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现在,大数据已然成为当下评判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大数据的出现也为城乡管理提供了更加全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式。在此环境下,大数据也广泛的应用到城乡规划编制、评估和辅助决策中。在当前网络时代大背景下,城乡规划决策方法和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所以,城乡规划工作者务必要认知大数据特点,结合其发展背景,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与特点,进一步推动城乡规划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运用
1、大数据概述
尽管关于“大数据”概念的无标准性,但研究发现:首先,大数据概念应该有自身存在的一般物体意义属性:即数据的集合和累积。缺少这个物质前提,大数据就不能获得概念的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大数据绝不仅仅是指数据的集合和累积。其次,大数据概念应包含对上述物体意义上的数据的集合和堆积的处理,即处理过程中介—工具。即使拥有了大量数据,如果不能采用新技术工具进行处理,那么,大数据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第三,大数据概念应该包含建立在上述两者基础上的应用和效果。具备了数据本身的量的积累,加之新技术工具的应用,那么,最后的结果应不同于以往。它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为时代带来全新的不同,能够为人类社会历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具有以下特点:
(1)全体性
随机采样出现的背景是信息处理能力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选择折中的方式,但如今统计和计算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的艰巨,互联网上能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能被计算机轻易地处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人们不用再因为采样而影响结果的准确率了。大数据使人们进入全数据的模式,即样本等于总体,也就是对数据的全面收集和深度分析,来得出结果。像谷歌、面书、推特等公司对数据的分析是将全部的搜索记录、微博消息、点赞或评论信息作为样本,而非只筛选部分信息。
(2)混杂性
大数据的分析方式由于是通过对全局数据的总体分析,所以其数据的数量巨大、种类复杂决定了这个总体中将会有些杂乱的个体甚至错误的数据出现。不像抽样调查那样,极小的错误将导致很大的偏差,这些杂乱和错误对最终的分析结果影响极小,而对整体数据的分析又能大大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大数据的分析方式是通过接受数据混杂的这一特性来提高准确率。
2、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理念
2.1城乡规划的社会性与大数据符合的关系及应用
大数据具有海量规模个体属性和需求特征,使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整合,为公众民主决策提供了平台。城乡规划的社会性决定了城乡空间资源的分配一定要符合公共取向。城乡空间现象可从多视角对其空间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分析:微观视角则体现为个体社会选择的离散,宏观视角体现为城市空间形态组织的结构变化。城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引导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宜业、优美的城乡环境,因此基于微观主体需求的大数据社会分析为城乡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2.2大数据有利于构建城乡规划决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由于数据分割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不能得到协调。城乡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时,所表现出来各种不规范行为,主要原因是部门之间和行政区域之间的不当竞争导致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大数据提供的海量数据,为城乡规划决策中各个部门利益的平衡搭建了基础。在未来的城乡规划过程中,基于大数据的城乡规划理念,以区域发展为目标,有效引导空间核心资源合理配置,统筹战略性空间用地控制,实现各部门数据通过统一平台达到有效整合,使空间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多规融合”。
3、大数据时代下城乡规划决策理念的运用
3.1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
相对于城乡规划决策而言,城乡规划决策信息的对称程度是由数据的完整程度和规模大小决定的。为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要对数据规划的价值展开关注,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各个部门数据的有效整合,并通过建立数据平台的形式,进行全面化的信息共享,保障规划基础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而保障城乡规划建设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也能够监管、利用不同渠道的资源。
3.2充分发挥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识别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数据源特点并不是直观意义上表达的“大数据”,近年来,为了方便和直观的使用大数据,数据综合分析工具和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技术得以问世。可视化的大数据,能较好的反映城乡规划决策的内部规律,比如,在微观层面,通过手机信令、微博签到、公交卡、出租车等数据,统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的数据,分析某交叉点的瞬时交通,某个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程度,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从中观层面看,可以从大数据测算居民居住地、就业地,获取各片区居民的通勤联系,并通过居民的出行测算城市各片区之间的联系,定量分析各片区和城市组团之间的城市结构;在宏观层面上,可以根据全球在夜晚灯光分布的数据判断城镇体系中的热点区域。
3.3进行城乡规划数据模型研发
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在大数据基础上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也为城乡规划决策带来了准确的数据支持。但是数据分析需要以数据、空间模型作为基础,通过模型的建设观察寻找数据的既定规律,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城乡规划信息。如果利用多变量回归模型的形式,城乡区域内土地的利用率也可得到显著的提升。
3.4对城乡规划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
城乡规划决策本身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所以制定可行的规划决策效果模拟,也是城乡规划工作重要内容。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不同的信息工具与技术,对规划决策效果模拟进行提前预估,可通过纯数量模拟、空间模拟以及空间作用模拟三种形式予以实现。其中纯数量模拟是通过数据预测工具的利用,对城市增长进行合理预测。空间模拟是利用空间有数据的融合,进行城乡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空间作用模拟是在传统数据的帮助下,运用GIS技术进行城乡建设规划。
4、结语
实现城乡的合理规划,务必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下,运用提升信息共享、挖掘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模型开发、角色效果对比几种措施,实现城乡规划,推动城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鹏.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中国商论,2016,(24):178-179.
[2]杨彧,杨静珏.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65.
[3]牛引嫦.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3):120-121.
论文作者:朱新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数据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空间论文; 时代论文; 信息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