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涛[1]2011年在《基于公司收缩战略的企业分拆研究》文中指出扩张和收缩是企业资本运作的两种方式,从本质上讲不存在优劣的比较,但是在我国企业经历了相对的扩张期后,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角度来考虑,盲目扩张必然会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不断下降。基于此,兼并重组带来的多元化浪潮造成的管理低下以及协同效应的难以实现都促使人们对其反思。收缩性资本运营的发展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对资产剥离、分拆上市、股份回购这叁种收缩手段的动因和价值效应进行研究。2000年同仁堂成功分拆上市,是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的第一次成功运用。2009年创业板成功设立, 2010证监会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为分拆上市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分拆上市又逐渐走入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视野。基于以上的背景,首先,本文在介绍收缩性资本运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收缩性资本运营与收缩战略的关系,指出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收缩战略的具体体现;其次,分析了分拆上市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以及分拆上市的动因理论和分拆上市创造财富的理论;然后,在确定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后,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价值效应分别来实证研究分拆上市,短期价值效应的研究采用传统的事件研究法,长期价值效应的研究采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通过计算两项指标即:稳定性指标θ*和Malmquist指数来相互印证的方法。从分拆前后十天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走势图,以及分拆前后稳定性指标θ*均值变化图和Malmquist指数图可以看出,企业可以获得短期和长期价值效应;最后,针对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研究局限性和合理化建议。本文选取收缩性资本运营中有代表性的分拆上市进行长短期的价值效应研究,力求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始于西方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是否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2)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我国企业运用收缩性资本运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于海云[2]2011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事项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13日之间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分拆上市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后有显着的正向股价效应,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次之,上市公告日前后短期股价效应为负,长期为正。研究还发现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十天到公告日的超额收益率持续为正,说明存在消息提前泄露的现象,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潘迢[3]201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拆挂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是新叁板的“大扩容”元年,新叁板迎来了自身的“大时代”,挂牌公司数量和融资金额大幅增长。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也希望通过新叁板实现子公司融资需求以及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分拆挂牌的案例越来越多,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分拆挂牌引发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及能否改善子公司业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我国分拆挂牌逐步兴起,研究分拆挂牌的原因、审核重点和绩效,对分拆挂牌的健康发展,乃至未来注册制背景下的分拆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国内第一例上市公司分拆挂牌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分拆挂牌的现状,分析了分拆挂牌的原因。本文在第叁章介绍了东软慧聚和东软集团,并介绍了案例公司分拆挂牌中的审核重点。最后分析了案例公司分拆挂牌的原因,同时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方面分析了东软慧聚分拆挂牌的绩效。本文针对分拆挂牌案例提出了子公司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分拆挂牌要立足自身战略、整合分拆业务资源并关注长期绩效、完善分拆制度建设的参考建议。
于海云, 杨庆林, 罗正英, 蒋薇薇[4]2009年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动因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13日之间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外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采用事项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及其经济动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分拆上市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后有显着的正向市场反应,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次之,上市公告日前后短期市场反应为负,长期为正。本文通过对所有案例在分拆上市前后年度的现金流状况、现金收益(即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资产总市值)、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及高管人员持股数量及薪酬进行对比,总结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四大经济动因:母公司价值提升、融资策略、核心化战略和管理层激励。研究还发现,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绩效具有较强的正向趋同性,与分拆上市后母公司的实际财务绩效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并且投资者产权保护较好的公司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绩效和财务绩效的一致性更为明显。
