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附三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体检人群中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1年4月到2015年7月体检人群中查出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里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顺序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指标进行对比,对健康教育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检验值、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每周饮酒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趋于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的饮食行为,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促进尿酸排泄,减轻痛风症状。
关键词:健康教育;痛风;高尿酸血症;体检人群;影响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肾病、关节炎是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其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具有反复发作性、不连续发作等特点。本文从我院2011年4月到2015年7月体检人群中查出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里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健康教育对体检人群中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102例患者均为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体检人群中查出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关节红肿、疼痛等表现。全部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糖尿病28例。根据体检顺序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65.22±4.54)岁,男性29例,女性22例;对照组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为(39.28±3.16)岁,男性26例,女性25例。将两组患者的病症特点、年龄和性别构成等资料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指导,仅在检查前后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观察,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具体方法如下:(1)在我院体检门诊部宣传栏张贴疾病防治宣传画,并将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治方法等内容列入到健康教育宣传册中,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对本组患者进行不定期电话随访和调查,在随访中进行健康知识问答,调查患者的疾病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有参与意愿的患者,定期安排健康教育讲座,采取小组讨论、观看医疗咨询、疾病宣传展片和保健影视资料等方式,使患者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健康教育。(2)通过电话访问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的危害及防治要点,着重对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检验值、症状、健康危险因素等知识进行宣传,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观察;叮嘱患者定期复查,把握病情的发展变化;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给予建议,引导患者做好饮食和运动方面的自我保健。日常饮食应以富含果蔬纤维、能量较低的食物为主,减少食用嘌呤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液体摄入量;避免抽烟,减少饮酒量;日常可适当进行打太极、慢跑、散步等运动,对于肥胖患者,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加强体育锻炼,逐渐控制或减轻体重。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检验值、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平均每周饮酒量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上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包括 t 及χ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两组患者的痛风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详情见下表1。观察组的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检验值、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每周饮酒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趋于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属于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其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干预,则可能发生关节畸形和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3]。近些年来,痛风患者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日常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和脂肪含量过高[4-5]。有研究表明,动物性食品的过量摄入、吸烟和嗜酒及活动锻炼不足是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高尿酸血症的根本是提倡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平衡日常膳食,并且坚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嘌呤代谢生成尿酸,据科学统计,人体尿酸的80%均是内源性嘌呤代谢的产物,另有20%来自于核酸蛋白食物及外来性嘌呤[6]。
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血清尿酸饱和浓度在420μmol/L左右,因此临床诊断中以血尿酸检验值高于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判断依据。本次干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检验值、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每周饮酒量、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检出初期,详细告知患者疾病基础知识、防治方法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进而有效减少痛风发作次数;且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趋于正常水平,提示健康教育在控制肥胖患者体重方面的意义重大,患者均树立起疾病防治意识,并且充分认识到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健康教育干预的依从性较好。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对于高尿酸血症,应当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高嘌呤食物摄入,经过饮食健康知识宣教后,患者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均得到了纠正。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中少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表明引导患者改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迎接.健康教育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隋光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护理与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4,11(02):429-431.
[3]王艳.健康教育对体检人群中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09(13):2030-2031.
[4]段爱萍.强化健康教育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4,08(23):3668-3669.
[5]温彩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营养膳食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02):687-688.
[6]陈志明,何晓琴.健康教育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0,25(10):82-83.
论文作者:黄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痛风论文; 血症论文; 高尿酸论文; 嘌呤论文; 尿酸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