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只会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却忽视了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能力,将原本应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学生只能在考试中使用的知识,失去了其实际存在的意义。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其中加入了实践操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实践操作;小学数学;新课改;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52-01
引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外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毫无生机。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实践操作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方式。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获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
1.1合作探究问题较简单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其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重要性的课程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课程资源完善的背景下,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观念。在此当中,合作探究方式即是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当前的合作探究方式来说,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由于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1.2合作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数学问题的探讨中,合作小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小组教学中,教师对合作小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将学生通过部分要求完成分组后,对于小组的任务布置不算明确,导致在小组内部出现分工问题,学生受到分工问题的影响,无法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起不到帮助学生提高的作用。
1.3教师干预中的问题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小学生受到基础知识的影响,所以无法对所学知识做到全面掌握,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当前的小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小组探究环节进行相关的干预,但是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守相关的干预原则,首先即是对干预力度的掌控,教师不可以不进行干预,同时也不可以过多的进行干预。其次是对干预类型的判断,教师干预应多以讲解错误为主,避免教师过多接入无法达到想要的实际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实践活动教学是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一种科学化途径和教育活动。是指将“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究教学内容、交流学习结果,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同时,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学习提供基础。
2.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散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受到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所以教师普遍存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因此针对此项问题,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提高,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实施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如在进行圆柱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圆柱体的制作,使用身边工具和废物,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通过制作,学生可以掌握圆柱体的概念,了解圆柱体的性质。其次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规定体积的圆柱体,通过在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掌握圆柱体积的算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数学学习中充满了观察、模拟等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认知的过程就是一种进行操作探索的过程,假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与合作性还可以展开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突破老师建设的框架,接受更多的信息内容,进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且针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一内容设计习题,用一根30m长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其占地面积最大的围法是怎样?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与交流。在活动中找出规律,即长与宽越接近,其围成的面积也就越大。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其数学能力无法获得提高,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融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做到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提高,使得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11).
[2] 马华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追求[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
[3] 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论文作者:巴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操作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圆柱体论文; 小组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