李燕, 何滨妤[5]2017年在《公司分拆上市法律监管的制度逻辑与建构》文中研究表明对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法律监管需秉持证券市场的公平、自由与效率理念,但又要适度平衡或重点规范分拆导致的利益冲突,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风险。秉持类型化与重点领域监管并重的理念,在具体规制路径和策略上,应从叁个方面加以制度建构。一是完善公司分立制度,明确兄弟公司分拆上市的制度基础;二是建立分拆上市制度,重点就母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内部决策机制、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风险进行规范和监管;叁是尽快修订《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马中丽[6]2017年在《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的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向着更规范、更成熟逐步发展,为了促进企业的市场价值提升,各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拆上市是一种收缩型的重组方式,在国外资本市场经过很长时间发展,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都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运作体系都很规范。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全面的相关制度,所以分拆上市在境内主板市场一直受到各方面阻碍。200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开放对分拆上市的限制,在政策上准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从境内分拆到境外市场上市,在此政治环境下,大多数国内企业将子公司分拆上市到境外市场,而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作为银行领域的首个分拆案例,具有一定研究和参考的价值。论文通过对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进行研究,探讨分拆上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公司进行分拆上市的动因,为以后关于分拆上市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但是这种资产重组方式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还有待探讨,并且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分拆上市能否为企业股东带来收益,提升企业价值,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分析,同时也有利于对分拆上市公司绩效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叁者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分拆上市的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分析了分拆上市给企业的绩效以及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其次结合分拆上市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分拆上市的准入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引入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的案例,对公司选择分拆上市的背景、动因等进行分析,从财务绩效和资本市场两个方向出发对分拆上市后中国银行的表现进行分析。在财务绩效上,对中国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资本市场方面,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个股收益率进行研究并利用母公司分拆上市前后的股价情走势行对比,研究分拆上市后公司绩效变动情况。最后,总结出论文的研究结论并为完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提出了几点建议,企业要充分了解分拆上市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方式,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在香港成功上市,说明我国在深化体制并进行机制改革,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正在进行着有力的探索,这会为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带来新的曙光。希望我国政府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借鉴和学习境外资本市场成功的先进经验,与国际市场接轨,降低入市门槛,同时完善监管机制,使我国企业能够享受分拆上市带来的实惠,满足国家与企业双赢或多赢。同时中银航空租赁分拆上市的成功,证明了境内上市公司将子公司分拆到香港上市在我国资本市场是可行的,并得到了如下启示:第一,要理性看待分拆上市,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分拆上市,不能单纯为了眼前的利益为进行盲目的分拆;第二,避免因公众持股比例不足影响上市,保证子公司独立性;第叁,防止股权稀释带来的威胁,保证母公司的控股地位。
李园园[7]2009年在《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分拆上市规则,发现:境外市场均允许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与此同时会对分拆上市过程中潜藏的利益冲突和市场风险予以适度引导或规范。境外分拆上市规则显示:母子公司分拆上市方式是监管和规范重点。为控制分拆上市工具性价值的异化风险,本文提出:防止控制股东和管理者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应是我国分拆上市规则的重点内容。为达到有效的规制效果,应充分运用引导和监管两种规制手段:在引导层面,可考虑补充股份有限公司"分立设立"方式,明确兄弟公司分拆上市的制度基础,以从源头上解决新申请上市公司与原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和掏空风险等潜在问题;在规范层面,应为非按比例分配分拆情况下的异议股东提供股份回购请求权、限制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区别设计母子公司分拆与兄弟公司分拆的掏空风险控制指标。
徐新宇[8]2016年在《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急剧变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也逐渐发展变得完善化,规范化。资本家为了谋求更加广大的利益,都在积极地对企业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调整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作为重组方式之一,分拆上市这一方式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的成熟型企业运用。国内却在长时间之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典型的例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同仁堂大胆尝试分拆上市这一方式,成功地调整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拆上市也开始逐渐被企业家们学习利用。随着我国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证监会在2010年4月制定了新的政策:允许境内的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给国内众多有意向通过分拆上市方式调整企业结构的企业更多的机会,在这些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是主要部分。其中康恩贝公司将其核心业务佐力药业分拆上市到创业板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和探索的地方。我的论文采用案例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分拆上市相关概念等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分拆上市给企业自身及市场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这个案例,对两公司的背景、分拆的原因等进行分析,从偿债能力等各项指标对上市前后的母子公司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对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的案例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分拆上市制度。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相继出台,结合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这个案例,采用对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对两公司分拆前后的绩效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同时,由于选择的是境内分拆上市的案例,相比于以前在境外分拆上市的案例来说,境内案例更能与国内市场相比较,更容易得出与国情相匹配的结论,更能全面的反应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由于我能获取数据的渠道有限,得到的数据也不够全面,由此得来的分析也会有所片面,还需要对康恩贝及佐力药业的发展进行跟进调查,以期分析地更加详细。
