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显军[1]2004年在《药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心血管重塑》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 AT2在心脏损伤中再度表达已取得一致认同,由于ARBs临床的大量使用,其对心脏长期作用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AT1阻断;AT2的激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AT2在定位、表达、信号传导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分歧。近年来在心梗及压力负荷鼠的心血管重塑中,心肌细胞重塑,间质重塑的研究以及血管重塑的研究较多,而对临床常见的心肌I-R损伤心脏的远期改变关注较少。本实验旨在观察RAS阻断剂药物干预下I-R损伤对心脏的较长期效应,以及AT在这种损伤中的作用、分布、表达规律。方法:148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Sham组、对照组、ACEI组、ARBs组。术前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5mg/Kg·d、ARBs组缬沙坦10mg/Kg·d灌胃4周,予以手术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后松脱结扎线建立I-R损伤动物模型,术后各组继续药物干预,分别于术后3d、7d、14d、28d采集大鼠心脏标本。予天狼腥红染色、免疫组化SABC观察心肌间质、血管周围胶原沉积;AT1、AT2细胞定位、表达的动态变化,从而探
郭炳彦[2]2011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以及细胞因子的激活在左室重塑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中,脂联素(adiponection, APN)等细胞因子在心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心衰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交互作用变得复杂,因而积极探索RAAS与APN在CHF中的关系,可能为心衰的临床治疗另辟蹊径提供依据。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是RAAS系统的主要活性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生物效应包括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促进心肌纤维化等。AngⅡ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AngⅡ1型受体(AT_1)和AngⅡ2型受体(AT_2)介导的。这两种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但组织分布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不相同的。AngⅡ与AT_1受体结合可引起心肌肥厚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促进醛固酮分泌等,而AngⅡ与AT_2受体结合则起与AT_1受体结合相反的作用,可使血管扩张、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参与组织修复等起到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在心室肥厚、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时AT_2受体表达相对上调,介导AngⅡ的主要作用。AT_2受体在肥大心肌细胞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以下4条:磷脂酶C途径、NO/CGMP途径、Rho途径、JAK/STAT_途径。AngⅡ与AT_2受体结合后可激活其下游的NO-CGMP信号转导通路,CGMP可通过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G)发挥扩张血管、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利钠等心血管保护作用。APN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心肌细胞也能合成、分泌APN,心肌细胞分泌的APN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许多研究表明APN水平在CHF患者中呈明显升高且主要来源于心脏,升高程度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还有研究表明心外脂肪可能是APN的来源之一,但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分泌的APN是否是血清APN的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文献报道。最近研究证实AngⅡ可通过激活AT_2受体上调脂肪细胞APN的表达,AT_1受体在此过程中不被激活。ANP和BNP是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肽类物质,文献报道二者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其升高的血浆水平与血浆APN水平呈显着正相关,APN在CHF中具有与BNP相似并相互协调的作用。Tsukamoto等研究证实ANP和BNP可与脂肪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催化细胞内第二信使cGMP的合成,通过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脂肪细胞APN表达。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红素的上调升高血浆CGMP水平同样能诱导血浆APN水平的上调。基于以上实验及临床依据,我们推测AngⅡ可能通过AT_2/NO/cGMP/PKG信号转导系统促进心肌细胞APN表达,在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改变中发挥着作用。CHF的动物模型有许多种,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CHF模型因其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以及临床上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极其相似的的病理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剂量依赖性的造成心肌片状或弥漫性坏死,而其冠状动脉却不受任何影响。有研究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病理生理学及形态学的变化与人心肌梗死后的改变极其相似。心肌梗死后导致非对称性左室重构,梗死区的心肌纤维化、变薄,非梗死区心肌反应性增厚,心肌节段变长,使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左心室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发生。APN具有降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可抑制压力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已知TNF-α也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肌细胞分泌的TNF-α可以抑制APN及AdipoR1基因的表达,并也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继发炎症反应等在压力负荷大鼠心脏心室重构、心功能异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系统在调节血压以及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包括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1型受体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等。