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与评估系统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价值评估论文,意义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价值观念认为:只有商品才有价值,而公共物品(如清新空气、水、阳光等)和游憩环境(如自然景观、荒地、风景河流等)没有价值,因而导致了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明确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与评估系统的构建,以便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评价旅游资源的价值,使旅游资源能可持续利用。
一、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学家和环境经济学家就开始注意到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游憩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必然导致游憩环境的破坏,因此出现了评价二者经济效益的问题。对于某些自然资源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但如何评估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等公共物品的价值呢?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评估技术的研究。
在理论方面,John V.Krutilla等提出了评估游憩环境价值的必要性并对美国黑尔斯峡谷和白云峰等地的娱乐价值进行了评估[1]。Peterson、Driver和Gregory等人于1988年编辑出版了《旅游资源评价: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分析》一书,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问题[2],它标志着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评估技术方面,自50年代起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最突出最常用的是旅行费用法(TCM)和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TCM技术早在1958年和1966年被引用于文献[3],此后英国、泰国等国家先后应用TGM技术成功地揭示了森林、海滨、风景河流、峡谷、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的户外娱乐价值[4-6]。Mendelsohn、BradenJ.B.、KolstadC.D.等对TCM技术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研究[7-8]。第一次使用CVM技术评估的是一个海岸森林地带的户外娱乐价值[9]。此后CVM技术常用于获取游憩环境的支付意愿,即获取游憩环境的经济价值[10-12]。70年代中期后,CVM技术较多地用于计量娱乐、狩猎和美学效益、存在价值等。Alan Randall对TCM和CVM技术的缺陷进行了论述[13]。到80年代末,公开发表的CVM研究就有120例,90年代又有新的发展[14]。除了TCM和CVM技术外,在评估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价值时还要用到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花费法、机会价值法等[5][15-20]。最近有人提出了几种新的偏好技术用来估算非使用价值,如联合分析法、条件排序法和选择实验法[21-22]。
(二)国内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其发展仍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游憩环境为代价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是有价值的,因而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核算,并将其纳入资源开发的成本收益系统中,实现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23-29]。此外,对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评估系统、模型也进行了不少研究[23][25][29-34]。
国际上流行的评估公共物品和游憩环境的TCM和CVM技术在90年代才逐步引入中国。陈应发、马中对TCM和CVM技术的经济学基础、内涵、主要优缺点步骤与方法、适用范围与条件、准确性、局限性等进行了探讨[33]、[35]。TCM和CVM技术在中国也得到了实证应用,如吴楚材在评价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效益[36]、王连茂计算北京香山公园游客的消费者剩余时都用了TCM技术[37]。薛达元也应用TCM技术计算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应用CVM技术评估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31]。陈浮、张捷建立了风景区旅游价值货币化核算基本框架,并应用TCM和CVM技术评估了九寨沟风景区的旅游价值[33]。
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研究,有利于旅游开发规划者、经营管理者、各级政府、当地居民及旅游者本身明确旅游资源各种价值的大小及相对重要性。
(二)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景区门票价格
据马永立等(2000)[38]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无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已开发景区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价,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可以建立已开发景区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与价值数据库。在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通过对其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之后,对照已开发景区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与价值数据库,找出与新开发景区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相同或近似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将其纳入开发的投资—收益系统,为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建立我国的旅行和旅游卫星帐户
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有着很可观的贡献,但对它的测度只有:接待旅游人数、居民旅行次数、旅行支出等传统指标。这些指标所提供的数据无法对旅游活动予以系统描述,更无法将旅游活动放在国民经济整体框架中作综合分析,无法全面理解旅游业对总体经济的多种意义[39-40]。本文试图建立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系统,为我国建立旅行和旅游卫星帐户提供借鉴。
(四)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既带来了积极的环境影响,又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人们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的观念受到了挑战,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和盲目行动的根源在于:没有把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的消耗纳入旅游开发成本,扭曲了旅游成本的构成,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旅游新创造的价值,从而产生了私人开发成本大大低于社会成本,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把它纳入旅游开发成本—收益系统中,实现环境成本的内在化。
(五)为西部落后地区进行合资开发旅游资源折算股份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它们具有高品质、知名度大或秀美奇特的特征。但由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各景区的可达性较差,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使得合资开发旅游资源成为可能,这也是很多西部省、市、自治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能为西部地区合资开发旅游资源时将其折算入股提供借鉴。
