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_普通高中论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_普通高中论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改革发展论文,当前我国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年招生数由70余万人增至437万,增长5倍以上。在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来自中专学校及大专院校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6.9%,上升为1997年的31.7%,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就业的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尤其是90年代中期开始,“普高热”日益升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减弱:一是招生规模增长趋缓。1998年,全国普通初中毕业生比上一年增长9.6%,中专学校招生却仅增长2.9%,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负增长,职业高中增长1.3%,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负增长,技校招生全面滑坡,负增长2.1%, 而普通高中招生增长11.45%,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938万,远远超过“九五”计划确定的2000年在校生850万的目标。 二是生源质量下降。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不断下滑,以上海为例,1997年为300分,1998年为270分,今年更降低为250分, 不足满分线的50%。三是社会普遍将中等职业学校视为落榜后的无奈选择。50年代至90年代初,中专、技校各以其毕业分配及生活补贴等优势,招收到一批优秀学生。近年来,普高热一再升温,普通高中成为学生、家长千方百计选择的目标,而职业学校则成为中考落榜后的无奈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大部分中考落榜生教育的社会责任。

二、终结性模式和职业教育需求不足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统一计划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是没有升学机会的就业前准备教育。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这种“终结性教育模式”愈来愈不适应。

终结性模式和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就业矛盾成为社会经济的重大问题。一是就业岗位存量大幅度减少,下岗职工不断增加。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累计达1200万以上,超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政策及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使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难度增加。二是就业岗位的增量增长趋缓。90年代以来,城镇新就业岗位的增加呈下降走势,尤其是1993年开始,新增就业岗位一直停滞于700万至720万之间,劳动力就业难度大大增加。研究表明,终结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就业岗位需求量呈刚性相关,在计划体制下,政府可以采用行政手段有效干预,但是在市场体制下,当经济和就业岗位增长趋缓时,职业教育需求减少,单纯的行政干预难以奏效。

终结性模式和人民群众多受教育的愿望相悖。“普高热”不断升温,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和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高涨。从文化背景分析,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到今天报纸刊登重点大学录取名单,“金榜题名”成为读书的奋斗目标和成功的标志,这种读书价值观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亦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多样性,终结性职教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从经济形态分析,我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1980年至1998年,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由24.8%下降到15.8%,下降了9个百分点,相对于城镇居民的就业机会来讲, 农村居民就读大学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估计超过2000美元。据上海市教科院智力所对世界66个国家经济发展与高教规模的模拟运算,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 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6%,而我国目前仅9%,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有较大的空间。我国台湾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人都想升学的愿望,技术职业教育的层次逐渐往上发展,90年代开始发展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1998年在台湾大专院校招生总数中,55%属技职类高等教育,如果加上五专相应年级的学生数,技职体系比例超过60%,该年度技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7.9%,仅比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低25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规模发展缓慢和“普高热”升温形成强烈反差。80年代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张,而普通高中规模增长缓慢,大学招生人数逐渐增加,普通高中的含“金”量不断提高,进入普通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进了大学,而终结性职教模式却是断了进大学之路。据统计,1985年至1996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了77.4%,由170.3万增至302.1万,中专、技校、职高在校生增加143.1%,由415.6万增加至1010.4万,而普通高中仅增加3.8%,由741.1万增至769.2万。1996 年,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204.9万,普通高校招生103.6万,升学率达50.6%,加上成人高校招生,升学率更高,强化了“普高热”。而职业教育资源投入难以适应规模急剧扩大的要求,办学条件下降,以教师资源为例,1985年至1996年,每个中专教师承担的学生数由9人上升为15.8 人,每个技校教师承担的学生数由8.3人上升为16.7人, 远高于普通高中的13.5人;职业高中师资文化素质更低,1998年全国职业高中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仅37.4%,其中文化课教师达标率也仅41.6%,远低于普通高中63.5%的水平。

三、职业教育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很多困难,但也充满希望,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目前至少存在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宏观教育政策为终结“终结性模式”提供了机遇。中央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加了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机会;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拓宽了职教学生深造之路;实行弹性学制及放宽学生年龄限制,提供了实施“非连续学程,往返式学习,终身造就”教育模式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要求。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的观点,非农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50%以后,社会即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入现代工业文明。我国总就业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1978年的29.5%上升到1997年的50.1%。目前我国把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预计“十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经济速度将有较大发展,这些都将推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现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劳动力。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原因之一是我国大部分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缺乏企业中间试验和制造能力等方面的辅助性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持。中央决定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将中科院242个独立科研院所推向市场,使大批科学家、 工程师进入生产第一线,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们曾经测算,如果2000年上海大部分市属独立开发类科研机构50%进入企业后,大中型企业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占高校、大中型企业和独立科研机构拥有数的比例将由28.6%上升至50%左右。按照人力结构比例并参考发达国家工业城市人力结构特征推算,上海高级技工缺口达20万人之多。科技进步使科学研究到技术、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更新加快,使在职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频次大大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还要加重,就业结构矛盾仍将比较突出,下岗再培训亦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职业教育近期发展的策略思路

从拓宽职业学校升学渠道入手,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为了缓解职业教育滑坡,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适应家长和学生的升学愿望,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宽广的职业技术学校升学通道。建议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十五”末期高职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30%左右;同时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人数,城市和发达地区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要达到15%。二是突破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试办高职的重点大学转向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更高的教育机会。三是支持一批具有行业、专业和资源优势的中专学校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同时附设中专部,重点培养“五年一贯制”或“三二分段”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并继续发挥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功能。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及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数量的增多,高职招生考试和中、高职学校的课程衔接将成为重要环节。因此,须加大改革力度,从制度上保证职业教育质量。首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一个口子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衔接和协调发展。其次,在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会考的基础上,实行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文凭的等价制度,改革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办法,扩大中职优秀毕业生推荐保送的比例,使高职招生主要由面向“高考落榜生”转向中职毕业生。第三,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要制定中职学历教育招生的质量标准,对中考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初中文化补习,或实行1至3年的劳动预备制教育,合格后可继续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或直接就业。第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普职渗透,部分职业高中可改制为四年多证书的综合高中,适应产业发展对知识含量的高移要求。第五,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效益的社会评估,强化社会监督和导向作用。

加快开拓职业教育市场,实现职业学校功能多样化。伴随经济结构梯度转移和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增多,职业学校要转向学历与非学历并重,职前与职后培训并重,全面提高职教资源的使用效率。其一,鼓励具有专业和办学优势的职业学校跨地区招生,实现互利互补;其二,支持职业学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为在职职工开展新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其三,城市和发达地区要着力提高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劳动力进行上岗培训和就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整体素质。

标签:;  ;  ;  ;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