替米沙坦是AT_1受体拮抗剂,除了能高效、特异地阻断AngⅡ1型受体,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性作用外,近年研究表明还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的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压、CHF、糖尿病肾病等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替米沙坦可通过激活PPAR-γ调节糖脂代谢、抑制炎性因子TNF-α等的表达起到改善心室功能、抑制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替米沙坦可通过激活PPAR-γ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增强脂肪组织APN的表达和分泌。ARB还可通过诱导心肌APN的表达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大鼠的心室重构。但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心肌重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心肌APN表达有关还没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靶细胞,观察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变化;并探讨AT_2R/NO/cGMP/PKG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以ISO诱导心肌细胞作为损伤心肌细胞模型,ISO皮下注射构建心肌损伤后心室重构大鼠模型,分别在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整体水平探讨替米沙坦抑制损伤后心室重构作用与心肌APN表达的关系,并对其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AngⅡ对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AngⅡ对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影响,探讨AngⅡ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2)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心肌细胞A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 AngⅡ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ngⅡ(10-8、10-7、10-6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APN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10-7 mol/L时达高峰(P<0.01),10-6 mol/L、10-8 mol/L时APN mRNA表达量均低于10-7 mol/L组(均P<0.01)。2 AngⅡ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时间过程:在无血清白蛋白培养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7 mol/L AngⅡ后0、2、4、8、12、24、48、72 h分别测定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0 h)心肌细胞表达少量的APN mRNA,给予AngⅡ2 h后,APN mRNA表达量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5),当时间延长至48 h、72 h时,APN表达量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3 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telmisartan (telm)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mol/L telm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10-5 mol/L telm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4 AngⅡ2型受体拮抗剂PD123319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 mRNA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 PD123319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中的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PD123319组心肌细胞APN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上调心肌细胞APN的表达,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AT_2R介导的。第二部分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中的作用目的:观察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在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处理组心肌细胞A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 NO合成抑制剂L-NAME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抑制作用: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3 mol/L L-NAME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3 mol/L L-NAME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2 cGMP拮抗剂类似物Rp-8-Br-CGMP-S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中的抑制作用:PCR结果表明,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3 NO供体SNP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SNP(10-6、10-5、10-4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心肌细胞APN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10-4 mol/L SNP组的APN mRNA水平明显高于10-5 mol/L和10-6 mol/L SNP组(P<0.05)。4 cGMP激动剂8-Br-cGMP对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8-Br-cGMP(10-6、10-5、10-4 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心肌细胞APN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10-4 mol/L SNP组的APN mRNA水平明显高于10-5 mol/L和10-6 mol/L SNP组(P<0.05)。5 Rp-8-Br-CGMP-S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10-7 mol/L AngⅡ组相比,10-7 mol/L AngⅡ+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10-5 mol/L Rp-8-Br-CGMP-S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AT_2R/NO/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上调心肌细胞APN的表达。第叁部分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APN的影响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受损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此保护作用与APN表达的关系。方法:大鼠心肌细胞用替米沙坦、ISO和选择性PPAR-γ拮抗剂GW9662单独或联合处理,MTT法观察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状态,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P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10、20μmol/L浓度组心肌细胞活力较ISO组明显增强(P<0.01),20μmol/L浓度组心肌细胞活力增强最明显(P<0.01)。