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述评_音乐论文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述评_音乐论文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发展现状论文,幼儿园论文,音乐教育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科教学

自70年代末以来,与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和模仿外国人的漫长阶段以后,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中国化、现代化和多元化。

一、教育目标

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传统目标中,一贯强调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强调从情感入手进行个性陶冶,强调兴趣培养、思想教育与“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并重。这种观点在目前各种幼儿园课程的音乐教育目标中,都仍然得到了强调。笔者以为,这是坚持“中国化”的一个十分显著的例证。

现今世界发达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目标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合作协调能力;提高守纪性和责任感等。这些观点,目前开始逐步出现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音乐幼儿园或者以音乐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课程中,自然需要有特殊的音乐教育目标。即使在普通的幼儿园中,由于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也自然要有相应的音乐教育目标。因此,虽然总的来讲,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在《规程》精神指导下制定的,但具体到每一所幼儿园,甚至每一个班级,音乐教育的目标仍然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就是“多元化”的具体表现。

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媒介,是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因此,教育目标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带动教育内容的发展变化。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中一直保留了较多的外来文化因素。解放后,虽然我国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日益占据了更多的位置,但其中极少有真正的我国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和游戏。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注意挖掘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源,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探索如何使幼儿能接受、理解和喜爱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虽然这仅是开始,但它必竟向着教育内容的“中国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极明显地与教育目标的“现代化”相联系。首先,教育内容中增加了探索活动和创作活动。如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律动、舞蹈、游戏,创编打击乐曲,探索嗓音表达和动作表达的各种可能性,探索演奏打击乐器和制做打击乐器的各种可能性等。增加这些内容,旨在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教育内容中增加了指挥、多声部节奏朗诵、多声部身体节奏动作、自由结伴表演等内容;增加了各种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活动的内容;还增加了剧场表演游戏、小小音乐会、幼儿自己组织复习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直接指向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不但与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紧密相关,而且也与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一些偏向综合性的课程中,教育目标较侧重于发展儿童的社会知识、社会生活能力、科学知识、科学探索能力,其音乐教育的内容也较侧重于从情感上强化和深化上述教育;在一些偏向活动性的课程中,教育目标较侧重于发展儿童的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其音乐教育的内容也主要侧重为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课题;在一些偏向学科系统性的课程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较侧重于发展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内容则侧重于音乐的“双基”,或“音乐感”,或“创造性表达”;而在一些偏向于音乐技艺的专门性课程中,教育内容则可能是读谱、声乐或器乐表演、舞蹈表演及有关的基本训练等。

三、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目标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带来教育方法的发展变化。

70年代末以来,国外的许多著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来。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许多儿童音乐教育的新观念,也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儿童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经过十多年来的消化吸收,这些教学法中的许多技术已经实实在在地被“中国化”了。如南京“幼儿园音乐教学研究”课题组历时5年,对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城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他们提出的各种改革意见中,都融汇了许多引进的观念和技术。如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多声部节奏朗诵”和“多声部身体节奏动作”,现已成为打击乐教学法的“整体感知模式”中的一种方法—“总谱法”;多声部节奏朗诵现为总谱法中的“语音总谱”;多声部身体节奏动作现为总谱法中的“身体动作总谱”。而此法中的“图形总谱”,也是从奥尔夫教学法的课例中受启发而创造出来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体系中的“即兴的体态律动”,现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法的“多通道参与模式”中的一种方法——“动作参与法”。柯达依教学体系中的年幼儿童合唱教学的一些方法和为年幼儿童创作合唱的一些技术,现已在歌唱教学中普遍使用。各著名教学法体系所一致采用的多种引导探索、指导创作的教学法,如层层迁移的方法、累加的方法、设疑的方法、反馈的方法、退出的方法等,都已被纳入了“预知学习模式”,成了培养自主精神、发展自学能力的教学法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上述比较系统的吸收、借鉴、转化外,在各种各样的课程中,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对外国教学法的自然运用。如用身体动作和节奏朗诵的方式训练节奏感;用集体授课、集体练习的方式训练乐器演奏技能等等。

在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方面,最突出的一点是“科学化”。以往很长一段时期内,教师选用或改变某种教学方法,多以个人经验为依据,有时甚至仅仅是模仿他人。而现今,许多教师在选用或改变教学方法时,开始习惯于问“为什么”,更有一些教师开始主动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中去寻求理论依据。如上海的曹冰洁老师,不但鼓励儿童探索周围环境中的声音现象,而且还能指出这种活动对儿童探索精神成长的价值。天津的韩芝云老师,不但主张“先让音乐跟随儿童,再让儿童跟随音乐”,而且还能指出采用这种方法的心理学的依据:自然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广州音乐学院的赵宋光教授,运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幼儿通过拼、拆键盘模型和诵记专门的儿歌来认识键盘和五线谱的音位,而最终达到熟悉键盘和乐谱及建立音高概念的目的。南京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小组运用了学习心理学的“预知——满足”理论,让幼儿通过各种“变通乐谱”来感知音乐的内容、形象、结构以及各种表演要素等等。

教育方法的“多元化”,也是十分明显的。目前已初步形成风格或模式的教育方法可以列举很多。如:上海的陈淑琴老师,其方法体系比较侧重游戏性;上海的鹂海英老师,其方法体系比较侧重情感性;南京师范大学的汪爱丽教授,其方法体系通常更强调儿童感受和表达的快乐;开封东棚板民族幼儿园的乐器教学法体系,更强调精雕细刻,反复苦练,促使技艺达到高度娴熟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今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的来讲是令人鼓舞的。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所面临的问题。如:全国的发展还不平衡,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被封闭在有限的范围里,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和普及;师资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致使刚毕业的新教师就需要进行再培训;更多的基层幼儿园缺乏一定层次的理论人才,对《规程》精神理解不够透彻,以致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产生偏差,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等等。因此,我们还需在总结分析已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种有用的新信息,不断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科学规律,不断调整音乐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使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步调一致起来。

标签:;  ;  ;  ;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述评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