于国家命运,立于国家事实,论辩文尤为明显。这些论辩文涉及的方面非常广阔,但为官之事、百姓之事、吏治用人是重中之重。不仅因为这些是他官场四十年来最熟悉的内容,也因为他思想政治家的身份。他要为朝廷解决问题,用文章表述自己的改革主张和具体措施。
强化量才适用匹配度建立健全干部表现分析研判机制
用好“六个是否”。以班子是否团结有力、队伍是否奋发有为、实绩是否突出公认、作风是否真抓实干、履职是否尽责担当、政德是否清正廉洁等“六个是否”为基准,由常委部长、分管干部常务副部长、干部科长建立三人小组,对干部信息及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印证、比对甄别。对领导班子结构、干部思想动态和德才表现等进行精研细判,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实表现,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针对空缺岗位,及时排摸商定候任人选,做到以事择人。
看准“两个倾向”。对个别涉组涉干信访举报、负面舆情、问题线索等敏感问题,建立干部表现联合会商制度,召集区纪检监察、区委政法委、属地街道(镇)或区直部门共同参加,对干部现实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判定“两个倾向”:对诬告陷害、不实举报的,坚决为干部澄清正名,辨明是非黑白,消除负面影响;对情况属实、事实清楚的,动真碰硬作出组织处理。今年以来,江北区因违法违纪、履职不力等原因,免职1人、调整岗位1人,起到了较好的警示警醒作用。
建立“三份名单”。对在推动全区重点工作中实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动态调整“三份名单”:可以提任党政正职的优秀副职名单;可以提任区管副职的优秀科长名单;政治素质好、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名单。今年以来,江北区共调整区管干部8批次279人次,其中提拔转重77人。
注重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考准干部为民服务表现
看民生实事是否实质推进。切实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关注了解,促使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建设等民生实事,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对照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要求,加快推进南联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此为标杆,全面推进达人村、洪塘湾、毛岙村等点位建设,以乡村振兴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开展民生工程专项考察,加快推进民生实事提质增效,推动形成了“八联工作法”“非接触性执法”“移动微法院”“执法进小区”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的基层治理江北经验和江北样本。
看民忧民困是否有效解决。坚持在解决涉及民生问题的“关键小事”中考察干部的为民情怀。集中开展“进民户、访民情、解民忧”和“四问四促·五心暖企”行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收集各类问题531个,解决452个,化解率达到85.1%。深入关注了解“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推动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列入省标准化试点,“跑零次”实现率、承诺期限压缩比均排名全市第一。
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把群众评价作为检验干部好坏的“试金石”,形成“群众考干部、考出好作风”的鲜明导向。比如,在村社“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中,以村民代表、村老党员、村干部的“口碑”为主要依据,实施“红绿灯”亮灯考核制度。目前,该区在首批选派的77名“第一书记”中,对群众口碑欠佳的2名“第一书记”动真碰硬亮红灯,形成了有效的倒逼竞争机制。
责任编辑:谢 霞
标签:江北区论文; 民生实事论文; 专项调研论文; 干部政治素质论文; 目标考核论文; 领导班子论文; 江北区委组织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