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英语越来越显得重要。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我们太湖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存在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更是增加了难度。文中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方法探究
一、中学生厌学英语的情况
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本身就差,对语文和数学等科目还勉强能听懂,但对英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或者有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较好地开设英语课,所以一旦接触到英语学习就感到吃力。虽然他们也努力过,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体验到英语成就感。有些中学生一开始对英语很感兴趣,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尤其是词汇量的不断增大,他们开始有点力不从心。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大部分的中学生不敢开口,特别是一些内向的中学生,遇到困难又缺乏能力解决时,他们不是向老师或同学倾诉、寻求解决的途径,而是把学习的困惑或烦恼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在课堂英语交流过程中,这些学生也只是“看客”,整堂课都是在观看别人的热烈参与中度过的。他们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的愿望也未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了孤独感。
二、激发兴趣,适时鼓励,培养自信
兴趣与自信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两者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成功感。教师既可以结合课本所学内容,或用看图写作的形式,或用日记的形式,又能脱离书本、超越书本,体现生活性、趣味性、扩展性。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收集好词好句、谚语习语、精美语段、幽默小故事等常用写作句型。学生每完成一件作品,教师都要尽量地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恰当的表扬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期待下一次完成得更好。每一次肯定、欣赏的评价,都是帮助学生挖掘其内动力最好的催化剂。多年实践下来,学生的语言得以积累,听、说、读、写能力均得以提升,写作不再是难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就会高涨。
三、让学生建构英语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的意识里建构英语文化,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捷径。
四、开展角色扮演,体验学习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因为没有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英语交流的对象),所以,在学生看来,完全没有用英语交流的必要,因此说英语的意识十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更加浓厚,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在这方面,我们也不妨来一回“拿来主义”,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故事活动、快速反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竞赛评奖活动等统统拿来,运用到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中,而且完全通过英语进行。这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既练习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又交流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进而达到了教学效果。所以,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一旦有了成就感,便会格外地开心,同时也更能激发他们积极而主动地学习的兴趣。如此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觉得越学越有趣。
五、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媒体来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使用这些工具,给学生创造了英语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学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也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重点情趣化
现在考试很多时候都是把语法内容融入到具体语境当中,所以对一些语法知识点的记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东西枯燥无味,学生记不住。老师这时就要会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机械地让学生背诵。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三种情况:首先,对于头脑灵活的学生背下来以后能灵活运用于表达中,这是我们老师所期待的;其次就是有的学生能背下来,但是不会运用,这个老师也是爱莫能助;第三,有一小部分既不会背更不会使用的学生,老师也只有叹叹气了。但是,这时我们老师如果把这个问题生活化和具体情境化,一定会柳暗花明。如动词和副词结构后带宾语时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就教给学生一句口诀:名词可前可后,代词放中间。这样出错的学生就很少了。还有用歌曲唱的方式记忆。
七、课后作业实效化
中学英语作业很多,但题海无边,精简是岸。与其泛泛撒网,不如精选答题。这样既可节约学生时间,避免重复做无用功,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动向,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试着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业,由此来激发更大的兴趣、获取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海春 《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71页。
[2]张茂聪 《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1页。
论文作者:贺立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老师论文; 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