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税制结构的同步调整_税收论文

产业结构与税制结构的同步调整_税收论文

产业结构与税制结构的同步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此,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提出实现“两个转变”和“抓大放小”的目标战略,推出“积极财政政策”。然而,要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在3年内真正走出困境,使我国经济真正走出低谷,不但要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改善税制结构,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同步调整,才能对经济产生互动作用,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的方向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总体发展不平衡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1996年的20.2%,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71.9%增长到1996年的79.8%。其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增长较快,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1996年平均增长率为11.9%,比同期GDP增长率高出2%,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不仅增长缓慢,1978-1996年平均增长率为5.1%,而且因工业化并未对农业提供技术改造的势力和应有的服务,农业条件没有根本的改善,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第三产业虽然发展,1978-1996年平均增长率为10.76%,但是处于严重滞后阶段。

2.各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合理

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有所下降,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加剧,农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没有真正形成农业产业化。工业仍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导,且层次较低,技术密集度低,附加价值低,科技含量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没有形成,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较低,到1994年仅为0.84。第三产业仍是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仍然发育不良。

3.三次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不同步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料显示,到1995年底国有企业2911万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一产占2.1%,二产占59.6%,三产占38.3%。经过近几年的企业转制和国有资产置换,更多的国有资产聚集于第二产业。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却相反,到1996年底一产占50.5%,二产占23.5%,三产占26%。

4.区域产业结构不科学

据全国第三次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有29个省生产电视机,有23个省生产电冰箱和洗衣机,有20个以上的省同时生产同类的纺织、塑料、氨肥、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化纤产品,而且在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高达93.5%,各地重复建设,小而全。不重视科学研究产业分工,形不成竞争优势,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产业趋同问题。

5.产业内部资本结构不集中

区域产业结构的不科学,必然引发产业分散,一方面无本经营,很难发挥规模效益,在金融市场上竞争乏力,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和支柱企业久立不起,相互抢材料、抢能源、抢市场,生产能力闲置。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通过产业升级,使资源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低集约化的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集约化的产业流动,以有效地支持经济增长。为此,将改善需求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资产重组的产业转换,调整产业政策,推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优化、工业产业内部水平优化和资源密集类型优化。

2.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平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的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为此将扶植和保护农业,加大对基础性能源、新兴能源和新兴材料的投入,择优扶持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材等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现代通讯、计算机软件、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产业结构信息化

产业结构信息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应逐步趋向于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第四产业将逐步形成,并成为主导产业。近10年来工业化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属于知识密集性产品的出口额年均增长25%,知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1998年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象征的信息产业第一次成为美国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新的就业机会中有37%的岗位是与信息业相关的行业提供的。为此我国将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费比率,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4.产业结构环保化

产业结构环保化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8年我国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1600亿元以上,目前中国仅大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估计每年540亿美元,约占GDP的8%。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经济环保化的前提下进行。

二、产业结构对税收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影响税收收入结构

建国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一直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中流转税始终在60%以上,而所得税始终不到20%。这种税收收入结构应该说根源在产业结构,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经济运行层次低,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制约,企业所得税增长缓慢,而且极不稳定;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虚假就业,产品附加值少,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较低,个人所得税收入徘徊不前,流失严重。

(二)产业结构影响税种结构

税种是国家税收制度中规定的税收种类,一国所有的税种构成了该国税制体系。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税种的税制体系。而且每种税都有自己明确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产业结构不仅决定了企业应该纳哪种税,而且影响着企业特定税种的税率高低。一产、二产、三产之间交纳的税种不同,同一产业内部不仅税种不同,同一税种的税率也不同。

(三)产业结构影响税负结构

税负是税收负担的简称,宏观税负一般应用小、中、大三个口径指标去衡量,其中小口径宏观税负为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为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1992-1995年加权平均小口径税负为11.54%,1996年为10.07%,明显低于世界一、二、三、四类国家小口径宏观税负的18.2%、14.4%、23.2%和36.6%的比率。而大口径宏观税负1997年达到25.4%又明显偏高。造成这种局面仍与产业结构有关,因产业结构决定了产品结构,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必然带来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必然结果是税负低,由于税负低,维持不了政府正常运转,派生出税收之外的各种收费和基金。同时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竟相降价销售,偏离了正常的产品市场价位。

(四)产业结构影响税收增长方式

几年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98年已经达到了13.3%,远远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率,这说明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不是因经济增长而增长的,因此财政困难的地区,硬压税收任务,甚至超前征收,寅吃卯粮;而财政富裕的地区,为了避免税收收入任务增长太快,有税不收,使我国税收收入增长陷入恶性循环。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税收收入增长方式由扭曲型向理智型转变。

