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思想的时代价值
杨志臣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53)
摘要: 自恩格斯逝世以来,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不过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这一时代价值的核心是它深刻地阐明了具体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应遵循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即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农村应建立在新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需要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社会主义需要吸收世界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方面。
关键词: 恩格斯;马克思;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社会主义
1853至1856年克里木战争期间及结束之后,特别是1861年沙皇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实施以来,俄国社会将会走上何种发展道路的问题日益变得迫切起来,也日益引起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恩格斯对这一重大的时代问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并在这一持续研究中形成了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在恩格斯逝世后,随着新历史条件的不断出现和持续积累,俄国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发展过程。这样,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有可能在俄国农村公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演进的思想也就必然受到多方面质疑。不过,由于俄国社会以及其他东方落后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诸多重大差异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仍然占据当下人类历史主导地位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俄国和东方其他落后国家在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出现了诸多重大变化,中国社会持续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向共产主义演进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等,表明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具体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应遵循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
在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西方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之一般规律的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分工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情况首先谈到了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包括部落的、古代的、封建的所有制形式;[1]521-522如果再加上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和在对这种所有制形式的克服中正在生成的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则一共是五种所有制形式。这五种所有制形式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呈现为从前一种形式发展为后一种形式的历史关系,也就是说,在这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历史演进道路问题上已经大致呈现出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之历史演进中的一般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第四种和第五种所有制形式进行了专门阐述,认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不过随着这种所有制形式内部矛盾的日益积累和严重化,它必然要为比它更高级的共产主义所有制形式所代替。在1859年1月马克思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他提到了四种生产方式可以视为“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592,如果加上正在生成中的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克服而出现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则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就大致呈现为前四种生产方式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向第五种生产方式的非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这一认识与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2]592得出的相关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管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还是从生产方式视角看,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都是从总体上呈现为由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向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演进,进而再向共产主义的社会形式演进之发展趋势。不过,是否每一国家的发展都要严格地遵循此一规律呢?不是的,因为这一规律是就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的,是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整体视角得出的一般规律,至于某一具体国家和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问题,应当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把具体历史环境和一般规律辩证统一起来。例如,就西欧国家而言,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具体方式并不相同,其中,英法两国是通过比较纯粹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尽管它们所采取的方式存在诸多不同;继英法两国之后的德国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要想再通过重复英法两国的方式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已经不可能了,事实上,德国也确实是走了一条与当时德国历史形势和欧洲形势相符合的社会发展道路。那么,这三个西欧国家要想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具体的演进形式将会完全一致吗?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此三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是不得不遵循社会发展之一般规律的,不过具体演进方式到底如何就要取决于具体的历史形势了。
“沿着长江经济带,宁波舟山港一直在努力打造更强大的腹地支撑。”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蒋伟说,长江沿线对铁矿石、原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巨大,近年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加快了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的投资布局,“同时,通过港口扩容,提升中转能力,最大化发挥江海联运降本增效作用,提升腹地货源吸引力。”
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这样,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又会如何呢?对此,恩格斯通过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多年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俄国社会是在怎样的具体历史形势下,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下,逐渐地趋向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恩格斯逝世后,俄国的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似乎意味着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失去了价值,不过从俄国在恩格斯逝世后一百多年来的曲折的历史发展看,他的这一思想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作为东方落后国家的中国看,中国是在封建社会因素依然浓厚的历史环境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历史形势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以及在这一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充分说明了具体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应遵循一般规律与具体形式的辩证统一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共产主义从本性上看是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是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战胜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虽然这个世界革命在每一具体国家的实现可能会在时间顺序上存在着早晚先后之别,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胜利才是有真正保障的彻底胜利。这样的共产主义世界革命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问题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恩格斯在1889年12月至1890年2月写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中,明确指出早在1848年时,马克思就“第一个”[6]353指明了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沙皇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也就是说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与以后可能发生的推翻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了这个事关共产主义世界革命之历史前景的重大问题。例如,恩格斯在1875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书导言》中,在1878年的《德国、法国、美国和俄国的工人运动》、《1877年的欧洲工人》中,在1882年和马克思合写的《〈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在1890年前后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和1894年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都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革命的密切联系问题进行了或详或略的阐述。
