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秀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思想道德论文,运动员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支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队伍。这支优秀运动员队伍的素质建设,除了体育素质等诸方面的技能训练之外,还必须特别注意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它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北京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优秀运动员的竞技体育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优秀运动员在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同时,也能表现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目前优秀运动员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检索和实证等方法,拟对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创造优异体育运动成绩的需要
列宁曾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①毛泽东曾多次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说明了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人的行为不是孤立的,也是受人的政治思想影响的。优秀运动员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必需通过奋斗与拼搏,做出刻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和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奉献自己的全部青春。他们如果不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难以自觉的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在紧张激烈的体育竞争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的。
2.优秀运动员教育关键期和社会效应的需要
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过程中,优秀运动员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的可塑性很大。这一过程是对他们进行思想作风、心理品质、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另外,竞技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优秀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知名度较高,其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其积极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3.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需要
《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作了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②顾拜旦期望:“在竞技运动中青少年得到的不仅是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③所以,使优秀运动员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具备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对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对实现人文奥运理想都具有现实意义。
4.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优秀运动员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员,也必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许多消极现象自然会影响和侵蚀他们的思想。因他们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感染。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和对各种有害影响的抵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针对优秀运动员的思想实际和体育职业特点,重点抓好如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科学的恋爱观、金钱观和成败观教育是优秀运动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1)恋爱观教育。恋爱观是指人们对爱情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人生观在爱情方面的体现。优秀运动员能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选择恋爱时期,正确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不仅关系到优秀运动员今后的幸福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创造出优异的竞技体育成绩。因此,恋爱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开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加强正确的恋爱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2)举办科学性知识专题讲座,播放“科学性知识与性卫生”科教片。(3)请世界冠军现身说法,树立体育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学习榜样。(4)开展一对一的“帮教活动”。(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情感需要。(6)开辟性心理和性健康网站咨询服务。(7)不断净化育人环境。
(2)金钱观教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优秀运动员的物质奖励也在大幅度提高。他们在获奖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加之大量的出国体育比赛,与西方意识形态频繁的接触,使他们不可避免地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使他们始终保持为国争光的崇高比赛动机是十分必要的。(1)教练员、家长首先要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采用“算账法”强化他们的“祖国培养意识”和“为国争光意识”。(2)发挥“两课”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3)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3)成败观教育。成功与失败(胜负)是竞技体育比赛永恒的主题,它伴随着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成功的体验是教育,而失败的体验则是更加宝贵的教育。“胜不骄,败不馁”应该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因此,成败观教育非常重要。(1)学习世界冠军,理解成功内涵。通过举办“冠军报告会”、播放《世界冠军风采录》、开辟“世界冠军风采专栏”、建立“世界冠军荣誉室”、编写《优秀运动队光荣史》等,大力宣传世界冠军的先进事迹,让优秀运动员学有榜样。(2)培育成功意识,创设成功体验,创新训练方法,开拓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3)进行挫折教育,增强抗挫能力。开设心理训练课程,教授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树立体育明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榜样力量。
2.中华体育精神教育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它一直激励着我国体育健儿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它是新中国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1)结合新中国体育的辉煌成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50多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创造了上千个世界纪录和夺得了1500多个世界冠军,使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这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