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系统的构建
(一)已有的价值分类系统
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价值分类系统的研究不多见,兹介绍环境资源、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旅游价值的价值分类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
1.环境资源价值分类系统[33]
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忽视环境资源价值的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把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TEV),分为两个部分:(1)使用价值(use value,UV),(2)非使用价值(non use value,NUV)。使用价值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直接使用价值(directusevalue,DUV)、间接使用价值(indi rect use value,IUV)和选择价值(option value,OV)。因此,我们可以写成:TEV=UV+NUV=(DUV+I-UV+OV)+NUV。
2.自然资源价值分类系统[23]
徐嵩龄认为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界的全部,它具有存在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一种自然资源的货币总价值(TMV)为选择价值(OPV)、用户经济价值(UEV)和环境经济价值(EEV)之和,即:TMV=OPV+UEV+EEV。
3.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分类系统
国内外关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分类系统有5种。(1)McNeely系统:McNeely等人根据生物多样性产品是否具实物性将生物资源价值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然后又根据其产品是否经过市场贸易和是否被消耗的性质将这两类价值进一步分为消耗性使用价值、生产性使用价值、非消耗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41]。(2)UNEP系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93年组织一些专家编写了《生物多样性国情指南》,在《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即:具有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消极价值[42-43]。(3)Pearce系统: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Pearce多年致力于环境价值的评估研究,在其1994年出版的著作中,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前者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后者包括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总经济价值等于上述5种价值之和[44]。(4)其他系统: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于1995年在D.Pearce的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有意将选择价值和遗传价值、存在价值放在一个框架内,意味着选择价值是介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之间[45]。中国学者在近年的环境经济研究中,也逐渐引用了国外关于环境资产价值的概念及其框架系统。1994年国家科委组织了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并提出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划分[46]。
4.旅游价值系统
陈浮、张捷提出了风景区旅游价值货币化核算的基本框架。他们将风景区旅游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存在价值)[36]。
(二)旅游资源价值分类系统的构建
综观上述的环境资源、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旅游价值的价值分类系统及其对各种价值的论述,可明显看出,各分类系统的基本框架还是比较一致的,而且基本内容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参考多数文献的分类习惯,本研究将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归纳为图1,旅游资源的总价值是各类价值的总和,即:TV=UV+NUV=(DUV+IUV)+(OV+BV+XV),式中TV-总价值,UV-使用价值,NUV-非使用价值,DUV-直接使用价值,IUV-间接使用价值,OV-选择价值,BV-遗产价值,XV-存在价值。图1清楚地表示了各类型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分类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还存在问题和争论。现有的评价技术可以区别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但是企图将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分开是有问题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重叠[44]。
图1 旅游资源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系统的构建
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特点,拟构建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1.旅游资源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旅游资源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见表1:旅游价值的评估采用费用支出法、机会价值法和旅行费用法;科学研究价值的评估采用费用支出法;历史文化教育价值的评估采用费用支出法和市场价值法。
表1 旅游资源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参照:薛达元[31]有改动。
2.旅游资源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旅游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为环境价值,指旅游资源周围绿地的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包括有机物量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保土价值、纳碳吐氧的价值、净化环境污染物的价值和环境容量价值等,各种价值的评估方法见表2。
表2 旅游资源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资料来源:李金昌(1999)、王赞红(2001)、薛达元(1997)、杨琼等(2002)[29][31][47-48]
3.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
评估非使用价值的方法是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在评估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时,通过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可以得到非使用价值,如果问卷调查表设计得当,可以适当地区分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
四、结语
国内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都很缺乏,本文在阐述评估旅游资源价值的意义与国内外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资源价值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系统,以期能合理地、科学地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使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本文对旅游资源价值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系统仅仅是初步的提出和探讨,它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