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指南——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一书论文,摘编论文,光辉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2)06-0007-0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正确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理论成果。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
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这个伟大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出版,则从总体上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00多年来,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才蓬勃发展起来,工人阶级才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斗争才在多国不断取得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正是在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下才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才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反复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在某些国家的失败,正是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指导的后果。所以说,社会主义运动要取得成功,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必须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正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理论勇气,响亮地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明确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邓小平理论。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高举了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得益于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
坚持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全党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刻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鲜经验,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构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那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出版,则是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化、补充、完善和发展,以其更加鲜明的特色从总体上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作出的又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二、指明了前进方向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关键时刻,总能指点迷津、拨乱反正,像舵手一样,指引着正确的前进方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变。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而这一代领导集体的诞生,恰逢我们党、我们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各种错误思潮严重泛滥,全党、全国人民亟需统一思想;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走向何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面对这两次大的历史性挑战,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革命胆略和伟大气魄,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澄清了种种疑惑,在关键时刻,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江泽民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高举”(第19-21页)。这就从根本上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现在的13年间,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同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江泽民多次反复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一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要“全面执行,一以贯之”(第30页)。同时,他又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第45页)。这充分显示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忠实地实践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并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第44页)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确立,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明确了目标、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虽然为它确定了基本的思路和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就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任务。13年来,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坚持“一月走访一省”,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这方面的丰富成果凝结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中,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有方向,干中有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概念的同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第48、53、57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世界上没有先例。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勇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总体设计(详见该书第66-88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试验和艰辛的创造。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使国民经济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和后劲,就是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说到底,关键要把经济搞上去。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书中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譬如说,关于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论述;关于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述;关于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论述;关于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论述;关于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论述;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论述;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述,等等,每一方面的重要论述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已升居世界第6位;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元,居世界第6位;钢铁、煤炭、水泥、化肥、电视机、粮食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居世界第1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437公里,居世界第2位。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充分验证了江泽民同志一系列经济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性。
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要靠科技,要靠教育。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的论述语重心长,他指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第231页)“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第244页)江泽民强调,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人才;等等。这一系列目标任务的提出,对于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对于维护和发展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在这方面又作了积极的推进,并明确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江泽民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第299页)“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第300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通过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实现民主、自由,保障人权;通过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政治方面一系列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实现了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统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新的飞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四大以来,江泽民领导全党深刻吸取在改革开放和实践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在努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强调“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80页)。而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就要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等,这一系列重要思想的提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江泽民同志带领全党把实践“一国两制”理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在顺利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同时,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发展两岸关系,同一切“台独”势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江泽民提出并阐明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使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为在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提出了保障措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好的稳定的政治环境,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江泽民同志紧紧抓住“不变质”、“打得赢”这一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把未来军事战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局部战争上”,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领导全军“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第446-447页)。江泽民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当今世界,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尽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还在增加,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第511页)。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坚持和平、反对武力,相互尊重、主权平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重要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有的独立、主权和尊严,使我国的外交政策取得节节胜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就是我们党外交政策正确的有力证明。
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风云变幻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坚持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同时,努力发展同美国、俄罗斯、日本、西欧等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关于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外交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
五、抓住了关键环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久经考验的、会治党治国的、“靠得住、有本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所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紧紧抓住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等关健环节,展开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党及党的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根本的要求,抓住了最关键的环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与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论述,在建党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关于贯彻“三个代表”、坚持“五个必须”的论述,在今年"5·31"讲话中“四个一定要”的论述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江泽民完整的党建思想的新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历史性贡献。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的新论断以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新思想,既继承了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又强调了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努力培育新作风的极端重要性。他关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的具体阐述,关于“在整个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论述,更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关键环节,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一系列光辉论断的提出,保证了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党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一直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关于“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论述、关于“干部队伍的重点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论述、关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论述、关于“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改革步伐”的论述、关于“加快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论述、关于“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的论述、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论述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理论,为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为之奋斗献身才能成功。江泽民同志把它比如为“一艘前进中的航船,中央和地方都在这条船上”(第72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系列光辉思想的指引下,只要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就一定会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一定会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江泽民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