李超[9]2013年在《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候,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领域的领头羊却发展缓慢,这也是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的缩影,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直到2000年10月31日,已经在A股上市的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分拆旗下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功的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境遇,将我国的中药产业再次推向了世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完成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分拆子公司到其他证券市场上市的A股公司。同仁堂的成功经历及其分拆上市的模式为广大学者分析和研究分拆上市提供了现实依据,更便于我国的学者研究这种资本运作的新形式,也为其他A股公司的领导者们提供了参考的样本。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分拆上市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国内外分拆上市的现状,分拆上市的利弊及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影响以及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对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前后的财务状况及同仁堂科技上市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分拆上市对母公司同仁堂的影响明显是利大于弊的结论,分拆带来了制度上的创新,提高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风险,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同仁堂实施国际发展战略,更带来了经济效益上的提升,对企业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后财务指标上的良好表现更是说明分拆上市给了同仁堂一次新的生命,这次成功的分拆上市对资本市场有着很好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其他公司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更有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同时,通过分析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分拆上市不能以圈钱为目的,不能动摇母公司独立上市的地位,不能忽视股权的稀释,分拆上市以后也不能沿用旧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刘凯[10]2014年在《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子公司财务状况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收购兼并作为一种扩张的资本运作方式被许多公司所采用,跨国并购热潮也曾一度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这种扩张性的重组为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伴生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收缩性的资本运作方式——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应运而生。由于我国主板市场对分拆上市的各种限制,很多公司选择分拆到境外或者香港上市,境内分拆上市一直处于空白。而紧跟着2009年创业板出台的是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六个基本条件的政策。该政策成功掀起了主板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热情。2011年2月我国证券市场的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首单——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开创了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境内分拆上市的先河。随着创业板的逐渐成熟,其高风险和高收益性的特点,以及分拆上市政策制度的完善,分拆上市成为收缩性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分拆上市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势必成为我国境内公司全新的实务课题。全文以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为案例,对分拆前后佐力药业的投融资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佐力药业分拆上市以来研发费用所占比例增加,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分拆上市解决了佐力药业的投资资金(包括研发资金)问题。(2)分拆上市后,佐力药业无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3)由于其刚分拆上市运行还不够成熟,佐力药业在分拆上市后营运能力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佐力药业为了保证生产线更新的过渡期间正常销售而增加库存,导致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4)佐力药业的盈利能力也是同行业可比公司中的领头羊,远高于平均水平,分拆上市以来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5)佐力药业是高成长性的公司,是新兴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未来的成长能力不容小觑。由此可见,分拆上市使得佐力药业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基于公司收缩战略的企业分拆研究[D]. 韩涛. 兰州理工大学. 2011
[2]. 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效应研究[J]. 于海云.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我国上市公司分拆挂牌研究[D]. 潘迢. 暨南大学. 2016
[4]. 我国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动因的实证研究[C]. 于海云, 杨庆林, 罗正英, 蒋薇薇. 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09
[5]. 公司分拆上市法律监管的制度逻辑与建构[J]. 李燕, 何滨妤.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6]. 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的动因及绩效研究[D]. 马中丽. 石河子大学. 2017
[7].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法律问题研究[J]. 李园园. 证券市场导报. 2009
[8]. 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案例研究[D]. 徐新宇.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9].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案例分析[D]. 李超. 辽宁大学. 2013
[10].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子公司财务状况影响研究[D]. 刘凯. 浙江工商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