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论文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论文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

兰胤丹 王玉珏 陈春霞

摘 要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档案工作帮助中国民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推动非洲人民认识全面的中国、辅助中非建立数字合作记忆、倡导建立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档案馆可以通过互换馆藏资源、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支持困难地区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以及联合开发文化产品来拓展中非人文交流领域的服务及途径。

关键词 档案工作 中外人文交流 中非合作 中非人文交流

伴随着中非政治、经贸等领域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非民间交流不断增多。2019 年4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非洲研究院,致力于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及第三方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原始记录,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客观地反映了不同的人类文明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情况,具有直观性、多元性和衍生性的文化价值。在中非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各种实物档案、文字记录报道、图片视频档案等都记录了中非交流合作的全过程,见证了中非交流合作的方方面面,具有历史凭证作用,有着记录历史、传承记忆的价值,同时也为促进中非和平友好交流,响应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记录历史构建合作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档案工作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

2017 年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工作,中外人文交流事业蓬勃发展,谱写了新的宏伟篇章,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1]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持续加深,中外人文交流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中外人文交流事业正在持续向好发展。在教育方面,2019 年5 月28 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成都建立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围绕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加大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推进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开展国际友好学校建设、推进境外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成都扩大对外开放[2]。在文化艺术方面,2018 年,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组织了20 多个国家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并组织相关研讨会。中外人文交流不仅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让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人员“走进来”,中外人文交流使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关系更加密切[3]。在档案方面,2012 年,中国和土耳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土耳其共和国政府档案领域合作议定书》。自此之后,我国国家与一些省市的档案部门与土耳其档案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人文交流合作活动。2015 年,中国国家档案局与土耳其合办了“中土关系档案展”,引起了强烈反响[4]

文中结合相关安全预警技术[8-12]和电池热失控机理[13-16]及燃烧行为,设计了锂离子电池安全预警防护系统。该系统能在电池达到安全事故临界点之前通过电池管理系统采取应急措施。并在热失控后及时启动灭火系统,从而阻止火势蔓延、连锁爆炸等现象。降低人员伤害,防止事故扩大。

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既承载着中国和世界各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能够真实地记录中外人文交流的全过程。档案工作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还原历史、展望未来,通过档案唤醒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文化的情感和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发展。

二、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

1.帮助中国公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等特征。档案的内容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是最权威、最可信的凭证。我国公民对非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但国内媒体报道的关于非洲的新闻涉及的主题往往是战乱、疾病、军事冲突、卫生问题等负面问题,对于非洲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关注较少,这些较为片面的报道久而久之会使读者的思维固化,对非洲形成误解,不利于民众全面客观地认识真实的非洲[5]。所以,我们应该利用档案让中国民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故事,通过档案记录让民众了解非洲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让中国民众认识真实的非洲。

自中非建交以来,非洲历史文化地理题材一直是中国纪录片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在1957—1977 年间,中国拍摄的非洲相关题材纪录片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启后,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拍摄的非洲相关题材纪录片开始更偏向于关注非洲的历史文化地理、中非关系的记录、非洲人民当下的境遇等方面。英国BBC 等西方媒体拍摄的非洲相关题材纪录片将非洲塑造成了一个被贫穷疾病等环绕的“绝望大陆”,并且还在纪录片中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而中国纪录片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中非交流合作的档案文献资料,并采访了非洲当地人民和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最终在纪录片《携手》《走进非洲》《魅力肯尼亚》等中塑造了一个真实、丰富多彩的非洲,正确表达了中国人对非洲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让中国民众了解到真实的非洲及非洲的多元文化[6]

2.推动非洲公众认识全面的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将在非洲设立10 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设立旨在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实施“头雁计划”,为非洲培训1000 名精英人才;为非洲提供5 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非洲提供5 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并邀请2000 名非洲青年来华交流[7],让更多的非洲民众认识全面的中国。

