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蓉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中心幼儿园 322230
[摘要]
数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
[关键词]
游戏、生活、运动、启蒙性、生活化 环境创造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内容是“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变化为我们数学教育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它能够使孩子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可以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学数学
日常生活活动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作为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如以往午点吃水果多由老师提前分好,孩子们不用考虑水果怎样平分、多了或少了怎么办。而今,我把这一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孩子们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自然主动地习得了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又如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午餐活动值日生将碗和勺一一对应;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由于年龄原因,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结合起来,如通过攀登架体会方位感;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简单有趣的体育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对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习得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如“拍皮球”是个幼儿喜爱的体育游戏,让孩子一分钟内拍球,两位幼儿面对面互换拍球计数,了解一分钟是60秒,计数一分钟内可以拍几下球,并练习幼儿的数数和注意力。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这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四、设立数学角,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
五、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景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
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绝大多数幼儿对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干、糖块、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和数学打交道,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的利用幼儿所处的环境,积极调动家长的有效配合。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有层次的操作教具。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里面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论文作者:陈丽蓉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幼儿论文; 数学论文; 游戏论文; 操作论文; 经验论文; 孩子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