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路线创新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思想路线创新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思想路线创新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发展脚步加快,带动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速度的提高。提速后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不同于以往的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先决条件即思想路线的新探索取得成果后不久,很快就会出现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方面的新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状态。

思想路线的新探索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求真务实。这不是在重复一个口号或强调某种作风。提出求真务实,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思想路线新探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创新。

求真务实,强调要深化对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两个方面的认识。它所说的“求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求客观实际之“真”,即真切地了解实际情况;二是求事物发展规律之“真”,即深刻地认识客观规律。求真的内涵,正是这两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真切地、全面地了解客观实际,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和前提;真切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反过来也是进一步真切地了解客观实际的前提。把这两方面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化我们的认识,正是党中央强调“求真”的本意。应该说,我们在党中央所强调的“求真”的这两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对21世纪世界多方面新情况的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的条件、特点及其变化的把握,对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党的基本情况的把握,都不能说已经十分真切了,不需要再下功夫了。在新情况下,我们对世界发展的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党自身建设的规律,还不能说已经真切地把握了。正因为党中央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才强调要求“真”,强调要“求”对客观实际认识之“真”和“求”对事物发展规律把握之“真”,强调把这两方面的“求真”有机地统一起来。它的提出,标志着党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创新。

求真务实,对人的认识功夫和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我们对客观实际了解不够?为什么我们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认识上所下的功夫不够深,我们的认识能力不够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说我们了解世界的功夫,了解中国的功夫,了解我党自身情况的功夫,已经到家了,更不能说我们了解实际情况和认识客观规律的胸襟、眼光、知识、理论、工具、方法都已经足够了。因此,我们要永不松懈地下“求”的功夫,永无止境地提高“求”的能力。最近,党中央反复强调求真务实中所说的“求”,就是要求我们下够认识的功夫,就是要求我们提高认识的能力,这样才能真切地了解客观实际,才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求真务实中的“求”中所包含的上述两方面含义,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求真务实,实现了认识真理的思想路线和实践真理的行动路线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我们求得认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之“真”,求得把握客观规律之“真”,只是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此后,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这就是,运用已经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去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发展真理的过程。改造世界,是要实践的,而实践是要行动的。要行动,就有一个如何行动的问题,是马虎潦草地行动,还是扎扎实实地行动,关系到能不能运用真理性的认识去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的认识能不能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显然都是重大的问题,而我们在这方面不能说都做得很好了。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存在的工作不扎实,大搞政绩工程,甚至搞虚报浮夸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出现这方面问题,有思想工作作风的问题,但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的干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远远不够。因此,党中央才提出了务实的问题,并且把求真和务实联系起来。这就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加进了行动路线的内容,即属于实践方面的内容,使行动路线统一于思想路线之中,拓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这样,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限于认识领域,而且包括了认识延伸的领域,即实践的领域,从而把握了认识的动态性质和全部过程,使认识更完整、更全面。

经过上述思想路线创新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有了这样四句话的简要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四句话,相互联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解放思想,是确立思想路线的前提。不解放思想,思想僵化、停滞、保守,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核心内容。确立思想路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探索,这个途径已经找到了,这就是:从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科学研究中找到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在实事求是里面,目的和途径是统一在一起的。与时俱进,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条件。如果人的认识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不能在不断变化着的条件下具体进行,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求真务实,是根本要求。如果人们不能做到真切地了解客观事实,不能做到真切地认识客观规律,不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达不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总之,这四句话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

理解创新之后思想路线的关键点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有一个关键点,或者叫做侧重点。这个侧重点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新情况下的新实践所决定的。没有侧重点,整个思想路线的体系就不能适应新情况,就会成为束之高阁的花瓶而无法运用。那么,经过中国共产党创新后的思想路线的侧重点在哪里,亦即理解、运用这个创新后的思想路线的关键在哪里?回答是:在全面掌握、运用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求真务实之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有三:一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点,经过多年实践和多年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但是,对于新提出的求真务实的深刻理论内涵,人们还不十分理解,而现在,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已经到了求真务实的阶段。二是目前在各级干部中,求真务实,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中,凡是出现问题,都是背离了求真务实的要求;凡是取得一定成绩,都是做到或者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求真务实。三是求真务实是践行整个思想路线体系的关键点。道理很简单:不能做到求真务实,连事实都不能了解或者了解不深不透,怎么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呢?不能做到求真务实,不了解现实问题的真切情况和发展趋势,怎么能够解放思想呢?不能做到求真务实,对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不了解,思想自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怎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呢?可以断言:不能求真务实,就不能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就不能与时俱进。做到求真务实,是完整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所在。求真务实,是已经发展了的党的整个思想路线的侧重点。背离了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就谈不上执行党的思想路线。

立足于对现实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

基于以求真务实为侧重点的思想路线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想获得正确认识,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立足于对现实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真,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实。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真之实是什么?