二、社会主义在农村应建立在新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在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问题进行长期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应在城市逐渐地把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为社会主义在城市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广大农村,则应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逐步地把作为小农个体经济之体现者的处于分散状态的农民引导到农业合作社这一具有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劳动联合组织中来,在此基础上,在不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再逐步地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村的土地合作社公有制,从而为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西欧社会农村小农个体经济、劳动联合的合作社、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合作社之思想在马克思所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和恩格斯所写的《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都有一定体现。
目前,计算几乎已经成了一个“超级”概念,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哲学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审视哲学概念的有效方式,同时,信息哲学也借鉴、融合了计算的概念、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在1998世界哲学大会上,一位著名哲学家感叹说,在信息时代,哲学家“要么辉煌,要么死亡”。他们面对三位一体的“怪兽”: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哲学家若跟不上步伐,就会被淘汰。
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时,他们关于西欧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引导农村社会采取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相关思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这集中体现为他们非常关注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景,就俄国农村土地公社所有制是否能向共产主义高级社会形式演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例如,恩格斯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认为俄国公社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且给予物质支持的先决条件下,存在着向高级社会形式演进之可能;在他和马克思合著的《〈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共同表达了在俄国革命首先爆发,进而与无产阶级革命相互支持的情况下,俄国的土地公社公有制度可以成为向共产主义社会形式演进之起点的思想;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就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景问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进行了进一步深化,认为只有俄国革命能首先把日趋走向解体的农村公社保留下来,不过保留下来的农村公社也只有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胜利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向着社会主义道路演进。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明确地否定了那些源于西欧而后又“蔓延到正在受资本主义冲击的俄国”[3]656的浪漫思想及其在俄国的人格化代表,即俄国民粹派。
试验粉煤灰混凝土的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4的中细河沙,其表观密度为2 600 kg/m3;粗骨料为最大粒径20 mm的砾石,其表观密度为2 700 kg/m3;水泥为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所用的拌合水以及养护水均采用杭州当地自来水,密度取为1 000 kg/m3;粉煤灰(FA)和水泥的化学组分如表1所示。
在行业变革中,鄂中生态正在创新求变,通过不断的技术服务创新、营销升级,持续为用户带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全中国农民用上好肥料,让全中国消费者吃上高品质、绿色生态的粮食和蔬菜。用鄂中仟金方、鄂中生物高分子肥料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还乡村一片净土,造福子孙后代,这将是鄂中生态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社会主义需要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努力
“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承载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高社会理想和价值关怀”[5],也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伴随着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社会的其他阶级也将会从不解放状态中摆脱出来。也就是说共产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同时也涉及到其他阶级的解放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地向全球扩张的世界历史背景下非常清晰地显示了出来,这是因为一国的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正在与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联合,形成对各国无产阶级和其他人民群众进行共同剥削的世界联合,所以一国的无产阶级如果不能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就不能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联合;即使在特殊历史环境中,一国无产阶级战胜了本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这个局限于一国无产阶级之胜利的共产主义事业,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是否能够生存下来,是否能够坚持到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也取得胜利,进而是否能够把这一暂时的胜利坚持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取得完全胜利的那一天,都将是难以预料的未知数。
简言之,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内核是指出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刚开始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高级社会形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在每一国家的具体实现形式最终是由当时每一国家所面临着的具体历史形势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思想内核蕴含着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农村应建立在新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需要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社会主义需要吸收世界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方面。
