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堂互动的灵魂_平行四边形论文

话题——课堂互动之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之魂论文,课堂论文,话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心预设话题是形成互动课堂,巧妙引导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的关键。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五个话题,巧妙地引发了全体学生“做”数学、“思”数学、“说”数学,课堂探究性强、互动性强、生成性强,学生轻松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话题一:你能把圆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吗?

学生先是沉默不语,大约半分钟后,学生动起来了。有的学生拿起圆形纸片,翻看着;有的拿起圆形纸片,用尺子比划着;还有的拿起圆形纸片,愁眉不展,不敢贸然行动。我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学生的各种神情和动作。很快,他们开始对折圆形纸片了,接着就有两三个学生开始举手,我看到他们手上已经对折了的圆形纸片就知道他们有了解决的办法。但我并不急于请他们回答,故意装着没有看见似的,弯下腰去查看别的同学。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都能通过动手对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果然,没到一分钟,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

话题二:有什么办法可知道圆的面积呢?

学生再一次陷入沉思。大约十多秒钟过去了,仍无学生举手。不过,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埋头做着一件事:摆弄着刚才圆形纸片被平分的纸块。我见学生都在动手,不便打扰,就开始巡视观察,启发引导。观察学生的动作快慢,操作是否有效,收集信息,揣摩思维。对有一定道理而在拼摆过程中“卡壳”的学生给予点拨、疏导,对拼摆不成形的给予启发。大约一分多钟过去了,仍旧没有举手的学生,不过,我看见学生的桌子上有的还原成了圆形,有的摆成了一行,有的摆成两行,更多的学生是把16等份扇形交错摆放成一行、交错摆放成两行、交错摆放成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显然,学生已经将圆形转化成了近似于他们所学过的图形了,只是此时学生还没有极限思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话题三:原来的圆形被转化成什么形状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建立“化圆为方”“变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好像是平行四边形”“好像是三角形”“好像是梯形”……学生纷纷回答。为使学生较好地在“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我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份后,交错摆放成一行、两行、三角形、梯形,学生兴奋地一一回答“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话题四: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时的学生再也按捺不住已被激活的思维,纷纷举手:“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梯形。”“边越来越直了,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梯形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圆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梯形。”“我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这个拼成的三角形面积也是圆的面积。”“这个梯形的面积也是圆的面积。”显然,学生自主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机已经成熟。

话题五:如果圆的半径是r,你们能探索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能!”学生干脆而又响亮地回答。学生情绪异常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巡视着全班的情况,一边旁观优生,看他们的演算,听他们的交流;一边指导着差生拼出平行四边形,寻找计算面积的条件,与他们一起探究。很快,学生通过如下一些方法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一)拼成平行四边形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不论是学习的内容本身,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可以说是学生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及认知能力,帮助学生的空间观念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我以前教学圆的面积,大多是在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圆可以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尽管有了前面的思维导向,也只有个别学生能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回答说“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而更多的学生回答不出,满脸的疑惑,无法将圆与平行四边形等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当我接着再提出“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时,学生更是茫然不知所以,无动于衷。

怎样提问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寻找、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我想,一是应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降低问题的思维起点,增强问题的直观性、操作性,让学生探索有点,思维有根,说理有据;二是力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全面行动“做”数学;三是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达到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细小的扇形,并非是任意的别的什么图形,这就使我想到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小扇形,并初步形成“以曲当直”的意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得出至关重要的小扇形呢?我想到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对折圆形纸片的经验,只要他们多折几次,小扇形不就有了吗?学生自主探索圆面积不就可以实现了吗?

实践证明:教师的引导不适度,就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强度和深度,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及正确的数学价值观、科学观、人生观。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在于不断反思教学成败,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学生,巧妙设置问题,适时、适度地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轻松地进行实践操作和数学思维,入境入心,入情入理,充分调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标签:;  ;  ;  

主题-课堂互动的灵魂_平行四边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