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中心学校 130522
摘 要:作文之所以“难”,是因为它处在语言文学欣赏教学与生活的“结合部”,学生观察积累的表象记忆与语言能力建构得好,作文自然就是“难”者亦易矣;其实,若让学生的获得作文之法,就需日常积累素材,教中赏、评时析、学要练,用活素材与文法。
关键词:观察生活 积蓄能量 语言内化 语言素养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和学生的烦恼。而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上费尽心机地“引导”,却忽视了对“切入点”进行有效的解析,对根源性问题不能有效地探索;造成学生提起笔了无话可言,或者词不达意,乃至于对眼前生活景象并非会童笔生趣,而呈现的习作好多都是人物、时间、事件叙述言之无物、无情、无绪的矛盾层出不穷的作品,都是胡编乱凑、东拉西扯的劣质品。这将影响学生作文的兴趣,有碍于作文能力的提高。追根溯源不怪乎原因是对学生实践生活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语言内化能力的培养不够所致。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应该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要加强对作文视觉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作文素材,站在各自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观察就会生成自己的视觉素材,因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源于生活的创造性积累,就没有想象。教学活动应该重视有指向性的观察作业,可以用画生活、记生活的方式来采集素材,表达自己的生活指向内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激励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要加强对实际生活经验积累能力的培养。应该说,任何人的经验都是在生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虽然说,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与学习打交道,但是,这必定是逐渐积蓄的能量,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应该承认少年儿童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空间机会有限,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对社会与自然接触的方式、品味生活色彩与味道的认识手段。就看我们怎样去引导,怎样促进学生用正确的视角认识生活,补充知识的缺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力,体验到生活里劳动的快乐、爱的温暖,以及提高对真善美、假丑恶道德评价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体察目之所及生活中的多元化,感受劳动创造生活、奉献会让爱无处不在元素。另外,教学活动要努力尝试主题训练,充分发挥练笔手段的功能,紧密与节日、季节、环境、活动相衔接,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指导学生寻找能使其获得感知、促使感动、有所感悟的素材,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目标,收到让学生在写实中抒发真情实感的效果。
三、要加强对作文素材整理能力的培养。作文不是凭空设想、一挥而就的一笔书画,它是把生活文学艺术化的产物,它需要把自身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进行融合,然后经过思维活动艺术化地加工创造出的产物。而观察又是作文的血肉,感受则是作文的灵魂,集二者于一身,就会给予心理所形成的素材刻画上印迹。它既包括有形的随笔,也包括生活留在头脑里的烙印。然而,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材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众多事物中,以锐敏的思维能力对这些材料进行甄别。这种思维活动虽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在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性加工整理能力,是创作出好作文的灵妙之径。
四、要加强对作文语言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文则是语言表现能力的另种形式,它是实践生活与语文能力综合起来的结晶体。所以,要想构建和沉淀好这个灿烂的结晶体,就要积淀好每一个层级、每一个环节的元素。其要素就是要抓好语句锻造和结句成文能力的训练。要从说完整的话、连贯的话、形象的话、有创意的话开始,逐渐过渡到能够说和写出生动优美语句,增强学生对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抒情、议论句式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让含有温情暖意的心理、动作挥舞的行为、喜怒哀乐的表情句式跃然纸上,从而推进语言环境的条理性叙述表达能力向前迈进,让总分式与顺接式、并列式的叙述方式得到良好的运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模仿,让生活与情感内容自然流淌,敞开心扉地袒露自己内心世界的所见、所想、所感,使学生以语言叙述能力所建构出来的文学素养能量得到不断的蓄积。
五、要加强比对性、评价性赏识作文教学。阅读与作文本身就是一具连体的婴儿,他们的能力在比肩增长。好多阅读训练内容,其实都与作文训练是不谋而合或者是训练的范例,教学中把握好表达方式的各个环节与训练重点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表达内容是“生活的启示”,就是与许地山的《落花生》相得益彰,都是在联系生活实际的一时一事,在感悟生活中体味人生的价值,以对话于事物、赏识于品质为灵魂,以表现作者惊喜的情感色彩为依托,映衬慈父语重心长与耐人寻味的教诲,借以寓物喻人,寓教于人。用这样的文章欣赏与“作文表达”内容的进行比对,则是在品评着人生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启示录。文风朴实无华,语言循循善诱,结构紧凑而气氛和谐。两者虽有互通的哲理,可模可仿的是文笔风格,但是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各有所异,教以赏析文采,导以类化得法,模而有仿却更章。
其实,若要让学生的获得作文之法,则教要赏文法,评要析文法,学要得文法,写要用文法。另外,作文也贵在坚持强化写作习惯,在“看”中积累素材,在“读”中感悟精彩,在“用”中学得技巧,在“练”中提高能力。
论文作者:季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都是论文; 文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