恩格斯逝世后,俄国社会形势进一步向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农村公社的发展日益衰颓化,向着全面解体的结局更加接近了。不过,农村公社的发展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曾经迎来了命运之转折,出现了十年的恢复生命活力时期,直到1928年至1934年间为苏联实施的农村集体农庄化运动所强制消灭。[4]45纵观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具有一种十分顽强的生命力,总是能够在生存困境中坚持下来,其根源就在于俄国农村公社是建立在土地为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基础之上,正是这种土地公有制赋予了公社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沙皇俄国时期的多方面严重冲击没有彻底瓦解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有制,列宁时期的农村合作社形式恢复了农村公社的生命活力,只是到了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化运动时期才不得不被强制地停止了自己的生存。不过,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内核还是存活了下来,只是它的形式从土地为公社所有转而为国家所有再转而为农庄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应注意发挥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在农村应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不过这一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应是正在发展中的比原始土地公有制更为先进的公有制形式,而不直接就是公社的原始土地公有制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从共产主义世界革命视角思考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革命之间的紧密关系的,不过,在不同年代这种思考的具体形式又有所不同。在19世纪40至60年代,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趋发展、而当时俄国社会还不存在现代工人以及克里木战争后刚刚开始出现呈零星状态存在的工人之情况下,他们侧重于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看待西欧革命与俄国的关系,认为沙皇俄国是欧洲反动力量的强大同盟军,对包括西欧无产阶级运动在内的一切进步力量的发展都是重大的现实威胁。1861年俄国改革之后,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很快,日益呈现出走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趋势,而此时,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在巴黎公社革命之后暂时处于发展的低潮,于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在1877至1878年俄土战争期间,伴随着西欧无产阶级运动渐趋恢复活力,他们希望俄国的革命民粹派能抓住时机推翻沙皇政府以消除西欧无产阶级运动的这个现实威胁,同时能给西欧无产阶级运动以新的推动。这一思想在他们1882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得到了进一步说明。不过,俄国革命民粹派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失败了,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进而二者相互推动的设想没能得到实现。此后,俄国革命的接力棒开始逐渐地交到从革命民粹派中产生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俄国革命的发展开始呈现出脱胎换骨的崭新变化。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俄国沙皇政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公社、俄国革命民粹派、西方无产阶级运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几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博弈过程。其中,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景这一因素成为恩格斯观察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主要抓手,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农村公社是建立在土地为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这一土地公有制的存亡问题直接关乎俄国社会能否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演进之问题。关于此问题,恩格斯从1875年到1894年一直是持一种相对悲观之理解的,认为俄国的土地公社所有制在与俄国沙皇政府、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等诸种因素的生存博弈中正日益陷入严重的生存危境之中,正日益趋向全面解体之结局,不过,如果俄国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出现良好的相互推动,土地公社所有制就可以转变为向共产主义社会形式演进的起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写就的《〈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结尾处,他们明确且谨慎地表达出了上述思想。关于这一通过条件句式表现出来的谨慎意味充足的思想,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一者,土地公社所有制的继续发展是需要历史条件的,条件具备了,才会产生出这一公有制成为共产主义发展之起点的前景;二者,为了实现这一发展前景,俄国革命是一定要发生的,不仅要发生,而且应取得成功才行,因为革命不成功,农村公社就不能生存下来,进而也就谈不上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三者,如果俄国革命不成功,也就是说沙皇政府仍然存在,仍会对西欧社会进步造成现实威胁,那么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就令人堪忧了;四者,成功了的俄国革命才能真正成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2]8,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出现实的推动作用;五者,成功了的俄国革命与成功了的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相互推动,则土地公社所有制就会在西欧无产阶级的支持下得到多方面提升,进而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六者,其中需要继续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成功了的俄国革命成为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可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俄国的土地公社制度和俄国社会发展会怎样呢?
四、社会主义需要吸收世界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地区紫色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分析了植物根系对重庆地区紫色土的力学影响,为重庆地区的边坡防护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俄国革命从革命民粹派时代演进到马克思主义者时代,终于在列宁等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推动下,在1917年迎来了推翻沙皇政府,进而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伟大胜利。此后,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不过,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发生,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遭遇到了严重困难。这些历史事实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仍处于主导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各国无产阶级只有在做好各自国内事情的同时,走向国际联合,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209 Pro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serum pre-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对于上述需要继续思索的问题,历史的现实发展已经给出了答案。恩格斯逝世22年后,从俄国革命民粹派中演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列宁的领导下终于把恩格斯马克思呼唤了几十年的俄国革命引向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在多国爆发,然而并未取得最后之胜利。这时,就出现了胜利了的俄国革命在不能直接得到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现实支持的历史背景下不得不孤立地向前发展的情况。关于这一历史情况,恩格斯马克思可能思考过,不过在他们的具体文本中没有明确地表述出来。那么,在这一历史情况下,俄国革命带来的社会主义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呢?俄国的社会主义,然后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当时是完全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的;俄国的土地公社制度在经历了复兴的十年后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为苏联的集体农庄化运动所消灭,也可以说是为公有化程度更高的土地所有制所取代;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同盟军,变得不再孤立,出现了有利于发展的历史形势;不过,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发生,苏联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历史深处。
纵观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总体而言,苏联社会主义始终是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中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是如此,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本身还有生命活力,资本主义早已扩张到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大多数,而在少数落后国家取得暂时胜利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中,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之打压。在这一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要想能够生存下来,进而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持续地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积蓄力量,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过从整体视角看有几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一是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不断地夯实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不断地改进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地把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壮大起来;三是始终坚持注意吸收世界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各方面的积极成果,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四是始终坚持注意防范和抵御世界资本主义之各方面消极因素给社会主义可能带来的侵蚀。
