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县中医医院(普外科)湖南怀化 419400
【摘 要】目的:分析胆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治疗;疗效
胆结石是一种胆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外科病症,具有病情复杂、急性发病等特点患者多表现出右腹部与左肩疼痛、胆绞痛、胆囊积液等症状,少数患者会诱发黄疸,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1-2]。本研究为了观察胆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对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进行对等分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现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胆道外科学中关于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且经病情询问、B超检查、X线片检查等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9例;年龄22~66岁,平均(40.2±3.8)岁;结石直径0.5~2.3cm,平均(1.3±0.2)cm;其中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23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8例;年龄23~65岁,平均(40.0±3.6)岁;结石直径0.5~2.4cm,平均(1.4±0.2)cm;其中单发结石34例,多发结石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直径、结石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气管插管,于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于右上腹经右肋缘下或腹直肌作约2cm切口,依次切开腹臂层,结扎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切除胆囊,对创面进行止血,清理腹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3]。
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采用4孔穿刺法,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保持在1.3kPa;在脐部选择腹腔镜插入的部位,切开并置入腹腔镜与胆道镜;充分探查胆囊管与胆总管;确定结石位置、大小与数目;细小结石用冲洗泵与导尿管多次冲洗胆道,结石取净、胆道顺畅后用胆道镜探查胆管是否狭窄、畸形,有无炎症或下段梗阻等情况,以防结石残留;取出血管夹,检查胆囊管开口与胆囊黏膜,检查有无异常,无异常后退出胆道镜;缝合切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留置T管[4]。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止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与血象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生命体征与血象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与血象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2±6.3)min,观察组为(41.7±3.5)min,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7.6±12.5)mL,观察组为(29.2±8.8)mL,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x±s)
组别 病例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56 75.2±6.3 57.6±12.5
观察组56 41.7±3.5 29.2±8.8
P值1<0.05<0.05
2.2 止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率为32.1%,观察组为14.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观察组为5.4%,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病例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56 18(32.1) 10(17.9)
观察组56 8(14.3) 3(5.4)
P值<0.05<0.05
2.3 综合疗效
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5%;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n(%)]
组别病例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5622(39.3)27(48.2)7(12.5)49(87.5)
观察组5631(55.4)23(41.1)2(3.6)54(96.4)
P值<0.05
3 讨论
胆结石也称为胆系结石,多因胆固醇浓度比例变化、胆汁瘀滞等因素所致。胆结石最为典型的症状是胆绞痛,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约有70%的患者在初次出现胆绞痛后一年内会再度发病。胆结石的发病几率会随着年龄、饮食习惯等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胆结石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法虽然取石较为彻底,但却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因此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该治疗法慢慢被其他新的治疗法所取代[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可以获得更清晰的视野,确保手术快速、安全实施,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实践中,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更为显著。
本研究为了观察胆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止痛药应用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总有效率较高,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满意,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24):2847-2848.
[2]邓跃生.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3514-3515.
[3]敬世兵,万波.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7):343-344.
[4]黎庆,谢立,谢庆龙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3):86-87.
[5]朱本阳,朱本白,张宇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453-455.
论文作者:李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胆道论文; 胆结石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腹腔镜论文; 结石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