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车小丽 余骞
【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长期管理,患者病情及并发症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入选采集各位患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血压、心电图、眼底等结果作为自身对照组,治疗管理一年后与自身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四项有差异(P<0.05),微量白蛋白尿有半数转为正常。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病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糖尿病,2型;糖尿病并发症;
1.前言
糖尿病作为以慢性血葡萄糖( 简称血糖) 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它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症,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
2.资料与方法
老年糖尿病是指60 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或60 岁以前发病并延续到60 岁以后的糖尿病。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我院门诊符合2015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其中,60~65岁22例,66岁以上28例。13例在60岁前明确诊断,37例在60岁后起病或诊断。多饮、多食、多尿21例,消瘦乏力23例,感染(肺部、尿道、皮肤、胆道)30例,脑梗塞5例,视力减退18例,肾功能减退15例,下肢溃疡1例,酮症酸中毒2例。
2.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心电图、眼底检查,测量血压,化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 C)、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将上述结果作为自身对照组。
治疗方案如下:
有9例单纯饮食治疗可控制。饮食治疗并口服降糖药治疗22例。
病情轻,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由于他们一般自我监测能力比较差,选用短效或中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如D860、达美康、美吡达或中药制剂。
血糖高、具有监测能力的患者则选用优降糖作用最强,起效较快,作用时间长的药物。
如果单一药物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则根据血糖具体情况增加短效磺脲类药物,也可磺脲类与双胍类合用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选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14例因出现明显并发症症状,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护理方案如下:
本组一般以单纯饮食治疗或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病情。部分因并发症症状明显,短期使用了胰岛素,待病情好转改为降糖药物控制。
①一般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专业知识宣教,使其了解糖尿病知识和控制要领,使他们解除顾虑,配合治疗,坚持治疗。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②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因此对患者不仅要从专业进行指导,还要从心理上进行鼓励和不断地疏导。使患者能够一如继往地坚持饮食治疗。
③药物治疗:在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均不能控制病情时使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对轻型患者,首先选用口服降糖药。对并发症明显者,可直接采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进行药物治疗要始终警惕带来的副作用,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因为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并发症,一旦出现低血糖,容易导致严重的不可逆性改变,因此用药时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和疗效。
治疗期间,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月化验血糖、测血压,每二个月化验HbA1c。以循证指南为依据,努力将HbA1c控制在6.3% 以下,血压控制在120/80 mm Hg以下。对血糖、血压未达标者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调整治疗。每年监测体质量、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1年后与自身基线水平比较,进行糖尿病病情分析及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50例糖尿病患者1年,结果见表1。
检测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1年前有8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1年后仅有2例。分析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患者病情,1年后其心电图、眼底及肾功能等检查结果无恶化。
1年后新增冠心病2例。所有患者1年期间无严重低血糖发生。
4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心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如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等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属微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中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明显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后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出现心血管疾病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高。本文糖尿病患者平均病程(8.9±5.3)年,平均体质量指数(26.0±3.3)kg/m ,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容易发生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疾病。
4.1 血糖控制情况
HbA1c是反映患者近1—2月内平均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密切相关[3,4]。
Selvin等的一项荟萃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每增加1%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18% ,卒中危险增加17% ,外周动脉疾病相对危险增加28%。
4.2 血压控制情况
本文强化降压治疗后,平均血压下降17/11 mm Hg,与1年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4.3 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慢性高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损害。
本文原有微量白蛋白尿者9例,经治疗后5例转为正常。
4.4 血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所选老年糖尿病90%患有高脂血症,通过强化降糖及适当饮食、运动控制后,血脂代谢异常得到明显改善。
1年来的医患合作,效果显著,充分体现糖尿病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控制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常常伴有肾动脉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因此肾糖阈较年轻人高,一般在12--13mmol/L以上。致使当其血糖轻度增高时没有明显的多饮、多尿的症状,只表现为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尿频、皮肤瘙痒、多汗、肩关节疼痛、阳痿等症状。由于这些病症没有特异性,很难将其与糖尿病联系到一起,因此为确诊与排查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病情诊断延误的情况出现。
由于老年人体质及抵抗能力明显下降,代谢能力容易出现异常。因此,许多老人已经患上糖尿病多年却不自知,以至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延生出各种慢性并发症。
对于老年人来说,定期体检,以检测血糖为依据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蔡娅,黄晓萍,唐伟,等.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77—80.
[2] 张平,贾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4):696-697.
[3] 王亚明.糖尿病患者FBG、HbAlc和ADA水平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7,11(10):918-919.
[4] 陶勇,姚杰.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41.642.
论文作者:车小丽 余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糖论文; 病情论文; 患者论文; 白蛋白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