(Figure 1)。说明Telm能有效拮抗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后,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各浓度组细胞外液LDH水平均较ISO组明显下降(P < 0.01),20μmol/L浓度组降低最明显(P < 0.01)。(Figure 2)。说明Telm能有效保护ISO导致的膜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3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ISO(10μmol/L)孵育心肌细胞48 h,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 < 0.01);而以Telm (5、10、20μ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1 h后,再加入ISO共同孵育48 h,各浓度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ISO组明显下降(P < 0.01),20μmol/L浓度组降低最明显(P < 0.01)。(Figure 3)。说明Telm能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4 Western blot检测APN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SO(10μmol/L)组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 < 0.01);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组APN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 < 0.01);而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GW9662 (30μmol/L)组APN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Figure 4)。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5选择性PPAR-γ拮抗剂GW9662在Telm保护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5.1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 +ISO(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20μmol/L)+ISO(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活力无显着变化(P>0.05)。(Figure 5)。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5.2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显着下降(P > 0.05) ;与ISO(1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外液LDH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Figure 6)。说明GW9662能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细胞膜的保护作用。5.3与ISO(10μmol/L)+Telm(20μmol/L)组比较, Telm(20μmol/L)+ISO (10μmol/L)+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P>0.05);与ISO(10μmol/L)组比较,Telm (20μmol/L)+ISO(10μmol/L) +GW9662(30μmol/L)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显着变化(P>0.05)。(Figure 7)。说明GW9662能有效拮抗替米沙坦对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受损大鼠心肌细胞具有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能启动APN表达的PPAR-γ有关。第四部分替米沙坦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APN的影响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探讨此保护作用与心肌APN表达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SO模型组,替米沙坦+ISO组,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外,其余两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0 mg/kg/次)连续2次构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连续给药8 wk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BW)、左室重量指数(LVW/BW);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指标;取心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肌APN、TNF-α的表达量。结果:1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左室和心脏重量指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P< 0.01);与ISO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ISO组HW/BW、LVW/BW明显降低(P<0.05,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2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ISO模型组LVEDP明显升高(P<0.01),而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P<0.05,P<0.01);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LVEDP明显下降(P<0.05), LVSP和±dp/dtmax明显升高(P<0.05, 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3替米沙坦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ISO模型组MD、CVF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心肌细胞MD、CVF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APN表达量较高,TNF-α表达量很少,ISO组APN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TNF-α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主要分布于胞质中,说明ISO能显着抑制APN、促进TNF-α表达;与ISO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TNF-α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说明替米沙坦能够逆转ISO诱导的TNF-α上调和APN的下调。5 Western Blot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A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6 Real-time PCR法检测替米沙坦对APN、TNF-αm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APN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SO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ISO组AP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TNF-α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无显着改变(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ISO诱导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具有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N表达上调有关。
