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论文_王铭旗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论文_王铭旗

济南舜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的发展应该以服从人们的需求为基础,并且还应该和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业的发展总是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前进。建筑工程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研究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有利于建筑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现如今,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建筑与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降低,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建筑以中低层的普通建筑结构为主,但在目前看来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如今建筑工程框架施工大多以高层、超高层结构居多。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优势也越来越显著。这也给建筑施工工程在技术上面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其结构与一般的建筑结构大有不同,需要根据工程设计来针对重力负荷的参数对建筑构件的尺寸和支撑件的尺寸等进行确定。使建筑结构能够承受住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载荷。高层建筑的层数越高,自身承受的荷载就越大,受到地震、风力等方面的荷载也越强。普通建筑施工时,一般只需考虑恒定承载值或少量的动载值,不需要对建筑结构方面做过多的要求。现在一些钢结构的建筑框架对其支柱的尺寸和大小也没有特殊的规定,只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工程中对模板等有具体的设计要求。因此以往的施工技术与如今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难以相匹配。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变形问题和墙体设计以及使用的材料等,提高建筑整体的载荷能力,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施工。

1.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的使用需求。所以,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使用理念,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才能够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占据市场份额。因此,为了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标准,且有着很好的承载力,可以抵抗地震灾害等。另外,施工单位在修建建筑物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才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2.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柱钢筋绑扎

钢筋与模板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标准距离规格为45°。同时,施工人员需注意钢筋与模板之间呈现的对接模式,一定是90°直角形态。钢筋与模板之间互相连接,需要以相互合理距离交叉的方式,将四角以固定模式进行施工,此时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是钢筋之间的来回交叉呈现的稳固性是否具有充分的承载能力,然后将绑扎箍筋时使用的绑扣以八字形的方式进行加固设置,保证柱钢筋绑扎符合框架结构承重力。

2.2梁钢筋绑扎

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梁钢筋的位置与模板结合的位置进行确定,两者之间相隔距离要有一定保证,施工人员便可在标准距离内进行安全绑扎工作。首先,进行绑扎时需要注意的是,箍筋的摆放位置,箍筋位置决定了绑扎质量。确定位置后,先从梁钢筋的主要位置入手,箍筋通过主要位置后开始对下发次要钢筋以及出现弯起的钢筋进行穿插捆绑,将其与梁钢筋主要位置准确连接,最后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标准对完成绑扎的箍筋进行固定处理,同时架立筋也需与其同时进行位置固定,然后继续采用绑扎材料将两者之间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板的钢筋网绑扎

钢筋交叉点在进行绑扎过程中首先需确定其准确位置,钢筋网不同于以上钢筋形态,其形态为四方形,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在绑扎时确定绑扎数量是否绑扎到位,如果没有把握绑扎牢靠的,可对四周进行双向交叉互绑,加强钢筋网的稳固性。同时,绑扎时需注意钢丝扣一定是要以八字形完成绑扎,避免在后续施工中钢筋网被破环,产生严重变形。

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施工的主要问题

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为后浇带施工,主要是可以帮助混凝土结构提高承重力,同时对墙体留缝进行处理,保证建筑质量和美观。预设模板如果想要达到高层建筑要求的承重力,需要将模板建立起支架体系,才能增加其承重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影响因素,导致模板工程出现问题。比如:施工工期有限,各个建筑楼层承载力无法进行高强度承载,导致施工无法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继续施工甚至于会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模板安装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进行预设模板过程中,需对基础模板安装工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计算,对适合安装的位置进行准确标志,确保模板在安装过程中是完全根据标准进行安装,保证基础模板在多层模板中发挥其稳固作用,加强多层模板的基础强度。(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模板进行施工之前,需对主体模板进行平面坚固,发挥其支撑整体框架结构的关键作用,所以主体结构模板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承重力进行检测,保证主体结构模板强度是符合施工标准的,如果测试后没有达到施工标准,需将其重新进行调整,再次施工,直至施工符合标准为止。(3)模板的拆除,预设模板需要在最后阶段进行拆除工作,主要是为了后续施工更加顺利,拆除过程中需要根据模板承重力不同分别拆除,首先是比较容易拆除的立体模板,其次是承重力较弱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模板,最后是整体模板拆除。拆除过后需要将现场所有模板进行撤离工作,避免体积重量过大的模板影响后续施工或出现安全事故。

4.混凝土工程技术

4.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进行框架结构施工时,首先需要对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监控,保证投入生产的每个原材料质量都完全符合施工标准。为了达到施工标准需要采购人员向供应商索要质量检测报告,将材料质量检测报告进行存档,便于日后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时及时调阅资料进行调查。混凝土作为框架结构施工中使用最多的原材料,需要采购人员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同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需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投入生产的混凝土原材料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的,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材料成本损失,为建筑单位企业利益做出贡献。

4.2合理控制配比

混凝土材料进行配比时所采用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石、水,三种材料合理配比,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使用在实际工程中的质量。对于原材料的配比,并非是一个专业配比数据就可以表明的,具体材料配比还需根据实际工程需要。

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建筑框架进行完善,重视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建筑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71-172.

[2]时晋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21-22.

[3]刘少璞,俞杰.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17-18.

论文作者:王铭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论文_王铭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