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研究_利润最大化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研究_利润最大化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商业银行论文,利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国际商业银行共同追求的目标。确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什么意义,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实现的因素有哪些,追求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主攻方向应当放在哪里?这些是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中所面临的最为现实、最为主要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大势所趋

在西方国家,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一种本能,同时更是生存的需要,竞争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首先,追求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有双重的目标,即一方面保证信贷效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计划经济重视资源、商品配置的计划性,却忽略了经济内在的竞争性。资源配置、商品供给不讲需要,不顾成本,因而信贷资金投放速度虽增长较快,并未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相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显现,社会效益未能实现,银行自身效益也随之落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只有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二明亏或暗亏,以及银行巨额呆帐贷款的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商业银行经营由过去的“双重”,变成了“单一”目标,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坚持了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与高度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经济都受价值规律的调节和支配,企业盈利水平高,竞争力强,便可以及时地获得贷款,从而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条件与机会,从根本上促进全社会企业的竞争,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商业银行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只有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才能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即:在经营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在管理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规范、自我实现均衡。商业银行通过资金的吞吐,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银行承担繁重的政策性贷款投放任务,客观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行两个“四自”。而搞市场经济,银行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首当其冲地要对银行运作机制实行全面改造。

第三,只有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才能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间的金融竞争。国际商业银行的竞争,说到底是受高额利润的诱使而展开的,因为国际上资金分布不均,资金利润率高低不一,使各国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成为可能。而资金在国际上流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商业银行这个中介,其流动的结果——效益的多寡,凭借着商业银行的信息灵敏、决策科学、经营灵活、功能齐全的程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没有确立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而商业银行也就失却了内部机制改造、参与国际金融竞争、获得高额利润的动力。近两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把外国银行请进来,我国银行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已是迫在眉睫,而这一切也都必须以商业银行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为前提条件。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基本要素

商业银行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因素众多。从内部运作来看;(1 )资金来源构成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项:一是资本金。目前主要指国有商业银行初创时期国家拔给的铺底信贷基金,从银行商业化改革趋势来看主要是股金和积累用于充实流动资金部分。这类资金因属于自有,因此使用没有成本,其拥有量占整个资金来源比重越大,越有利于增加经营利润。二是存款,其中又分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一般来说,对公存款、活期存款和一年期以下存款利率较低,有何区别:三者各指什么?活期存款是支票帐户,对公存款指什么,一年以下期存款指什么?是指活期储蓄存款吗?大量吸收这三类存款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三是借入资金和联行资金占用。这两种资金利率受市场利率的调整而变动,少量占用有利于商业银行调剂资金余缺,占用过多,将成为经营上的负担。从上述资金来源构成中可以看出,大力增扩资本金,努力吸收对公存款、活期存款和一年以下期储蓄存款,适度占用借入资金和联行资金,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条件。(2)资金运用结构影响。 资金运用结构可以分为存量结构与增量结构。从存量结构看,正常贷款比重越高,逾期、催收贷款比重越低,经营效益越高;从增量结构看,应在办好传统工商业贷款业务的同时,提高不动产贷款(主要指用作建造房屋、开发土地、或以住宅等为抵押的贷款)和消费贷款,以及证券投资的比重(包括国库券、金属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实现金融资产多元化不仅可以增强贷款的流动性,而且还可以分散资产风险。目前许多证券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贷款收益率,更加大了其投资的价值。此外,开办信托、咨询等非资产业务,能起到有益于资产业务发展的作用。(3 )资金运作科学化程度影响。主要包括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和责任贷款的落实两方面。科学地建立贷款风险的预测、转移、防避、补救机制,落实调查人员、审批人员在其中的责任是保证贷款准确投放、按期回笼、实现预期效益的核心环节。贷款风险管理、责任贷款管理越严,商业银行经营利润将越高。(4 )资金运用率的高低影响。商业银行应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和保证存款支付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率,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最大利润。因为资金剩余闲置上存人民银行,利率远远低于资金投放或证券投资的收益率。(5)资金运作费用开支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形成的所有费用都可以视为资金运作费用。具体包括存款利息支付、借款利息支付、银行结算费用、行政办公费用、金库守护费用等。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电子运作费用、新业务开办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费用将迅猛增多。费用列支的增加,意味着本期经营利润的等额减少,因此合理开支费用对商业银行经营意义重大。(6 )银行队伍素质状况影响。在商业银行经营中,人是决定的因素,金融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是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基础。队伍素质可以分解为三方面;一是行长的素质。行长是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行长精通经营,善于统驭全局是影响经营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队伍的调整素质。主要体现在竞争意识,奉献精神,以及业务技能上,整体素质高有利于获取较多的经营利润。三是人才结构及其组织状况。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经营的竞争化,在金融队伍中迫切需要增加一批精通商业银行运作原理、精通房地产投资、精通微机,以及精通外汇业务、期货交易等方面的人才,并将其组合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其应有的潜能,这是保证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7)商业银行的自身形象影响。 一般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表形象,摩天大厦、电子运作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实力,能增强公众对其业务上的信任度,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二是内在形象,主要指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 按照国际规定应达到8%的比例,其比例越高,银行经营越具有竞争力;三是员工形象,包括员工的仪表、素养、服务、廉洁等诸方面,员工形象越佳,越有利于吸引顾客,越有利于银行间的相互合作,越有利于取得最大经营利润。

