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假情报引爆苏联天然气管线论文

美国假情报引爆苏联天然气管线

文/邱林

尼克松访苏与勃列日涅夫会谈

冷战期间,苏联利用强大的谍报能力挖掘美国的科技和商业情报。美国知道诉诸国际法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将计就计,用假情报欺骗苏联间谍,让篡改过的技术信息进入苏联的工业和能源领域,埋下诸多“定时炸弹”,导致惊天动地的苏联天然气管线大爆炸,给“不懂得尊重知识产权的苏联人”上了一课。

导师(通讯作者):郭立新(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目标与地海环境电磁散射特性、随机介质中的电波传播特性等. Email:lxguo@xidian.edu.cn

苏联想用克格勃解决问题

苏联的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又称“乌廉戈-波马利-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线”,这条管线将产自西伯利亚乌廉戈大气田的天然气,一直输送到乌克兰西部的乌日哥罗德,全长4500公里。

当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已经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缺乏能源又富有资金的西欧诸国乃至日本,对进口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异常积极。在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修建期间,德意志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以及法国的一些银行都向这一工程提供了贷款。

永宣年间的青花瓷装饰艺术,受到了异域以及世俗文化的冲击,在装饰纹样以及构图形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这种构图形式主要是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传统的装饰形式为主。永宣年间青花瓷缠枝纹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之上,还学习西方藏传佛教等异域的装饰方式,构图多以“S”形或者漩涡形等几种形式。“S”形的构图方式就像我们传统道教的太极图。太极循环往复、阴阳相生的特点使得这种构图形式渊源颇深。而这种构图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种类繁多、变化多端、无限循环的装饰特点。

从1980年末开始,他与先前在法国居住时认识的汤姆森公司工程师雅克·普利福斯特取得联系,通过后者向法国领土监护局(DST)正式“效忠”。从1981年春到1982年春,他总共向法国提供了超过4000份的秘密文件,导致驻扎在全球,来自克格勃“T局”下属“X条线”的工业间谍暴露。法国人自然欣喜若狂,他们还给了维特洛夫一个带有不祥意味的代号——“告别”。

苏联当局早在1970年就在克格勃框架内建立了一个“T局”,专门用来窃取苏联所急需的西方科研成果。“T局”下属有一个“X条线”,其成员混迹于苏联前往美国的各代表团中,充当科技和商业间谍。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一些大型工业和能源项目难以启动,其中就包括天然气管线。鉴于这些项目可以为苏联政府从西欧及日本等富国手中换回大量的硬通货,苏联政府决心动用克格勃来解决问题。

“T局X条线”

事实上,计算机技术一直是苏联的短板。当时虽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双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商贸往来。苏联政府向美国方面提出购买工业用的大型计算机软硬件,但美方报出的价格让苏联人觉得难以接受。

当时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致力于改善美苏关系,因此有许多苏联代表团来到美国,这给了克格勃可乘之机。“这些苏联客人在参观波音公司时,竟然偷偷地盗窃金属样品,然后粘在他们的鞋底上盗运回国。”

美国商界对此十分不满,因为苏联窃取的一些先进技术可能流向其他国家,例如东欧国家,从而削弱了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有美国商界代表向政府施压,要求诉诸国际法,阻止苏联窃取美国的科技情报。但是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互相指责无异于隔空喊话,难以产生效果。

据悉,苏联克格勃“X条线”下属的间谍超过200人。拥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间谍队伍,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自然是手到擒来。克格勃的一名间谍从一家加拿大公司那里成功盗取了莫斯科梦寐以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欣喜若狂的苏联方面立刻将这套软件在整条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上进行测试。开始似乎一切正常。1982年,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开始运转,将天然气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东欧一直输送到西欧,滚滚利润似乎即将进入苏联政府的腰包。

以lncRNA GAS5的中值表达水平作为标准进行分组,在10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45例标本显示较高水平lncRNA GAS5表达,记为高表达组;55例标本显示较低水平lncRNA GAS5表达,记为低表达组。术后随访30个月内,高表达组患者死亡3例,生存率为93.33%;低表达组患者死亡12例,生存率为78.18%,lncRNA GAS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生存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料,1982年6月的一天,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特大爆炸,冲天的火光被美国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观测得一清二楚,卫星将信息传送给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这次爆炸所产生的火球,破坏力与3000吨TNT炸药相当,是美国在日本广岛所投原子弹的四分之一。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原本以为侦测到了苏联的一次核试验,美国军方许多官员也对此表达了忧虑,但只有中情局的官员们气定神闲,表示没必要担心任何事。不久,消息传来:不是苏联进行了核试验,而是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了爆炸,而且这次爆炸正是中情局的“杰作”。

