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活动促进身心发展的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父母子女活动促进身心发展的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身心发育亲子活动提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提案论文,亲子论文,身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案1 挑战神奇的小按钮

一举两得:促进精细动作发育+理解因果联系

那个神奇的小板子上有许多小按钮,轻轻一按,墙上的那个扁盒子就会显出漂亮的图画。电视机的遥控器在宝宝眼里简直太神奇了,而更神奇的是操纵遥控器的仿佛魔术师一样的爸爸妈妈。慢慢地宝宝会发现,除了遥控器,家中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按钮。一按,空调中吹出了冷风;一按,CD机放出了音乐;一按,微波炉把米饭变热了……按按按,宝宝通过无数次地按按钮,逐渐理解了不同的按钮可以操纵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按钮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当“按钮”和“功能”一一对应起来的时候,说明宝宝已经成功地理解了“因果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当然,为安全和环保起见,妈妈可以通过让宝宝玩玩具手机等带有按钮的玩具来达到同样的目的。陪伴宝宝一起玩按按钮的游戏,关键在于适时引导宝宝发现“按钮”和对应“功能”之间的联系,比如问问宝宝,“按绿色的按钮,手机会发出小青蛙的叫声还是小猫咪的叫声呢?”。

提案2 敲敲、碰碰真开心

一举两得:促进精细动作发育+理解因果联系

当宝宝用勺子开心地敲着餐椅上的托盘,当宝宝乐此不疲地用两块积木碰出“啪啪”的声音,妈妈一定不要煞风景地发出“别闹了!”的警告。要知道,这是宝宝锻炼精细动作的大好时机。当宝宝开始喜欢“敲敲、碰碰”,妈妈就可以着手为宝宝选购小鼓等敲击玩具。并且要做好心理准备,在一大段时间里家中会时时充满宝宝制造出的各种奇怪声音。因为宝宝必须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才能让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宝宝也会从这些活动中慢慢领悟“敲击”和“发出声音”之间的因果联系。

提案3 我爱“藏猫猫”

一举三得:促进听力发育+促进大动作发育+缓解分离焦虚

宝宝从8个月开始,就会迷上“藏猫猫”的游戏。通过玩“藏猫猫”,宝宝不但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还能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看不见的人或物并不是永远消失了”。这对帮助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意义重大。最初玩“藏猫猫”时,妈妈可以在藏好后,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通过判断声音的位置,找到妈妈。这对于促进宝宝听力发育很有帮助。等到宝宝开始学习走路时,妈妈可以和宝宝调换角色,让宝宝藏起来,妈妈找。从而调动宝宝学习走路的热情,促进大动作的发育。

提案4 百变“妈妈脸”

一举两得:促进视觉发育+感知情绪变化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最先让他产生兴趣的事物往往就是妈妈的脸。他会利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来观察妈妈的脸。宝宝所以会对妈妈的脸感兴趣是因为对于新生宝宝而言,只能追视眼前18~38厘米处的人或物。而当妈妈怀抱宝宝哺乳时,妈妈的脸到宝宝眼睛的距离刚好在18~38厘米之间。因此,每次哺乳时妈妈一定不要只顾着看电视和煲电话粥而忽视了眼巴巴望着你的宝宝。看着宝宝的眼睛,对他笑一笑,和他聊聊天。让宝宝知道妈妈在关注他,并愿意和他交流。

当宝宝2个月大的时候,就能认出妈妈的脸了,并能在你对他微笑时做出回应。此时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变换自己的面部表情,呈现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状态。让宝宝逐渐辨识和理解各种面部表情的含义,感知妈妈的情绪变化。

提案5 小小卫生监督员

一举三得:训练观察力+培养秩序感+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地毯上的咖啡渍、餐桌上的饭粒和卫生间地板上散落的妈妈的头发……让宝宝帮你侦察家中的“卫生死角”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他的观察力是很好的锻炼。

玩具应该放在游戏间而不是在客厅地板上;午饭结束半小时了,碗筷应该被收进厨房而不是还放在餐桌上;脏衣服应该放进洗衣机而不是扔在床上……当宝宝发现这些“不应该”时,说明他已经了解了“应该”是什么样的。