三、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问题

1.税负结构不公平

从1992-1996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分布和发展来看,一、二、三产分别占GDP的比例为20%、50%、30%,但从三次产业之间的税负来看,1993-1995年,第一产业税收负担率分别为1.83%、2.45%、2.77%,第二产业税收负担率分别为20.21%、17.94%、18.59%,第三产业税收负担率分别为8.54%、4.6%、3.09%。二产税负明显重于一产和三产,三产税负较轻,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大企业税负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税负高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税负高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税负高于个体户。

2.税级结构不合理

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但与世界上其他分税制国家相比,我国的分税制属于不完全分税制。因此,我国的税级结构必然是由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构成。但目前地方税制很不健全,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种太少,分成方法不科学,很难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3.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现在实行征收的21种税种按其征收对象不同,分别归为流转类税种、所得类税种、资源类税种、财产类税种和行为类税种,并以流转类税种和所得类税种为主体税种,这与世界其它各国的税种结构(所得税类种、社会保障类税种、财产类税种、商品的劳务类税种、其他税种)相比明显缺项,由于流转类税种客观存在税负转嫁的缺陷,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也会自然弱化。

4.税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源的制约,投资的匮乏,竞争的加剧,分工效益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国有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扶持之下依然不见根本好转,这意味着60%以上的税源具有随机性。

5.税率结构不适合

我国现行税率结构是由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组成。但在比例税率中,差别比例税率既缺乏支持依据,执行中也比较混乱,调整不够及时。累进税率中,虽然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超额累进税率,有利于公平税负,但不便于计征;土地增值税采取超率累进税率,但计算增值率时因扣除项目封闭不严,很难公平。定额税率中,特别是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的税率明显偏低,无法真正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二)我国税制结构调整方向

1.税负结构公平化

针对我国税负结构有欠公平的现实,积极调整税负结构,继续对第一产业实行税收保护,对第二产业中的资源材料消耗较大的行业提高税负,而对应用高新技术、引进国外设备开发的新产品和基础性公共产品降低税负,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服务业提高税负,而对软件开发、法律咨询、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实行优惠税率。

2.税结结构职能化

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对应的原则,通过健全地方税体系,增加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完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返还方法和分成办法,在不断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3.税种结构效率化

通过税种的调整,使税收对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的目标,不仅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同时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合理增长。

4.税源结构牢固化

通过税制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向重化工业、装备工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能源、通讯、运输等基础产业转移,开发和培育新的税源,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税收上扶持其转制和资本运作、技术改造,增加国有企业后劲。

5.增长结构良性化

改革税收计划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将现行的“基数”加“系数”确立税收计划的方法,改为按其现行GDP增长系数加税源变化因素确定税收计划,把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

四、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税制结构影响产业升级进程

通过税种的调整、征税对象的改变、计税依据的选择、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影响产业由能耗多、水耗多、物耗多、占地多、污染多和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低向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转移,推进企业产业升级。

2.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投资结构

通过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实际投资规模,通过征收流转税和所得税,又间接影响着产业投资的生成能力。除此之外,税制结构还决定着纳税人的投资取向。

3.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

不管税制结构如何变化,交纳的税种有多少,也不管税收以何种方式转嫁,从广义上讲,企业的税收负担都进入成本。因此,税制结构的改革,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结构相应的变化,并通过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4.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虽然我国的税制结构不是按所有制设置的,但在执行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税负水平有所差别,这对实践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五、产业结构与税制结构调整的科学选择

1.以税制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升级这个中心问题进行新一轮的税制调整,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合理化、信息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增值税的征收和改革增值税的类型,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目税率,完善第三产业中特殊行业营业税的征管办法,提高出口退税率,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产品退税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修订城市维护建设税,改善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房产税、印花税,加快农村费改税的进程,开征社会保障税、证券交易税、遗产与赠与税、燃油税等。

2.以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税制结构的调整

任何国家的税制结构的优化程度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高度也越高,产业结构高度从结构上规定并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经济时代的差别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达到税费结构公平化、税级结构职能化、税种结构效率化、税源结构牢固化、增长结构良性化的税制结构调整目标,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从我国国情出发,使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协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定鼓励出口创汇的产业政策,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有计划解决劳动力就业有机结合,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变革走势,把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到新的高度,从税源上保证税制改革的运行。

标签:;  ;  ;  ;  ;  ;  ;  ;  ;  ;  

产业结构与税制结构的同步调整_税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