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孙灵敏

孙灵敏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 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与伴随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原因以及与伴随疾病的关系。结果 本组5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最高,为46.00%;其次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分别占20.00%、14.00%。合并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占42.00%、22.00%以及12.00%。其它基础性疾病还包括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4例,占68.00%,有效14例,占28.00%,无效2例,占4.00%,有效率为96.00%。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以房颤和早搏为主,伴随疾病多为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rhythm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ssociated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from Jul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higher(42.00 %,22.00 % and 12.00 %,respectively). Other underlying diseases includ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cardiomyopathy. After treatment,34 patients were effective(68.00 %),14(28.00 %),2(4.00 %),and 96.00 %). Conclu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remature beat are the main types of arrhythmias in the elderly,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most associated diseases.

[Keywords]Old age Arrhythmia;Clinical analysis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多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律失常指的是患者心搏频率/节律、冲动传导或者心律起源部位三者任何一个出现的异常。在临床领域,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并不少见,同时,患者多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患者心动速度与病因以及循环受阻程度,可将心律失常分为缓慢性与快速性[1]。本文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并探究患病原因。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2±6.2)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待确认为心律失常后,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血气分析检查,统计并且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发因素。同时对患者用多功能监护仪来进行心电监护,在此期间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以及探讨与相关伴随疾病的关系。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服药前做心电图,血、小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待确认疾病后,根据伴随疾病的特点,给予患者口服碘胺酮或奎尼丁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7d后,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用量。对于心律的测定,对住院患者每日测2次,门诊患者每周测量1~2次。

1.4观察指标

分析本组患者心律失常类型以及伴随的基础性疾病类型。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

1.5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律完全恢复正常或偶尔才发生心律失常;有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相较于服药前减少50%以上;无效为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无变化或发作频率相较于服药前减少不足50%。

2 结果

2.1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分析

2.3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4例,占68.00%,有效14例,占28.00%,无效2例,占4.00%,有效率为96.00%。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心律失常属于老年期常发病症,其发病风险伴随年纪的增长而加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老年人心脏供血能力易出现不足,心功能减退,患上心律失常的风险随之加大[2]。另外,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表现出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一般情况下,伴随心肌细胞增大。除此之外,长期的慢性疾病也易于造成患者心脏功能的缺陷,久而久之,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较多,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因此而升高。轻度的心律失常可通过注意生活习惯或服药得以控制,若心律失常较严重,则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基础疾病是导致其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因素也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老年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主要原因是增厚的室壁,左心室不能有很好的顺应性,增加了舒张末压,增加了左心房的压力,从而增大了左心房,使心脏发生重构[3]。本组5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最高,为46.00%;其次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分别占20.00%、14.00%。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合并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占42.00%、22.00%以及12.00%;其它基础性疾病还包括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提示,在临床上,医师要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格外重视,及早发现心律失常,以免延误治疗。另外,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4例,占68.00%,有效14例,占28.00%,无效2例,占4.00%,有效率为96.00%。提示,只要经过及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综上所述,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以房颤和早搏为主,伴随疾病多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师要仔细了解病史,以免误诊、漏诊,及早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瑜.178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57-58.

[2]胡永寸.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79-1880.

[3]杨树全,张睿,张红耘.老年人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51-52.

论文作者:孙灵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孙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