王春花[3]2018年在《丹酚酸B抑制NF-κB活化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体外培养SD大鼠新生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s)-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FMT)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3天SD大鼠乳鼠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原代CFs。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待其生长至90%融合后进行传代培养,实验选用2-3代细胞。采用抗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s。采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进一步探讨Sal B对Ang Ⅱ诱导FMT与NF-κB活化的关系。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以及Sal B对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抑制作用。Sal B对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抑制作用试验分为(Control,Ctrl.,无血清DMEM)、模型(Ang Ⅱ)组(1×10~-66 mol/L)、Sal B低剂量组(Sal B(L)(12.5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Sal B中剂量组(Sal B(M)(25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Sal B高剂量组(Sal B(H))(50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划痕试验(Wound scratch assay)进行细胞迁移能力分析。Western blot分析I型胶原(collagen I,Coll I)、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磷酸化的IκBα(p-IκBα)、IκBα、p-p65、p65、核p65、浆p65的表达。RT-PCR分析NF-κB mRNA的表达。采用消化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α-SMA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CFs呈扁平、梭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有的交叉重迭生长,胞体较大,不具有自发搏动性。波形蛋白组细胞核为蓝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符合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染色特征。抗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鉴定我们所获得的细胞为CFs,纯度>99%。MT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诱导CFs增殖(P<0.01),Ang Ⅱ(1×10~(-6) mol/L)诱导CFs增殖为24 h与Ctrl.组相比(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L)、Sal B(M)、Sal B(H)可抑制Ang Ⅱ所诱导的CFs增殖(P<0.05)。PDTC也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CFs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CFs的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L)、Sal B(M)、Sal B(H)组能够明显抑制Ang Ⅱ诱导CFs的迁移能力(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中的Coll I、FN、CTGF的表达上调(P<0.01),用Sal B预处理1h后,与Ang Ⅱ组相比,Sal B组能够抑制Coll I、FN和CTGF的表达(P<0.05);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p-IκBα、p-p65表达上调(P<0.01),IκBα和p65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与Ang Ⅱ组比较,Sal B组中p-IκBα、p-p65的表达下调(P<0.05),而IκBα和p65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p65易位入核。用Sal B预处理1h后,抑制了Ang Ⅱ诱导p65易位入核。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α-SMA表达上调(P<0.05),Sal B(H)组、PDTC组以及Sal B(H)+PDTC组均抑制了Coll I和α-SMA的表达(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Ang Ⅱ可以诱导NF-κB mRNA表达增加(P<0.05),与Ang Ⅱ组相比,Sal B组可以降低NF-κB mRNA表达(P<0.05)。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Ang Ⅱ可以诱导胶原的分泌,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H)组、Sal B(H)+PDTC组以及PDTC组均能抑制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α-SMA被染成绿色荧光,核被DAPI染成蓝色,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中绿色荧光α-SMA表达增加;与Ang Ⅱ组相比,Sal B(H)组、Sal B(H)+PDTC组以及PDTC组均能抑制绿色荧光α-SMA的表达。结论:Sal B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FMT,其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有关。
刘秋菊[4]2010年在《金属硫蛋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p53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II)与心肌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而抗氧化剂-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应用心脏高表达MT的小鼠模型,前期试验研究已经表明金属硫蛋白能够保护心脏免受各种应激损伤,包括化疗药物阿霉素、血管紧张素II以及糖尿病等。但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金属硫蛋白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都是不清楚的,对其机制的清晰了解使金属硫蛋白运用于继发性心肌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成为可能。肿瘤抑制因子p53通常由细胞应激所激发,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而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对糖尿病心脏病心肌细胞p53表达情况已经有研究报道,然而,p53的表达是否直接参与糖尿病心脏内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这仍然是不清楚的。所以本实验拟解决的问题是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p53发挥怎样的作用?金属硫蛋白是否能够直接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本实验运用载体lipofectamine 2000,在大鼠心脏来源的H9c2细胞系稳定转染人的MT-IIA基因,RT-PCR明确基因的确切转入,和Western-blotting验证金属硫蛋白蛋白水平的稳定表达,并通过暴露于镉证明转染的金属硫蛋白具有重金属解毒功能,H2O2及缺氧/再充氧体系证明具有抗氧化特性。