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一中政治组 355500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我们当今教育是否仅解决“传道授业解惑”就万事大吉?非也,当今教育不仅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作为山区中学老师特别是政治老师而言,课堂教学上大都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老师课堂上注重精细化讲解分析,进行滔滔不绝的“一言谈”,唱独角戏,始终扮演“先知”的角色,而讲台桌之下应者廖廖无几,久而久之,教师没了上课的热情;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富有创造力、活力与求知欲,但他们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他们的思维局限在老师圈定的范围内,对课本知识很少有人形成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也没什么机会表达或不敢表现,因此也渐逝失去了对政治学习的热情、兴趣,整个课堂空气沉闷,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这种状态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成为一个逃不出的怪圈,此效果不言而喻。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要改变此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转换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方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调动学习的兴趣,主动去探索、研究,进而培养他们可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合作式课堂教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效果。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既是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同时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它已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主流。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借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理解。一个中心即达到课堂的高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就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一、培养自主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习的自主意识,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是这样做的:做好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全新定位,即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参与者。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读阅读材料,自主体味和感悟内容。
例如上《矛盾》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讨论:1.什么是矛盾?2.课文中的“矛盾”与我们平常讲的矛盾一样?在课堂上通过设计类似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激发与长期保持。
二、明确任务,合理分组
明确任务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二是所教的是“政治”的内容;三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知道教什么或者说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是一节课的底线。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一定要明确学习任务,探究的问题要有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中,让全体学生都来参与。为了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有时还要注意合理分组。分组,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原则是6个人,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交流,注意答配,活跃、成绩好、表达能力强与相对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同学进行穿插,使各组力量均衡,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组选派一名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有乐于助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同学进行预习、讨论或分派任务。
三、精心组织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但这也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教师要用新颖的导语引发学生兴趣,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按规则有序展开。如:由各组选派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组内交流声音应较低,只要组内成员听清楚;采取抽签或轮流坐庄的方式,做到不重复,人人参与互助合作学习,为班级交流做准备,保证参与的均衡性;巡视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点拨;对学生个体、小组集体都要适度地评价等。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能放手让学生互助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激发求知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与调控,做到能放能收。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理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尽情发挥其才智、展示其风采。这样不但可以点燃学生久违的学习激情,还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集体荣誉感与成就感。教师利用课堂这一舞台,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途径。如:讲到“矛盾”的观点时,学生一般只理解为斗争、对立,此时可以设计适当问题,如“颜色的差异是否体现矛盾”,再结合阅读课本思考,然后学生发言讨论什么是矛盾,再一步说明“颜色的差异是否体现‘矛盾’”这个问题。
四、课堂过程
我的政治课堂教学一般采用“3+7+25+10”的模式:课堂前3分钟对上节课练习知识回复讲评,后7分钟阅读新课内容,中间25分钟是互助合作学习时间,最后10分钟是课堂检测及知识巩固时间。课堂检测首先要求教师对课堂检测题精心设计,不仅内容选择做到量要适宜,可保证学生在6-8分钟完成,还要在巩固课内所学知识的同时关注课外,实现知识的迁移,题目设计做到有梯度、有精度。其次,必须强调当堂完成,及时批阅。练习课堂上分小组上交,由组长和教师共同批阅,既能发现班级共性问题,又能发现组内个性问题,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既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漏斗,学生也不再是“沉默”的“容器”,整个课堂自始至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融洽,互助合作学习氛围浓厚。
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指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抓学生先“学”,并在指导“学”上下功夫,教育学生树立“自己能干的事,不留给老师干”的观念,做学习的主人,遇到问题尽量不依赖教师,而是大胆思考猜测。通过学生的先“学”,接下来老师需要“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得到培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融洽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它还创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荣誉感与成功感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模式激活了学生主体,活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把学生带到各种情景和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学习结果的展示,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性空间。这种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政治课程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亲和力,使政治课程成为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卢明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自主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