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药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理论的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工作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非药物自身信息对患者进行正向刺激,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药学心理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心理药学和心理药效学,对其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药学心理学;药学保健;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96-02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具有心理学研究背景的药学家为了有效解决一系列的药学服务实际问题,将心理学与药学相关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相关的应用研究,在逐渐的研究过程中以心理学和药学为基础的现代药学心理学便诞生了。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已经发展出心理药学和心理药效学两个发展较为完善的分支学科[1]。探究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药学技术的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1.心理学应用于临床药学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药物的单一作用,还与疾病的自然恢复、非特异性医疗效应、药理效应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临床药效的重要因素,所以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积极平稳能够为患者的药物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2]。另一方面,情绪以及心理因素是诱发患者产生各种疾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重视并且应用药学心理学就更为重要。特别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从情绪以及心理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不仅能够巩固药物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心理药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分析
2.1 何谓心理药学
药学心理学是近年发展比较好的一门精神药学学科,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过程为目的,涉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药物的质量与剂量的合理监控、药物的合理选择、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提供疾病的药疗方法和药物信息。就其理论支撑点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看,心理药学更多与心理情绪、精神调节有关的治疗药物相关,涉及更广大的服务对象[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应用分析
心理药学目前在各种疾病的实际治疗中应用较多,一般而言各种疾病的治疗多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的甚至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药物服用与控制;而在患者的治疗恢复过程中需要各种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协作,其中具备心理药学理论基础的药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对于各种疾病患者的药物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依据不同的治疗环境以及不同病情的患者,心理药学在疾病治疗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主要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各种疾病病理学以及各种疾病药理学的专业知识再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调整;(2)合理利用和采纳有利于该种疾病治疗的病学、药学以及医学文献指导和监控患者的药物治疗,依据治疗效果提供更优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3)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在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治疗护理知识的背景下实现提高该种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4]。
3.心理药效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分析
3.1 心理药效学
心理药效学是一门汇集医学、心理学以及药理学等多门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与应用范围是患者在接受同一种药物的背景下,在不同的心理干预下出现的不同药理效应。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的心理干预以及心理诱导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动力,从而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
一般而言,在心理药效学实施的过程中,心理要素是首要的,患者实质上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在基础,在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心理干预之下,使药物的临床效果发挥到最佳。所以,医护人员在心理药效学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2 应用分析
根据患者的就医心理可以讲患者分为两种心理类型的患者群,一种是主动求医型患者,一种则是被动就医型患者。但是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心理药效学,通常来讲,主动求医型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但是病情却未必严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而被动就医型患者多是急性以及重症疾病患者、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患者,这类患者并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体,他们对于心理药效学的应用多集中在康复期。一般而言,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心理药效学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向患者以及家属明确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措施,并且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治疗的配合以及预后,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心理药效的作用;(2)利用语言和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并同情患者,争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此外,帮助患者及家属加深对疾病治疗的迫切性的认识,同时建立起治疗的信心,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在临床实践中,应该经常对不同疾病患者实施暗示疗法,在争取到患者信任的前提下,辅之以安慰剂效应,通常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5]。
4.结束语
在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以及精神状态往往处于危险状态,患有心理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正逐年增加,传统的生物医药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健康需求,将心理因素与药物因素以及其他的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药物保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趋势。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合理应用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丽华.分析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297-298.
[2]邹爱东,江军,张晓添,徐建乐.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04:312-314.
[3]苏蕾,白中平.分析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3:142-143.
[4]熊建红.浅谈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175-176.
[5]王海英.分析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3:71-72.
论文作者:姜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药学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学论文; 药物论文; 疾病论文; 药效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