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审计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患论文,主要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注风险,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1.促进提升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中的排除忧患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各国的经济呈现既联合又竞争的态势。在竞争多于联合、排斥多于携手、斗争多于和谈的世界经济较量中,有坦途,也有陷阱,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道路布满荆棘。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境外投资、与外企联合、引进外资等项目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经济对外的敏感性、不适应性以及免疫功能的脆弱性,特别是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的对外经济遭受了重创。因此,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要从宏观着眼,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口前移,不仅要关注国家金融和财政资金的合规运行,还要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关注我国金融和财政资金在融入世界经济运行中是否安全;关注国有企业及有国家控股的民营企业,在走向和融入世界经济中是否安全;关注外国公司集团在联合或收购我国企业中,是否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影响;关注外国资金或企业垄断我国某些经济领域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审计都要及早警示,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防范、遏制或降低不安全因素产生和蔓延。增强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宏观监护的功能,增加前瞻性、预警性,为国家经济在汇入世界经济博弈中的安全贡献力量。
2.促进提升国家预算编制及资源配置方面的排除忧患能力。预算编制及资源配置是重大的经济决策内容,审计要在这一宏观经济中发挥监督作用,及早介入,促进提高规范性、科学性和效益性。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上的不完善,会带来以下隐忧:一是预算编制不完善,如举债融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外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二是编制不够细化;三是预算执行率偏低等问题;四是财政资源配置方式需改善等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政府的财权难以满足其履行事权的基本需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于无法确切把握中央及上级财政可能给予的转移支付的现金,在研究计划及批准地方财政预算时,难以发挥决策及监督功能,也成为监管的漏洞。
审计机关虽对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开展了审计,而对预算编制及资源配置方面的还未完全进入审计,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一要紧紧盯住未纳入预算管理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及效益状况,督促列入预算管理,并对偏离规范行为及早警示。二要督促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规定项目、地域、责位单位及目标要求,落实预算编制资金的运用,防止转移、滞留行为的发生。三要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审计。注重部门预算编制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机结合,推进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合法、公开,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效益。
3.提升审计为国家经济发展规避风险的警示能力。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对外依存度很大,也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市场越开放,经济越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审计要以自身行业的独有智慧,洞灼问题于“青萍之末”,关注国家对外经济政策、资金投向及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存有漏洞、是否潜伏较大的风险等。
(1)预警政府的外汇储备风险能力。中国现正以较快的步伐推进改革,把自己融入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但伴随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外汇风险。首当其冲的是政府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特殊的对象,并不总是以盈利为目标,其目的是要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前不久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但这可能给中国政府带来新的考验,即在思量如何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出口贸易,又促进内需等问题的同时,如何管理好这笔巨大的外汇储备。
(2)预警政府债务风险能力。在欧洲债务危机开始向金融业蔓延、美国债务危机结构性矛盾难以破解的时期以及偿债高峰的即将到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引人关注。审计署组织力量对全国地方政府进行债务审计,得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结论,所以说目前我国的债务负担率占GDP的比重还远离国际惯例60%的警戒线。但“风险总体可控”并不代表债务违约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我们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仍然较大,预计还债高峰将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目前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另一方面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偿债,如何及早寻求解决办法,现有财政制度如何通过财政拨款或转移支付等方式予以援助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要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所作为,一是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确立适当的监测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二是审计督促各级政府清点并盘活地方国有资产,强化其保值增值功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加快推进地方自主发债试点,培养地方政府的市场信用意识,减轻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四是将偿债列入对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考核的评价内容。
(3)预警国家金融风险能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之后,中国金融潜在的风险不断增大。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并广泛融入世界经济之后,我国的金融体制尚未成为独立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营运的经济实体,其内部管理仍然停留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潜在的危险是缺乏竞争活力,包括内部的竞争,同时更缺乏抵挡来自国外的金融冲击。中国现行金融体制应具有一定的效率、效益、竞争和免疫能力。
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必须要加强国家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要帮促金融体制按照市场发展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审计要督促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理性的经营引导,并监控它们在经营运行过程中的合法性。还要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督促中央银行强化对世界金融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国内银行的运行监测及对市场冲击的预测,做好抵御外来冲击的事前准备和防范,增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监控,引导它们向合法、合理、安全性方面运行。
二、关注隐患,服务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
1.加大审计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一是加大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能力。关注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出台有关规定和办法时,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所偏离,关注政府投资、财政支出和银行贷款的结构及政策实施的效果情况;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二是重点监督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高度关注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走向,及时揭露和查处在贯彻各项决策部署过程中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2.提高审计在国家经济转型中的服务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审计要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发挥建设性作用。一要主动跟进监督。关注加快经济转型的主要政策内容,如国家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等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跟进对政策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的监督,及时进行审计情况反馈。二要注重发挥审计时效作用。主要是监控、评价、纠正和处置作用,增强审计工作的敏锐性,发现政策实施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减少或消除风险和隐患,保证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三要加快审计工作转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改进审计工作,突出从体制机制层面的反映和揭示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3.提高审计对国家资财安全的监护作用。我国正在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虽然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但在新旧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环境复杂,加强会计监督,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护国家、群众和企业的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比如,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官商勾结,利用批用低价土地、虚高建设项目工程款谋取暴利;挪用公款赌博,私自将巨额资金调到国外的赌场进行豪赌;动用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买卖股票,谋取个人私利;利用改组、改制、拍卖、租赁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巨额回扣等等。会计信息真实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