先从大环境来看。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一个首要的现实是:世界已经大变了。变化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此,可以概括许多条,但其中最有影响的、决定人类社会进步趋向的变化是:(1)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开发太空的时代。(2)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在经济上都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点在经济制度上也是一样。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有私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3)人类整体利益凸显。由于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各国多方面利益也相互联结,一国利益受损,往往使其他一些国家的利益也受到损害。(4)共同利益增多,各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反对恐怖、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等方面的共同利益,是人所共见的。尽管还存在靠损害别国利益来发展自己的现象,尽管还存在霸权主义,但已经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5)在全球并不占优势的社会主义,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的。在地球上,资本主义强国早已经大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都不如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要急起直追,迎头赶上,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再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有几十年了,虽然有过失误,但经过总结经验和纠正失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更加巩固,并且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基础在中国不可动摇。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又必须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不能退到僵化体制的老路上去,已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真,最大的实,就是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加快发展,才能在世界上立得住,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两个:一是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调动起来,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蓬勃的生机,才会不断发展。二是平稳较快地发展。中国的经济要发展,而且要较快发展,但这种较快的发展又必须是平稳的,不能大起大落,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的效益,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做到上述两点的基本条件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和法治的健全。

求真务实,就必须从现实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理论”[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

思想路线的每一次创新,都直接更新了探索者的观念,迅速改变着探索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前提、认识工具、认识方法、认识角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者亦是如此。肩负着探索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取得思想路线新成果的同时,就运用这一新成果,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并且很快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突破,在于提出了四个相互联系的新理论,这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

第一个新的理论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原本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24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73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自然也是全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社会[3]。恩格斯还说过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的话[2]223。可见,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论证,根本点是放在人的身上的。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人的发展问题,根本不提以人为本的口号,甚至把以人为本当作资产阶级的口号来批判。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大缺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这个理论由以下几个观点构成:(1)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因此共产党执政也必须为人民谋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只有一心为民,才能执好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人民的要求,而关键点也在于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深入体察人民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3)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共产党,必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4)社会主义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强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理论中,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断扩大、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四者的利益是统一的,统一的利益把共产党、社会主义、人民群众、社会公平正义联结在一起。在这四者中,目标也是共同的,保障共同目标实现的根本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考虑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领导、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基础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才会不断巩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实现。

第二个新的理论是: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发展,这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也是社会主义得以生存的常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科学构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下有计划地生产为前提的,其本意中包含使社会科学发展的内涵。恩格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行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2]222无疑,恩格斯科学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科学发展的社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鉴于十年浩劫造成不发展、慢发展,甚至倒退的现实教训,特别是鉴于世界各主要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加快发展,而中国大大落后的现实,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提得更为迫切。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也是有教训的,教训集中于单纯强调发展而忽视了科学发展的问题。斯大林出于社会主义苏联必须在四周强敌包围、进攻中生存的需要,特别强调苏联的发展速度。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很快就成为强国。但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大发展,忽视了科学发展问题。后来担任苏共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加快发展的大计划也缺乏科学性。这些都是导致后来苏联发生剧变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础和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但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产生了过分强调速度而忽视发展的科学性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发展的科学性的问题。邓小平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一贯强调“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4]他在处理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也比较稳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在处理发展和稳定一系列关系的实践中积累了新经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总结了我党几十年来处理发展和稳定关系一系列新经验,在继承我党多年理论积累的成就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依据新的实践经验,求中国发展之真,务中国发展之实,突出强调了发展的科学性问题,并且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这个理论包括如下一些基本观点:(1)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多方面的统一、协调的发展,因此,要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2)社会主义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重大的制约因素,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社会主义经济是平稳较快发展的经济。平稳是较快发展的条件,因此,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备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既快又好地发展。(4)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主义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5)社会主义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的发展。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6)社会主义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环境,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以上六个基本观点是统一的,共同主旨是: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六个基本观点构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六个基本观点的现实要求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环境,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三个新的理论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历来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强调这个社会的和谐建立在统一的人民利益基础之上。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2]224他这段话的要点就是讲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在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自然也要讲社会的和谐。但在我国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有相当长的时间过分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斗争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和谐社会的观点反而被称为修正主义的观点,谁提倡社会和谐,就被扣上修正主义者的帽子。社会主义到底该不该是和谐的,似乎成了人们不敢碰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大胆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这不能不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谐社会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上,以此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点和检验政策好坏的标准。(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益范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扩大社会主义福利事业,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4)注重社会公平,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防止两极分化。(5)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在上述五个基本观点中,社会公平,是共同基础,五个基本观点都是建立在社会公平之上的。没有社会公平,这五个观点都不能成立。因此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第四个新的理论是:民主政治。任何一个马克思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民主的制度。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但过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得不够明确,实践中也存在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鲜明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这个理论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观点:(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制度,是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制度。(2)建设民主政治的目的,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3)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点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5)密切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6)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7)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8)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上述四个理论突破,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新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集中点在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显然,这四个理论都是回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四个理论的基石是求真务实。

在新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上述四个基本理论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科学发展是根本要求;和谐社会是基本条件;民主政治是政治保证。四者的关系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都系于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都是保证出发点的;以人为本也渗透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之中。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又必须通过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来体现。换言之,没有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就不存在了。

以上四个理论突破,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情况下的新实践中求真务实的结果,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基础上的突破,因此这些新的理论并不背离、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反,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实践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内容,这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以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最根本的,是在新实践中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创新,践行了求真务实的原则,在求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之真,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实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

标签:;  ;  ;  ;  ;  ;  ;  ;  ;  ;  ;  ;  ;  ;  

思想路线创新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