每当妈妈做扫除时,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宝宝充当“卫生监督员”,帮你发现需要整理和清洁的地方。这对于宝宝良好秩序感的建立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都很有帮助。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也可以让他参与到扫除中来,学习扫地、叠衣服等基本技能。

提案6 玩转奇妙“三原色”

一举两得:促进色觉发育+了解色彩的组合和变化

新生宝宝看到的世界是没有色彩的,这就是宝宝对黑白两色的物体更敏感的原因。因此,给0~3个月的宝宝挑选玩具和床围时,最好选择黑白相间的图案。

宝宝的色觉从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最初吸引他的颜色是鲜艳的红色和绿色,接下来他也会对蓝色和黄色表现出特殊的好感。因此,妈妈为3个月到1岁的小宝宝选择玩具时一定要尽量选择颜色醒目的三原色玩具。而不要选择浅淡或灰白的颜色。教宝宝认识颜色也要从三原色开始。当宝宝能够准确辨识三原色之后,妈妈可以通过用颜料中的三原色调配其他颜色的方式,让宝宝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组合和变化。

提案7 镜子里的“我”

一举两得:理解因果联系+认知自我

不论是游戏毯上悬挂的小镜子,还是藏在衣帽间里的穿衣镜,宝宝一旦发现它,就会深深为它着迷。小宝宝喜欢照镜子,是因为他喜欢看镜子里的自己的脸。最初,宝宝并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宝宝就是自己。但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他会逐渐发现,当他对镜子笑时,镜子里的宝宝也会笑;当他穿上新买的红皮鞋时,镜子里的宝宝也会穿上一双一模一样的鞋子。他做什么,镜子里的宝宝做什么,宝宝一旦意识到这种“因果联系”,他就会逐渐明白镜子里的宝宝就是自己。

当宝宝照镜子时,妈妈可以从让宝宝找“镜子里的妈妈”开始,逐渐过渡到让宝宝关注“镜子里的宝宝戴着和我一样的红发卡”,一点一点引导宝宝发现和认识镜子中的“自己”。

充满接触、运动和游戏的亲子互动,是父母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专家支持/东方爱婴

接触contact

19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用基因90%以上与人类相同的恒河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实验:“爱”因何而生。他用不同的才材质为刚出生的婴猴做了两个“装置母亲”:一个是铁丝做的冰冷母亲,但胸前挂有24小时提供奶水的奶瓶;另一个是绒布做的,没有奶水但柔软、温暖的母亲。实验中与真实母亲分离的小婴猴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把对母亲的依恋转向了“绒布妈妈”,而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喝完就立刻回到“绒布妈妈”的怀抱。哈洛的实验彻底颠覆了当时“爱母亲是因为爱奶水”的育儿理论,证明了“爱”最重要的元素不是食物,而是接触带来的安慰感。

运动exercise

很快,哈洛对“爱”的发现在抚育人类婴儿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哈洛却又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了新的问题:那些由固定在笼子里的“绒布妈妈”抚育大的婴猴不能和其他同伴一起玩耍,也不能交配,它们的性格表现出明显的孤僻,甚至有孤独症的症状。于是哈洛改进了“绒布妈妈”,使她不仅柔软温暖而且可以摇摆运动,这样抚育大的婴猴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能和同伴正常玩耍。“绒布妈妈”抚育出健康幼仔的改进过程使哈洛和他的研究伙伴们得出结论:“爱”存在三个变量——接触、运动和玩耍。

游戏playing

1958年,哈洛在美国心理学会上发表“爱的本质”的演讲,他的研究结果对当代育儿理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your baby's job…is to play,That's what baby must do.(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耍)成为众多国际早期教育研究机构最基本的共识。孩子正是通过玩耍来学习和认知世界,并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来进行知识的建构与转化的。多年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父母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与孩子亲密互动,是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早期教育方式。

标签:;  ;  ;  

父母子女活动促进身心发展的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