然后体外实验我们应用野生型H9c2和转基因型H9c2MT7这两个细胞系,体内实验应用已经建立的MT-TG转基因鼠和其野生型FVB小鼠模型,通过Cell Death Detection ELISA,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及TUNEL staning证明血管紧张素II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随后蛋白水平检测T-p53,P-p53和Bax/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野生型H9c2细胞和FVB小鼠的心脏,血管紧张素II处理后凋亡明显增加,而在H9c2 MT7和MT-TG小鼠的心脏内却没有这种现象。同时蛋白水平western-blot检测也表明MT能够抑制T-p53,P-p53和Bax/Bcl-2的表达。所以结论是我们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人MT-IIA基因的心肌细胞系,这为阐明金属硫蛋白保护作用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体外体内实验表明血管紧张素II主要通过p53途径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而p53通路的激活与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DNA损伤有关,金属硫蛋白能够预防这种损伤的发生,从而抑制p53通路的激活。
唐小春[5]2010年在《硝基化脂肪酸抑制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血压升高和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nitroalkene(LNO2和OA-NO2)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抑制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血压升高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由于血管紧张素对血压的调节主要是其I型受体(AT1aR)介导,因此,首先研究在平滑肌细胞中OA-NO2对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的转录水平和结合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其次,由于LNO2和OA-NO2能够抑制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所以观察LNO2和OA-NO2对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从核小体,DNA等多个角度证明LNO2和OA-NO2能够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初步探明其诱导凋亡的机制。结果表明,1.1)OA-NO2能够在转录水平下调AT1aR mRNA的表达,并且这个下调过程不依赖于NO的释放以及PPARg的介导。2) OA-NO2不影响AT1aR启动子的活性。3)OA-NO2不影响AngII与AT1aR的结合。4)OA-NO2直接与AT1aR结合影响其在细胞膜表面的分布。2.1)LNO2和OA-NO2能够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并且这个凋亡过程不依赖于NO的释放和PPARg的介导。2)LNO2和OA-NO2通过升高Caspase3,8,9的活性导致平滑肌细胞凋亡。3)LNO2和OA-NO2均上调促凋亡蛋白Bad,LNO2在一定程度上上调P53;OA-NO2则使促存活蛋白BCL-xl下调。
张更[6]2007年在《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与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起病急、成功逆转率低,其原因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特殊,病情变化快,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体液免疫所引发,而这种体液免疫主要由于供受者问HLA抗原分型的不同,导致了移植后受者产生了针对HLA抗原的HLA抗体,HLA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对移植肾脏发起攻击,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而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供、受者问HLA抗原完全相符的情况下,仍有5-10%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也就是说,HLA抗原的匹配程度并不能预测全部的排斥反应,其它非免疫因素或其它抗体参与了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本课题研究了发生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体内HLA抗体、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ATl-AA)的表达及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关键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变化情况,分析SRAR的发生机理,探讨检测RAS基因多态性和RAS基因多态性的临床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四个关键蛋白AGT、ACE、AT1R及CYP11B2的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肾移植患者中ACE为DD型和AT1R为CC型的患者发生SRAR的几率高于其它基因型患者。初步表明,SRAR的发生与与非免疫因素有关,术前对RAS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继而对发生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时患者血清中主要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生SRAR时,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自身抗体(AT1-AA)是主要的抗体,而HLA抗体仅出现于少数发病患者中,AT1-AA阳性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的C4d染色结果为阴性,表明SRAR主要是由AT1-AA介导体液排斥反应,围手术期AT1-AA的检测有利于预防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通过对19例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肾脏活检,初步总结了SRAR的病理特征,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空泡形成,小动脉阻塞,小静脉节段性炎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缩小、分叶,肾小管扩张,其中出现红细胞管型,肾脏间质炎细胞浸润。肾脏局部出现缺血性表现。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治疗SRAR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排斥反应,本课题探讨了RAS基因多态性及AT1-AA与其发生的相关性,SRAR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初步总结了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李劲迈[7]2010年在《开博通和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Wista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和Fa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自从十九世纪末肾素发现以来,基础医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认识和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RAS作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disease, A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AS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等,而RAS系统的激活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上述疾病中由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增殖与凋亡参与的血管重构促进了病程的进展。