(2)以世界冠军为榜样,开展理想奉献教育。要结合世界冠军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争当世界冠军的理想和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他们从小立大志。
(3)利用优秀运动员身边的案例,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优秀运动员只有学法知法,才能做到遵纪守法,才能保证体育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要进行法纪教育。在内容上,要以《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优秀运动员守则》等为主要内容。在方法上,要利用优秀运动员身边的案例来教育。
3.奥林匹克诚实品格教育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④但是,体育也出现了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给本应公正比赛的体育精神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引发了体育比赛中种种不良行为,出现了诸如嫉妒、虚荣、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指出:“体育比赛中种种不良风气反证了以往我们看待体育太功利了,也与我们不重视奥林匹克诚实品格教育连在一起。奥运精神之一就是费厄泼赖——公平竞争的精神,反对任何不正当方式和手段换取虚假荣誉。”⑤所以,教练员尤其要率先垂范,教育优秀运动员遵守规则,学会公平、公正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奥林匹克诚实品格。鼓励他们无论在体育竞技中还是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都要凭自己的真实实力去赢得荣誉、赢得尊重。
4.体育比赛心理素质教育
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强调的修身养性,不仅包含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包含提高和改善心理的修养。培育优秀运动员良好的情绪、涵养达观的心态、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健康的心理,实际上也是体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心理教育作为体育德育的一个补充,既扩大了体育德育的范围,也强化了体育德育的功能。体育运动作为人的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不仅是身体运动,心理活动,而且是身心统一的运动。因此,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优秀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作心理素质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三、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
优秀运动员的思想文化教育是在体育训练比赛和学校教育交织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教育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1.分散性
思想文化教育,需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教学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而优秀运动员为了体育训练比赛,无法遵循这些教育规律,而是首先要服从于体育训练竞赛规律。但是,过多的体育训练比赛活动势必影响到他们系统的思想文化教育。这一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是一种被动的分散的实践活动。其分散性有三种情况:一是学习时空上的分散性。据调查统计,每支运动队一年最少外出体育比赛3—4次,每次平均一周左右,射击和网球的系列赛就更多了,还有个别重点队员到国家队集训最少1—2个月,从而导致上课时间零碎。二是学习精力上的分散性。据调查统计,优秀运动员中10—20%有不同程度的伤痛,60%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和紧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情绪和精力。三是学习班集体的分散性。
2.文化性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以湖南优秀运动员为例,2005年成人运动训练专业国家体育总局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四门考试总分600分,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录取72名学生,总分最高的386分,最低的123分,平均成绩仅为61.3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在客观上,竞技体育运动呈现早期专门化的趋势,优秀运动员经历的是逐步脱离正常文化教育环境、体育运动训练不断强化、文化教育相对弱化的过程,这使得他们成为文化教育先天不足的群体。二是在主观上,优秀运动员一般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对学习意义认识不深,专注训练,轻视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他们缺乏文化底蕴,影响到思想教育的理解力、接受能力和可持续性。因此,单靠过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已显得势单力薄和力不从心,要改变就思想抓思想,就管理抓管理的方式,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构建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3.示范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秀运动员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模仿能力也很强。实践证明,给他们讲大道理效果不好。所以,示范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世界冠军的榜样示范。运用世界冠军的典型事迹教育更有现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富有实效。要经常邀请一些世界冠军为他们讲艰苦创业史,讲为国争光史,让他们从世界冠军的成才事迹中,吸取无穷的力量,立下为国争光的抱负。二是领队、教练员的人格示范。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一种教育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能代替的。”⑥由于朝夕相处,他们的人格形象对优秀运动员起着塑造作用。为此,他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严于律己,既重言传,更重身教。三是重点队员的典型示范。重点队员生活在优秀运动员群体中,是优秀运动员的“龙头”,他们的言行对其他队员有很大的影响力。
4.跟踪性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规定,优秀运动员每周三个半天文化学习,周6课时,年36周,每年总课时216节。据计算,他们一年平均体育训练比赛时间为260多天,课堂内的思想文化教育时间仅为40天左右。由此可见,他们课堂内的教育时间很有限。因此,必须实施课堂外的跟踪性教育。一是学校的跟踪性教育。组织参观、考察、专题报告会、公益活动、社会文化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网络体育道德教育。二是体育项目管理中心的跟踪性教育。组织新队员军训、听冠军报告会、进行法纪教育等。三是领队、教练员的跟踪性教育。领队、教练员必须自觉参与思想文化教育,把它看成是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第228页。
②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18页。
③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21页。
④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25页。
⑤何振梁:《体育要重视“育”的功能》,《教育世纪》,2002年第4期,第57页。
⑥石鸥:《教育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83~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