审计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保障国家和社会团体资金、基金在投放、运用的安全,确保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企业中的安全及增值。“牵牛要牵牛鼻子”,说到底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着重对国家资金、财产拥有使用权、管理权的部门单位加强监督。监督的对象不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及内部审计机构。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会计核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预防因职务舞弊行为造成巨大损失的恶性事件出现。同时,加强对本地区重大投放资金项目的全程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堵塞漏洞,避免损失浪费,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政府审计要随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的政府职能发生了相应转变,政府审计的领域也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国际化,审计职能也应随之调整和变化。通过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促进市场有效运行服务。审计应注入新的内容如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信息资源、制度系统、经济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可以成为新的审计内容。
三、关注民生,维护群众权益及国家安康
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切实把人民的利益维护好,是党的执政之基,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位卑未敢忘忧国”,开展民生审计,维护人民利益,也是当前审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民生问题大如天,事事牵连审计情。几千年历史证明:重视民生,则国泰民安;无视民生,则国破民反。民生问题大如天,千头万绪,作为国家利益的守护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之一的审计机关应竭诚作为。民生问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和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物价、医疗、教育方面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差;民众缺少基本的利益表达途径,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再加上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关注民生已成为执政的主要理念,也成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审计要为化解经济社会矛盾,促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提高福利、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以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作出更大贡献。
2.民生资金重点审,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为促进党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审计应加强对重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督。强化对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环保、城市公共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的审计,重点监督涉及民生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各级政府、部门、用款单位,也包括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活动、资金及项目。重点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效益性,对事关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分阶段跟踪审计,帮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要敢于揭露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如对转移、滞留、侵吞民生资财的违规违纪坚决处理,重点揭露投向民生资金的项目管理与使用是否存在挪用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发现、揭示、预防、抵御各种问题和风险,管好用好民生专项资金,防治不出或少出问题,特别是大问题,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加强原因分析,多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制度建设、机制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确保党和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
3.关注“大民生”,审计覆盖大视野。民生就是人民大众日常生计、生产与生活,包括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政治的基本需求和权益,内容非常广泛。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特别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响强烈或敏感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根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的要求,加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绩效和政策的执行效果的审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对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审计,城市垃圾处理费及污水处理使用绩效审计,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绩效审计调查等内容,都要列入民生审计的范围。
四、关注权力运行,巩固国家政权和维护经济政令畅通
能否遏制腐败及发展经济,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中国近代和世界当代无数执政党的衰亡的历史足以证明,一个不能战胜腐败的政党,就会被人民推下舞台。20世纪以苏联共产党为代表的执政党的瞬间垮台,就是一个极大的警示。治国先治官,吏贤国乃兴,实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治官厉贤,强化对权力在经济运行方面监督的重要手段。
1.加强对权力在经济运行方面的审计监督。不断满足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干部监督和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需求。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以领导干部管辖的各种政府性资金运作的审计为主线,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以审计对象分类管理为基础,坚持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与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相结合审计模式;以提高审计质量为核心,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以需求为导向,完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发挥审计成果在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约束以及干部管理监督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爱护干部突出任中审计。以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廉洁自律和经济管理能力等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强化对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的监督制约。要高度关注政府及部门的履职情况,高度关注行政权力的运行情况,严肃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政令畅通,防止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依法、客观、公正,增强审计监督实效,使审计工作更具前瞻性、建设性和创造性。三是及早警示干部任期内的存在问题。实行任中审计,帮促认真执行经济政令,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和管理上造成的损失,避免“一错再错”、“新官不理旧账”、“审计决定落实难”的弊端,使干部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明,也为干部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积极为建立廉洁政府发挥作用。审计要为建设民主、服务、透明、法治、廉洁的政府发挥作用。审计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要按照要求,实现自身的转型,并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同时,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大对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勤政廉洁,尤其是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从建立廉洁政府层面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3.加大揭露经济犯罪行为的审计力度。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第一要务。查处大要案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和神圣使命。我们要深刻理解审计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浩然正气、敢动真格、有所作为,树立起查办大要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大要案的查处工作。一要树立敢于查,敢于碰硬的意识。二要夯实基础,练好查处大要案的功底。三要注重方法,细致查处大要案。审计机关要通过查处大要案打击经济犯罪,抑制腐败风气滋长,有力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标签:政府审计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金融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预算编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