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是RAS系统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AngⅡ通过其1型(angiotensin 1, AT1)受体发挥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局部血管的RAS能直接影响血管的功能状态以及内皮细胞功能,造成VSMC的增殖和肥大,从而导致了高血压、AS疾病的血管重构。AngⅡ能促进原癌基因和多种生长因子和其它激素如内皮素(endothelin, ET)的mRNA表达,使VSMC增殖、肥大及细胞间基质增加。反过来,AngⅡ也可以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的nRNA表达,一氧化氮能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Bcl-2表达降低,而使Bax、P53和Fas表达升高,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AngⅡ能介导VSMC的凋亡,抑制VSMC生长。但在高血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促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两者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此时VSMC表现为肥大和增殖,并且对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升高,导致血管壁增厚。细胞凋亡过程是多种调节基因参加的复杂的分子水平调节机制,目前为止研究较多的和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Bcl-2、p53、c-myc、fas等,上述基因各自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的凋亡过程。本实验拟研究这两种RAS阻滞剂在拮抗AngⅡ诱导的Wista大鼠VSMC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Fas表达方面的作用,从而探讨这两种药物对AngⅡ诱导的VSMC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RAS在AS相关疾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该系统的阻断剂是目前AS相关疾病临床治疗的基础药物,RAS的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及AT1受体拮抗剂主要是以拮抗AngⅡ的生理作用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目前RAS系统阻断剂药物的临床研究主要局限于其对血压的控制和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面,而关于RAS系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导致的血管重构及其干预因的研究尚且不多,本课题研究了AngⅡ对Wista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表达的影响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开博通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氯沙坦对AngⅡ这一作用的干预作用,以期探索RAS阻滞剂对A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中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1.培养Wista大鼠胸主动脉VSMC。1)选用雄性Wistar大鼠,断颈处死,取其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传代培养采用常规贴壁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传代至5-10代,用于实验分组。2)取培养的VSMC制作半薄及超薄切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是否为目的细胞。2.将培养的VSMC随机进入如下分组1)对照组VSMC用含0.5%FCS的培养液培养,不加特殊试剂干预。2)按照不同AngⅡ浓度(10-8、10-7、10-6、10-5和10-4 mol/L)对VSMC的影响及开博通(10-5 mol/L)、氯沙坦(10-5 mol/L)和上述两药合用(5×10-6 mol/L)的干预作用分组。3)按照不同AngⅡ作用时间(12、24、48和72小时)对VSMC的影响及开博通(10-5 mol/L)、氯沙坦(10-5 mol/L)和上述两药合用(5×10-6 mol/L)的干预作用分组。4)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上述各组VSMC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Fas的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1.AngⅡ、开博通和氯沙坦对Bcl-2表达的影响1)给予VSMC以不同剂量AngⅡ作用后,细胞内Bcl-2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表现出在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除10-8 mol/L组外,AngⅡ其余各浓度组Bcl-2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但10-4 mol/L时,Bcl-2表达量较10-5mol/L时有所下降;加入开博通、氯沙坦和开博通+氯沙坦干预后,Bcl-2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AngⅡ组比较,当AngⅡ分别为10-7、10-6、10-5和10-4 mol/L时,开博通组Bcl-2表达量分别下降65.63%、54.3%、52.67%和65.01%(P<0.05或P<0.01);氯沙坦组Bcl-2表达量分别下降41.88%、32.32%、39.62%和48.25%(P<0.05或P<0.01);开博通+氯沙坦组Bcl-2表达量分别下降54.08%、80.18%、75.33%和80.72%(均P<0.01)。其中以开博通+氯沙坦组Bcl-2表达量下降最显着。2)AngⅡ刺激下Bcl-2的表达量亦与作用时间相关,呈现时间依赖性,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量增加。作用12、24、48和72小时时,Bcl-2表达量分别为6.35±1.22、35.58±5.06、38.32±5.15和40.47±5.25。与对照组比较,除12小时外,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均P<0.01)。加入开博通、氯沙坦后,Bcl-2表达量较AngⅡ组有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亦具有时间依赖趋势,其中开博通组于作用24、48和72小时分别下降54.30%、67.74%(均P<0.05)和71.6%(P<0.01);氯沙坦组于上述叁个时间分别下降32.32%、55.24%和60.31%(均P<0.05);开博通+氯沙坦组于上述叁个时间分别下降80.18%、80.19%和81.76%(均P<0.01)。但开博通、氯沙坦组有随作用时间延长,有下降幅度增大的趋势,而开博通+氯沙坦组则无这种现象。2、AngⅡ、开博通和氯沙坦对Fas表达的影响1)予以不同浓度的AngⅡ(10-7、10-6、10-5和10-4 mol/L)刺激VSMC 24小时,Fas表达量分别为4.27±0.64、3.55±0.08、5.56±0.44和6.02±0.35,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但10-7 mol/L以上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经开博通、氯沙坦预处理后,除Angll 10-7 mol/L组外,余组均增加Fas表达。与AngⅡ组比较,当AngⅡ为10-7、10-6、10-5和10-4 Mol/L时,Fas表达量于开博通组分别增加了58.66%、66.66%、54.45%和60.16%(均P<0.05);于氯沙坦组分别增加了53.36%、59.41%、44.46%和52.71(均P<0.05);开博通+氯沙坦组分别增加了74.76%、75.95%、65.99%和70.14%(均P<0.01)。其中以开博通+氯沙坦组增加尤为显着。