档案资源作为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能够为关注者提供事实和依据,这样就创建了一个还原的历史情境,“情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情感。公众接触并了解档案资源时,如果对档案内容持以肯定态度,那么此时档案关注者对档案产生情感认同。情感认同的产生使关注者自我替代档案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引发与档案角色相同的情感[8]。非洲人民对中国的态度有褒有贬,既非中国民众认为的那么积极,也非西方学界、政界那样一味地批判。综合来看,非洲当地对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在非洲攫取资源; 中国人抢夺当地劳动力市场;中国商品量多质差;中国企业不遵守当地法规。这种状况一方面与我们的不当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西方媒体的“扭曲”宣传有关。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这类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可谓完全一致,这绝非巧合。有明确的数据显示,一些非洲国家在做西方大国的“信息二传手”。西方媒体在非洲的影响力要明显大于中国媒体[9]。为了改变西方媒体在非洲人民心中留下的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中国可以在非洲举办中国档案展,展出中国的历史文化档案。当非洲民众接触到这些档案资源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历史,如果参观者对内容持肯定态度,就会对档案产生情感认同,进而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如此便可改变部分非洲人民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非洲人民认识全面的中国。

2017 年12 月11 日,应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邀请,由江苏省档案局(馆)、南京市和苏州市档案局(馆)共同举办的《江苏与“一带一路”走进非洲展》在埃及首都开罗新建成的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展出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的档案历史史料和考古发现,展示了中非人民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和动人故事,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引发了非洲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非往来史的认同和共鸣,加强了非洲人民对于中国的情感认同,更有助于让非洲人民认识更全面的中国[10]

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加深记忆。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想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第一步就是朗读这篇文章。用准确且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读,朗读的同时注意其中的语气、停顿、节奏和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能自然而然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并能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与此同时,文章的内容也初步烙印在学生的心中,加深了记忆。

3.构建中非合作数字记忆。在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申办孔子学院。”[7]

对于企业而言,其任何经营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而要想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企业就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属于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被强制性地分裂,企业会设置两个部门来负责对应的工作,很显然,两个独立运营的部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经营管理成本。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精准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也可以节约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档案工作者的观念、工作原则与方法对于集体记忆的真实、完整与鲜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档案作为社会记忆,具有记忆传承功能和价值[11]。随着中非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中非之间开展了很多合作项目,中国对非援助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在生产行业方面,2000 至2015 年间,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对非贷款中,前四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能源和矿业、水和卫生设施事业及通信业,占比分别是44%、29%、5%和5%。此外,还有不少是技术转移与卫生医疗援助项目,如人力资源培训、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援非医疗队、眼科中心等[12]。在人文方面,就广为人知的孔子学院项目来讲,中国在非洲的41 个国家设立了54 所孔子学院和27 所孔子课堂,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2015 年末,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未来三年内提供给非洲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些遍布于海外的项目工程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文献、文件、图片、讲话、视频、工作日志以及参与项目的中外友人的公私信函等,这些资料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可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华文化流布海外的实践历程[13]。这些资料可以为中非学者的参考研究提供资料,让非洲人民了解到中国在非洲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世界见证中国如何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

南非档案学者维恩·哈里斯在档案正义思想中提到,“档案工作是反对种族隔离压迫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不是一个客观的档案保管员,而是一个维护或者反对压迫制度的记忆活动家。要为各种声音和叙事创造表达的空间,包括被种族隔离制度导致的沉默”[14]。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的非洲,资源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项目不断出现。但因为非洲本土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数字化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非洲本土的人民,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和网民。且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可能会让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通过全球化破坏非洲各国人民的本土文化遗产,更容易造成文化入侵,使本土文化最后不得不受到压迫并逐渐消亡。所以中非要共同合作,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入侵,通过保存和开放档案资源来反对西方国家的二次信息殖民和信息霸权主义。中国要坚持平等开放的原则,倡导平等合作的方式,切实倡导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和非洲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倡导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习近平主席在2018 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7]

2018 年,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的纪录片《中非合作新时代》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纪录片内容覆盖全非洲,涵盖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通过中非合作项目的具体案例和非洲人民的亲身感受,展现了中非合作深入贯彻正确义利观,坚持诚实守信理念,并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纪录片中讲述的中非合作项目里的故事,结合真实的档案资料和记录,展现中方企业的积极态度,表达对中非交流合作迎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期待。

究其原因:一是民居的植物文化与聚落的植物文化、园林景观植物文化与植物本身存在难以界定的客观因素;二是国内学术研究较为分散的主观因素,植物文化多作为研究主题的一部分进行介绍。

2.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及数据库。中国和非洲国家可以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及数据库,保存中非开展的各项交流合作项目和中国援非项目所产生的文件资料、图片影像、参数数据等,为中非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打下基础,也为中非的专家学者对中非交流合作项目开展专题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同时馆内收藏的资源还可以为非洲的学者、建筑师等人群提供研究平台,为非洲国家未来能独立进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同时所搜集的资料也可以作为中非交流合作的见证被永久保存,为中非合作交流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档案馆拓展中非人文交流领域的服务及途径

