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罗及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和管理化分别成为财务行业转型发展的外推力和内动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面临转型发展。本文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并在分析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与研究,教学实践表明,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可供教学同仁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引言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和管理化分别成为财务行业转型发展外推力和内动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何构建转型期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1]。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4](P353)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1 知识要求。
1.1.1 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具备会计核算及监督能力;
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均由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1.1.2 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筹资、投资、分配、营运资金等决策、分析的知识和能力,证券投资知识,统计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数学,计算机技术,财务软件运用知识,ERP管理应用知识;
1.1.3 职业判断所需的我国经济法律及金融、财政、税收等基础知识,审计准则、审计制度的基本知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
1.2 能力要求。
1.2.1 会计核算能力:能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能力,包括科学建账、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组织财产清查、合理报税等能力。
1.2.2 会计电算化操作及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及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操作财会业务,熟练应用常见财务软件。
1.2.3 投资理财能力:把握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财意识和较丰富的理财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
纵观目前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欠与不足,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中探索出适合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条件与环境,以此达到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2.4 财务决策、监控和分析能力:具有对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参与财务决策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学校的战略发展定位,努力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并主动争取企业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准确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体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整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紧密围绕所属财务专业群人才目标定位,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既要设置体现共性要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又要设置体现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课程,系统构建“平台+方向”模块课程体系。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上仍然存在区别,即会计专业偏重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及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而财务管理专业则偏重于投资理财能力、财务决策、监控和分析能力及ERP管理运用能力,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绝对不能无所区别。
1.3 素质要求。
具有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情况,凭借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分析,顺应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素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扎实的写作能力。
2.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
2.1 充分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对财务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控制的能力。能运用财务、统计数据分析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2.2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能力、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要坚持以技术应用和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够用”的专业知识为支撑,注重系统的实践技能培养,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同时,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
2.3 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金坛区于2016年启动长荡湖清淤工程,在外源污染有效治理和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对长荡湖湖区污染底泥实施生态清淤,有效削减底泥内源污染,促进湖泊水体水质改善,为长荡湖水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2.4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基于履行职业岗位职责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由专业和企业共同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排序、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构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实践证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党和国家的文化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奋斗在一线,就要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把文化这块阵地守护好,培植好,浇灌好百花园中的每一朵健康美丽的花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的芬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2.5 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借助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课上课下相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探究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式,压缩讲授学时,强化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进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践、工学交替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认识评价的本质是教育,改革“一考定全局”的以往终结性评价方式,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
3.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研究
3.1 要划分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界限。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EA-IRMS)分析结果以δ表示,它反应了样品和国际标准物质之间同位素丰度比的相对差异:
高职与普通本科不仅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就业岗位等方面存在区别,而且在学生文化基础及学习能力、专业学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是财务管理专业,高职一般不能参考和借鉴普通本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源(特别是不能选用本科教材)。
以知网上的论文文献为基础,对酒店相关的研究进行总结得出,国内外对中高端酒店的研究,单体酒店方面主要从人力资源、营销、规划设计等内容展开;对于区域中高端酒店的研究,主要从空间分布、酒店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酒店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对中高端酒店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定性的探索研究逐步发展到定量的分析研究历程,研究的角度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研究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趋向科技化。
3.2 划分财务管理与会计两大相似专业界限。
1.2.5ERP管理运用能力:能运用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在熟悉企业各部门业务经营与资金运作的协调配合中,培养从企业全局角度出发的理念,合理规划、运用、协调企业有限资金的能力,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
3.3 处理好理论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
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与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2]。
3.4 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创新性实践,参加正式竞赛、学术论文、横向科研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发明专利、科研成果、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上项目可计入附加学分,替换选修课程学分。要统筹规划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
4.1 科学重构课程体系。
4.1.1 需要强化的课程: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计算机财务管理。
4.1.2 在相关课程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成本会计(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务成本的管控、税务风险预警等);财务会计(客户往来信用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边际分析、项目管理、贴现现金流法等);出纳实务(支付宝、网银等支付工具,资金预警);会计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
4.1.3 增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统计模型分析课程。
4.2 构建实训教学框架。
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潮流,通过相应的实训任务及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财务共享、财务外包、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会计及信息化六大方面的技能[3]。
4.3 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岗位核心技能评价为重点,即通过核心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项目两方面考核,检测学生专项技能是否达标,同时以毕业综合实训的评价为辅助,通过财务管理真实业务考查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掌握程度[4]。
5.结语
本文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并在分析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教学实践表明,特色明显,效果显著,比如财务管理专业所有课程平均合格率高达95%以上,再如连续两届湖南省教育厅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技能抽查合格率100%,特别是2013年、2017年和2019年我院荣获全国大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其中2019年荣获一等奖第1名)。
参考文献:
[1]王冬平.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究[J].财会学习,2017(11):65-66.
[2]刘玉梅.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36-38.
[3]周远祺.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思考[J].会计师,2015(13):98-99.
[4]李章红.论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职业,2015(9):59-60.
标签:人工智能时代论文;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