2)AngⅡ刺激VSMC不同时间,除12小时组外,其余各时间组Fas表达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于作用24、48和72小时时分别为4.55±0.08、4.92±0.15和4.76±0.12,无明显时间依赖性;分别以开博通、氯沙坦及开博通+氯沙坦预处理VSMC后,除12小时外,Fas表达量于24、48和72小时均较AngⅡ组显着增加,虽有随作用时间延长而Fas表达量增加的趋势,但各时间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其中开博通组于上述叁个时间分别增加了66.66%、70.25%和73.68%(均P<0.01);氯沙坦组分别增加了59.41%、62.86%和68.62%(均p<0.01);开博通+氯沙坦组分别增加了73.1%、73.51%和76.46%(均p<0.01);其中以开博通+CT组增加最为显着。结论:1.AngⅡ可以促进Wista大鼠VSMC Bcl-2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AngⅡ可以抑制Wista大鼠VSMC Fas的表达,但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开博通、氯沙坦可以对抗AngⅡ介导的Wista大鼠VSMC Bcl-2表达升高,这种对抗作用在开博通+氯沙坦组更为显着。4.开博通、氯沙坦可以对抗AngⅡ介导的Wista大鼠VSMC Fas表达减低,这种对抗作用在开博通+氯沙坦组更为显着。创新点:1.本研究发现AngⅡ可以增加Wista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的表达,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开博通及血管紧张素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拮抗AngⅡ这一作用,该结论在国内尚未见报道。2.本研究结果显示AngⅡ可以降低Wista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Fas的表达,且没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开博通及血管紧张素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拮抗AngⅡ这一作用,该结论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乔堃, 巩贵宏[8]2019年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在经过初次或多次反复的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刺激后,对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等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其发生基质涉及触发因子、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3个基本环节。缺血预适应的基础研究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冯晔囡, 肖晗, 张幼怡[9]2019年在《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心脏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心脏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相互平衡,维持并调节心脏能量代谢、心率及血压。多种心脏病理状态均存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增强的交感神经活性及受抑制的副交感神经活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会引起心脏炎症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心脏清除损伤组织并启动修复,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则可造成心脏损伤。近年来由于对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CAP)的认识,副交感神经在心脏中的抗炎作用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总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干预心脏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庄莉, 翟园园, 姚卫峰, 徐佳, 冯丽[10]2019年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预测已有文献报道的二至丸保护肾脏药效成分的靶点,采用分子对接对靶点基因进行筛选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进行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二至丸保护肾脏“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将上述靶点与疾病靶点数据库TTD和GAD筛选得到的肾损伤相关靶点进行比对筛选,进一步构建“成分-核心靶点”网络。结果显示,二至丸中17个保护肾脏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ESR1、ESR2、GCK和MMP3等32个靶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嘌呤代谢过程等6条途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研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复方二至丸保护肾脏作用机制的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参考文献:
[1]. 药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心血管重塑[D]. 唐显军. 重庆医科大学. 2004
[2].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郭炳彦. 河北医科大学. 2011
[3]. 丹酚酸B抑制NF-κB活化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D]. 王春花. 贵州医科大学. 2018
[4]. 金属硫蛋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p53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D]. 刘秋菊. 吉林大学. 2010
[5]. 硝基化脂肪酸抑制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血压升高和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D]. 唐小春. 吉林大学. 2010
[6]. 激素抵抗性排斥反应患者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与RA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 张更. 第四军医大学. 2007
[7]. 开博通和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Wista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和Fa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D]. 李劲迈. 山东大学. 2010
[8].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J]. 乔堃, 巩贵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9]. 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心脏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 冯晔囡, 肖晗, 张幼怡. 生理学报. 2019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J]. 庄莉, 翟园园, 姚卫峰, 徐佳, 冯丽. 药学学报. 2019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血管紧张素论文; 心肌细胞论文; 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apn论文; mol论文; 替米沙坦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