1.与非洲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互换“共同记忆”的馆藏资源。中国和非洲作为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推动双方开展历史文化交流,馆藏资源互换就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文化交流方式,中国的档案馆与非洲地区的档案馆可以签署馆际交流合作备忘录,互换特色馆藏资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互换馆藏珍品进行交流和科学研究,实现馆际资源部分交流共享。例如,目前中非交流海外档案文献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档案征集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中非可以针对援非档案、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档案、孔子学院建设教育档案等实现馆藏资源互换,完善中非交流的过程记录。

具体来说,例如中国援非医疗队国际项目档案,可以对该项目的历史档案(包括规模、数量、范围、成效记录等)、疾病相关治疗记录档案、医药购买票据、治疗场景图片、音频视频档案等进行馆藏资源互换和交流;针对坦赞铁路中国援外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中非双方可以对铁路文物如机车、枕木、票据、报表等实物档案,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沿线资料、中非建设者的书信往来,铁路管理制度的书面资料、影像资料、口述资料等进行馆藏资源共享;针对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体育援非民间交流项目档案,可以就这一过程中的中非双方交流的书信,体育馆的建设文书档案(包括设计图纸、物料购买记录、建设人员技术等)、数据资料统计、训练场景图片视频档案以及口述资料等档案资源进行馆藏资源交流[13]

2011 年创立的中非智库论坛是中非联合研究的成果之一,该论坛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增进了中非了解、扩大了双方共识。中非联合研究计划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组织中非双方的学术机构、智库和媒体界的专家学者,针对中非合作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联合研究、课题攻关和合作研讨等,为中非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智慧和知识产品。通过中非双方的交流合作,可以逐步构建起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为特征的“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的人文伙伴关系”[15]。中非双方共同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以平等开放的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非学术和技术的发展,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对非洲的渗透,让非洲国家的档案资源能够为自己所用,真正造福非洲人民,让非洲人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第四步计算各图书馆四大标准分数。标准分数=(x-μ)/σ(其中x=第二步中人均率,μ=平均人均率,σ为标准差)。

3.支持非洲困难地区开展档案及数据资源建设。虽然非洲地区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开启了档案馆藏数字化和数据资源建设工作,但一些困难地区还没有条件开展大规模的馆藏数字化工作。困难地区的档案馆基本没有保存电子记录的设备和条件,大容量数据库、数据存储设备等基本都没有配备,有些极为困难的地区,例如马达加斯加,甚至没有条件对已有的纸质档案进行很好的处理和保存。且非洲一些困难地区的档案管理制度还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完全与现代档案管理的理念和需求脱节,无法满足非洲地区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

中国和非洲共同建立的中非合作档案馆及数据库还可以收集中非各地档案馆中保存的和中非合作交流史有关的档案文献,将相关的档案文献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中非合作交流史档案集,并进一步开发利用形成编研著作等。例如,浙江省档案局代表团在访问南非西开普省档案局时发现南非西开普省档案局藏有荷兰殖民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移民的电子照片及相关档案文献,浙江省档案馆即可以与南非西开普省档案局开展合作,建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移民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的交流和共享[4]。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及数据库,可以为研究中非合作交流史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更好地记录和展现中非人文交流的历史进程,让中非民众都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在中非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和非洲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通过数据挖掘、市场调研、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客户旅游偏好、消费习惯,性格特点、行为特征等,竭尽所能为顾客量身打造一个专属旅游行程。通过客户信息数据库,对顾客展开针对性营销,极大提升营销的效率和节省盲目营销的成本,促使客户产生定制旅游行为。

2012 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方案委员会将非洲作为其专业方案工作的一个优先领域,在2014—2015 年期间制定了“非洲战略”和相关工作计划。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致力于加强非洲国家档案馆的建设,使其成为记录保存的主要倡导者,帮助非洲国家档案馆培养档案管理专业工作人员,推动其在良好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领导者。同时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在课程开发方面支持非洲档案教育工作者,制订相关培训计划,特别是关于提高数字记录保存方面能力的培训计划,帮助非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档案管理人才。

同样针对非洲困难地区的这些情况,中国可以派出档案专业人员对困难地区的档案馆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数字化的专业培训,并赠送档案管理基础设备和档案资源数字化以及数字资源存储所需的专业设备。中方还可以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困难地区的国家档案馆搭建档案数字资源库,帮助困难地区开展档案及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在档案制度建设方面,依据国际档案管理标准,中方还可以帮助非洲困难地区完善其档案管理制度等。