五、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不仅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这样,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是这样,而且能通过孕育无产阶级革命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在19世纪40至60年代,环顾全球,哪里的社会生产力是先进的,正在孕育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呢?正是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在西欧是最先进的,而且在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与之相比,西方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大致表现为:当时的德国正在走向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正在显示出迅速发展的趋势;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处于追赶英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与这些国家相比,东方国家则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国家仍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状态,处于正在不得不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殖民地的屈辱境地之中,例如,印度已经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正处于清政府统治的后期,正在逐步地陷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非洲正在遭受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美洲国家正在遭受到来自美国的门罗主义之入侵。东方落后国家中,只有俄国和日本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当时的俄国虽然比西欧落后很多,但是却比其他东方国家强大很多,不仅保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而且还正在积极地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自1861年改革开始,沙皇政府已经明确地要把俄国带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正日益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日本正处于要从美国的侵略中挣脱出来,以独立地走西欧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和侵略别国的老路之状态中。基于上述这些情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只能是首先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然后东方落后国家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下逐渐地走上共产主义发展道路。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过程中也是持有上述看法的。例如,恩格斯从1875年写作《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到1894年为这篇文章写跋止,一直对俄国农村公社持有相对悲观立场,认为自身具有落后性的农村公社,在多方面破坏性因素的冲击下,正在走向全面解体,自身之生存都已成为问题,怎么能承担起演进为高级社会形式的历史使命呢?尽管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否定俄国农村公社在继续发展中转化为高级社会形式这一可能性,不过,他对农村公社发展前景的深沉担忧是明显地表达了出来的。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看,是因为俄国农村公社代表的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果不能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公社自身是不能产生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如果说,农村公社还存在着产生出巨大社会生产力之可能,则是因为公社自身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土地公有制为产生出巨大生产力准备了具有根本性的所有制基础;而土地公有制的这一历史作用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出来。这个一定历史条件也就是恩格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阐述的那些。换言之,俄国公社的土地公有制只有在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并在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相互促进中,准确地说就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也取得成功且支援俄国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演进为共产主义发展的出发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俄国革命从实质方面看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由于当时正在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的历史主体是正在俄国兴起的革命民粹派(主要包括“暴动派”、“宣传派”、“夺权派”等派别[7]119),因而俄国革命意味着是俄国革命民粹派将会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到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遇刺身亡和随之而来的俄国革命民粹派遭到日益沉重的打压,俄国革命民粹派以及革命民粹派意义上的俄国革命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俄国革命民粹派逐渐地演化成自由民粹派,已经不能承担起推翻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了),随之而起的是从革命民粹派中孕育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意义上的正在生成中的俄国革命。不过,由于到90年代初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力量还处于弱小状态,恩格斯视野中的俄国革命主要指的还是俄国民粹派意义上的俄国革命,不过恩格斯仍然十分关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然希望推翻沙皇政府革命能够尽早成功。恩格斯逝世22后,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列宁领导下于1917年实现了民粹派意义上的俄国革命之胜利,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俄国革命之胜利。不过,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同,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俄国革命是在俄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就立刻面临着不得不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历史任务,不得不要承担起比社会主义在西方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后还要沉重的多的历史任务。关于这一点,社会主义在东方落后国家(例如,俄国、中国,等等)的历史发展事实已经给出了有力的说明。
综上言之,恩格斯对俄国沙皇政府主导的明显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并在对这一具有重大时代性问题的持续研究中形成了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他的这一思想伴随着俄国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遭遇的曲折复杂命运,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不过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这一思想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是它深刻地阐明了具体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应遵循一般规律与具体形式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农村应建立在新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需要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社会主义需要吸收世界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赵旭黎.苏联村社财权的丧失及其影响[J].世界历史,2016,(6).
[5]薛俊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阐释[J].岭南学刊,2011,(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龙闪,刘建国.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 2019—07—23
基金项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2019GZGJ131)。
作者简介: 杨志臣(1979—),男,山东高青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462(2019)06-0035-06
DOI :10.13977/j.cnki.lnxk.2019.06.005
责任编辑:武晟
标签: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论文;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论文; 社会主义论文;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