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71
膀胱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病,目前位列于男性肿瘤疾病的第7位[1],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尿路上皮肿瘤占90%以上,并且大约75%膀胱癌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目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e bladder cancer,NMIBC)主要治疗方法是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虽然该法对患者创伤小,且临床医师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问题一直困扰临床医师,据统计NMIBC患者经初次行经尿道电切术后约60%会出现复发,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被发现可用于预测NMIBC电切术后复发,并针对高复发人群,密切随访、监测,可做到及早发现、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拟对NMIBC电切术后复发相关分子研究进行综述。
1.P53
P53基因于1979年首次被发现,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区4带,编码P53蛋白,正常的P53蛋白使得细胞周期停留在G1阶段,从而为损伤DNA的修复提供了时间,而突变的P53蛋白质不能使细胞周期暂停,损伤的DNA仍可以复制,最终可能引起癌症的发生,是评估膀胱癌复发及预后的最常用的分子标志之一,最近一项研究中,通过比较高表达组P53(大于60%)和较低表达组(小于60%)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率,发现低表达组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表明TURB术后复发率与突变型P53表达呈正相关,突变型P53表达越高其复发率也越高[5]。
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肿瘤的生长及浸润转移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肿瘤组织的诱导的新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包含了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bFGF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的体外实验已经表明,bFGF高表达能够促使细胞恶性转化[2],Burger M [3]等进行了膀胱癌细胞体外实验,在其实验中细胞导入 bFGF 基因后,其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增高明显,而且细胞侵袭性也增加,而加入 bFGF 反义寡核苷酸的实验组中,则MMP 水平及细胞侵袭活性明显降低,表明 bFGF 在膀胱癌转移、侵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3.Lnc RNA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 coding RNA,Lnc RNA)被认为是由 RNA聚合酶II转录并经可变剪接而来,缺少开放阅读框的一类转录长 度在200nt 到100kb之间非编码蛋白质的 RNA 分子,在生长分化及细胞代谢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现在研究发现Lnc RNA参与了染色体沉默、核内运输、基因组修饰、染色质修饰、转录干扰和转录激活、核内运输等一系列过程[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定义为CpG双核苷酸上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被甲基化转移酶转化作用为5-甲基胞嘧啶。在人类基因组转录区中CpG相互聚集,被称为CpG岛,其 中大量包含G:C 及CpG 内容,并且其中研究发现了约70%的人类基因启动子,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其基 因的CpG岛甲基化状况显著不同。
5.微小RNA(microRNA)
microRNA 是一类长度仅为约 20-25 个碱基的具有高度稳定性的非编码单链RNA,可通过其种子序列与靶 RNA 3’-非编码端(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互补匹配,从而诱导信使 RNA切割 降解或翻译抑制,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使其在细胞的凋亡、分化、迁移、增殖、以及肿瘤细胞耐药等多项生命活动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基因学研究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micro RNA 被发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具有截然不同 micro RNA 表达谱,甚至不同分期肿瘤以及不同的肿瘤类型micro RNA 的表达也各子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因此,micro RNA 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病理分级、评估预后及耐药情况的重要指标,也将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指引新的方向[5]。
6. 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
PD-L1是共刺激分子 B7 家族的其中之一,它主要利用与表达在 B细胞以及T细胞表面的模式化凋亡受体(PD-1)结合,进而使宿主免疫功能抑制,使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到显著作用。综上,PD-L1 可作为预测NMIBC电切术后复发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小结与展望
对于进一步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尚无统一标准的分子指标应用于临床,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分子标志物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也将越来越明确,某些可能成为NMIBC特异性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为该类患者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Ferlay J,Soerjomataram I,Dikshit R,et al.GLOBOCAN 2012 v.1.0,estimated 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in 2012.. Lyon,France:Internation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13.
[2]Alfred W,Jude D.The role of hexaminolevulinate Fluoreseence cystoscopy in bladder cancer [J].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Urology,2007,4(1 0):542-549.
[3]Burger M,Catto JW,Dalbagni G,et a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Eur Urol 2013;63:234-41.
[4]Kaufman DS,Shipley WU,Feldman AS.bladder cancer,[J].Lancet.2009,374(9685):239-249.
[5]Oh JJ.Ji SH,Choi DK,et al.A six-week course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prophylaxis is insufficient to prevent tumor recurrence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ith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J] Oncology,2010,79(5-6):400-446.
通讯作者:李延江.男 . 汉 .主任医师. 1967 .05. 博士. 泌尿系肿瘤.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66071
论文作者:程国升,李延(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肿瘤论文; 膀胱癌论文; 细胞论文; 术后论文; 分子论文; 转录论文; 膀胱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