法国向美国分享了“维特洛夫文件”中的部分关键内容。于是“维特洛夫文件”的一些信息很快到了中情局手上。中情局发现事态严重,苏联间谍为了弥补自身的技术不足,已经是无孔不入。文件中说一名参与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历史上美苏两国第一次进行合作的载人航天项目)的苏联宇航员也是“T局”的间谍。

美国中情局将计就计

原来,美国人早就知道苏联间谍窃取西方技术的事情,于是玩了一招“将计就计”。

中情局并没有立刻出动将“维特洛夫文件”中所列明的间谍全部逮捕,而是“将计就计”。维特洛夫向西方泄露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一份有关“T局”正在寻求的技术名单。中情局于是和美国国防部以及联邦调查局开始合作,着手进行一项大型的计划,其宗旨是:在“T局”正在寻求的技术中故意植入恶性信息,从而让苏联的隐形战机、宇宙飞船、机械零件和化学物品充满了危险的不确定因素。

维特洛夫曾在法国居住5年,后来被克格勃的“T局”吸收。在“T局”内,维特洛夫的主要职责是评估“X条线”特工所获取的技术情报的价值。但正是在这一时期,维特洛夫对于苏联渐渐开始失望,发展到后来,他决定叛变。

资金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却难以解决。由于管线在设计上十分复杂,其阀门开关等运转动作需要用电脑上的一种高级自动控制软件进行控制,这种控制软件名叫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当时苏联人没有掌握相关技术。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HS_01和HS_02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462 bp。将HS_01和HS_02测定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分别为HS_01(Genbank:HQ877765)和HS_02(Genbank:HQ877766)。

除了预期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固定成本外,公司相对较弱的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利润率,也使公司不得不更关注内部风险评估方法的改进。事实上,公司新运营模式就是对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利润率关注的直接结果[3]。考虑到公司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融资后,增加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引起风险,并对2005年的税后利润造成影响,笔者也对2个模式进行了比较。新、旧模式的杠杆数据见表8。

1981年7月,西方政府首脑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七国峰会。在会场上,法国总统密特朗突然神秘地将美国总统请到一边,说要与他分享一些“有趣的信息”。密特朗表示,法国政府掌握了一份文件,里面是有关克格勃间谍对美国工业界进行渗透的详细信息。提供这份文件的人名叫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一名53岁的苏联工程师。

根据“维特洛夫文件”,苏联工业间谍获取的技术,主要涉及雷达、电脑、机械工具和半导体。被列入“需求名单”的重点技术,他们已经通过盗窃手段到手了三分之二。

接下来,这些被故意篡改过的技术信息逐步进入了苏联的制造和军工领域,在苏联的拖拉机、化学物品生产以及飞机研发等领域埋下了诸多“定时炸弹”。这其中,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中情局通过“维特洛夫文件”知道苏联对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很感兴趣,并且在向美国公司求购不成后,派遣间谍进入一家加拿大公司企图盗取这一技术。中情局特工决定让苏联人得到一种“特殊版本”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软件,并且将这种软件提供给所有可能已经被苏联间谍渗透的加拿大公司。

It is thus clear that the Phu ri collection includes manuscript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at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m belonged to a very early period such as the 10th century, whereas the latest ones go back to the 14th century.

苏联间谍果然偷走了有问题的软件,错误的程序导致了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大爆炸。这次爆炸发生在偏远地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

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爆炸

“让苏联人学会尊重知识产权”

中情局的计谋取得了效果。到1986年,苏联经济依然在泥沼中挣扎,而克格勃窃取西方科技情报的行动越来越少。苏联将大量“T局X条线”的间谍撤出美国和西欧,也断绝了苏联获取先进工业技术的重要途径。按照中情局的说法:“不靠国际法,也可以让苏联人学会尊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

那个名叫维特洛夫的克格勃工程师,其后面的经历堪称传奇:1982年1月,法国情报机构不再向维特洛夫收取情报。不久,法国情报机构听闻维特洛夫在莫斯科一座公园内散步时,突然用刀去刺自己在克格勃工作时的同事和另一个女人。他行凶的动机不明。后来警方就此事对他展开调查,他向西方提供情报的行为曝光。他因此于1985年2月23日以叛国罪被处决。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标签:;  ;  ;  ;  ;  

美国假情报引爆苏联天然气管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