同时中国相关高校可以与非洲困难地区的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联合开设档案管理专业的课程,帮助非洲困难地区加强档案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档案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教育发展辅助推动困难地区档案馆的档案及数据资源建设。

4.联合开发文化产品,服务中非公众跨文化需求。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档案馆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挖掘中非档案文献,整合中非文化资源,并针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加工,附加兼具中国和非洲特色的创意想法,制作同时具有中国特点和非洲特点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例如雨伞、水杯、围巾、笔记本、钥匙扣等,将中非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小小的物件中,通过物件里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打动中非民众,满足中非公众的跨文化需求[16]。中国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非洲国家进行合作,共同拍摄电影、制作视觉设计等等,保护文化遗产,共同开发中非文化与创意产业。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学属文科性质的学科,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应当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理论型人才。还有较少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在访谈中得知,这些学生均有考博深造的想法和意愿,他们更重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因此,从多数学生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目标应该考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同时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档案馆还可以联合举办短期专题档案展览、编写中非交流档案编研著作、设计开发档案文化小游戏、拍摄中非文化专题纪录片、举办中非专题档案纪念活动、举办中非文化体验活动等,满足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社会公众对于中国和非洲文化的好奇与探究,满足中非公众的跨文化需求,深化中非人民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加强中非人文交流助力。例如,中非曾经举办过的2018 年非洲·中国记者论坛及摄影展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该展共展出了14 位摄影师拍摄的20 张照片,强调了中国对非洲的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展现了非洲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讲述了非洲与中国的互动交流是如何变化的[17],让中非人民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交流互信,深化文明共鉴,积极推动中非文化融通、人心相通,进而推动中非人文交流向更深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EB/OL].[2019/6/1].http://www.jsj.edu.cn/n2/1/1006/1068.shtml.

[2]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四川新闻-四川新闻网[EB/OL]. [2019/6/1].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90528/000968415.html.

[3]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EB/OL].[2019/6/1].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3/14/content_1913587.htm.

[4]王茂法,詹锐,叶永强,等.保存历史记忆 强化科学管理——土耳其、南非档案工作考察访问侧记[J].浙江档案,2015(7):25-27.

[5]明亮.国内媒体塑造的非洲形象——基于对《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定量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10):44.

[6]景秀明.非洲形象的“中国”制造——新世纪以来非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分析[J].当代电影,2017(10):133-136.

[7]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在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9/5/29].https://www.focac.org/chn/zywx/zyjh/t1591395.ht.

[8]王玉珏,张馨艺.档案情感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5):30-36.

[9]陈雪飞.非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基于非洲本地媒体视角的考察[J].国外理论动态,2014(3):68-72.

[10]薛春刚.江苏档案部门举办江苏与“一带一路”走进非洲展[J].档案与建设,2017(12):1.

[11]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J].档案学研究,2017(6):4-12.

[12]刘青海.中国援非现状、挑战及效率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2-14.

[13]王珩.中非交流海外档案文献流失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8,38(11):159-163.

[14]付苑.档案与社会正义:国外档案伦理研究的新进展[J].档案学通讯,2014(4):4-9.

[15]奏响中非人文交流新乐章- 光明日报- 光明网 [EB/OL]. [2019/5/29].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9/04/nw.D110000gmrb_20180904_1-07.htm.

[16]王玉珏.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6):95-100.

[17]Africa-China Photo Exhibition 2018 - Africa-China Reporting Project [EB/OL]. [2019/5/29]. http://africachinareporting.co.za/2018/11/africa-china-photo-exhibition-2018/.

Value and Function of Archives Work in Sino-Africa Cultural Exchange

Lan Yindan, Wang Yujue , Chen Chunxia

Abstract Archives work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umanistic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Archives work helps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real Africa, promotes African people to understand China in an all-round way, assists China and Africa to establish digital cooperative memory, and advocates the concept of equal and open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Archives can expand services and paths in the field of Sino-Africa cultural exchange by exchanging collections, establishing Sino-Africa cooperative archiv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difficult areas and jointly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 archives work;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Sino-Africa cooperation; Sino-Africa cultural exchange

中图分类号 G27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7-10

DOI: 10.16565/j.cnki.1006-7744.2019.12.02

★基金项目: 2018 年武汉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人文交流与“非洲记忆工程”建设:2019 年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法非”三方教育合作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