从外部环境看,影响因素主要有:(1)国家金融政策。 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的建立、金融工具的使用、业务范围的界定、资金利率的调整等完全受国家金融政策的调节,金融政策宽严适度,银行实现最大化利润可能性愈大。(2)通货膨胀程度。通货膨胀率高, 国家将相应调高三年以上期保值贴补率,增加银行成本开支;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城乡居民形成挤提存款的狂潮,给金融铸成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经营。(3)企业效益的状况。经济决定金融,企业效益不高, 势必波及银行贷款的按期回笼。(4)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下级行在资金上依赖上级行,上级行依赖中央银行。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层层“断奶”,将逼迫商业银行运作资金面向市场自求平衡。商业银行能否充分地利用金融市场运作资金,就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发育程度高,则可利用程度高,实现盈利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加。(5 )金融秩序状况。金融秩序混乱,往往会提高资金吸入的成本。“多头开户”给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留下较大的空间,同时还会导致资金流向混乱,造成市场资金奇缺,劣化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因此良好的金融秩序,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基础;(6)金融法律的完善程度。 银行法律越完善,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自得利益越能受到充分、有效、及时的保护。

三、近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主攻方向

那么,究竟怎样化上述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获取商业银行最大利润?应在战略措施上作如下调整:

1、明晰商业银行产权,奠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基础。 目前国家虽已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个政策性银行,按理商业银行可以一心一意经营商业性的信贷业务了。其实,三个政策性银行并未囊括所有的政策性业务。由于有部分大中型企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因而客观上已是国家必保企业或项目。对于这些企业发展,国家仍然会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商业银行投放资金,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商业银行要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首先,必须摆脱政府的干预,其途径是将目前专业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其产权分散化,股本多样化。具体办法是把专业银行国家拨给的铺底基金,折合为国家股,对资产增量实行公开招股,公开招股部分可以由地方政府参股,也可由企业集团参股,还可由企业或个人参股,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上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2、加强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核算。马克思曾经说过, “对银行来说最有意义的始终是存款”,马克思的这句名言,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银行的经营实践,为壮大资金实力,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对目前我们搞商业银行,马克思的这句话仍在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正视目前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存贷款利率大幅度倒挂。(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10.98‰, 三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加保值贴补率至1994年末已超超20‰,其资金成本大约是贷款利息收入的两倍)。由于一年以上定期存款比重过大,以致出现资金组织得越多,商业银行亏损越多,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将摆脱不了倒闭的厄运。我国之所以对存款保值,而不考虑贷款的保值与增值,原因可能在于片面认为企业资金利润率不超过15%,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在目前通货膨胀高达15%的情况下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已远远超过15%,适度提高贷款利率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尽快调整存贷款利率,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有利可图。

作为商业银行在国家存贷款利率未调整之前,必须辩证地看待“存款越多越好”,把组织资金的重点放在组织吸收一年以下期定期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上,通过降低资金成本来实现经营上的利润。

3、科学高效的运筹资金、使资金来源与运用保持相对的均衡。目前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仍然依据1984年制定“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实贷实存、差额控制”的办法,这种管理方法的弊端:一是资金跟着规模跑,筹措的资金常常因规模限制无法用足;二是长期资金短期使用,三年以上期的储蓄存款,大部分用于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不仅在利率上吃亏,而且增加了资金的闲置时间;三是信贷资金与汇差资金没有严格分开,给信贷资金充分运用增加了难度。有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西方国家通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来取代上述这种不科学、不经济的信贷管理办法,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共同管理,科学地搞好资金的长短搭配、时间搭配、风险搭配,达到规模、速度、结构的对称,实现以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为特征的利润最大化。

4、把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国信贷资产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沉淀多,据测算,1991年末,国家银行贷款中,逾期和催收贷款预计超过2200亿,是银行自有资金的1.6倍; 二是清收难度大,有相当一部分逾期、催收贷款已处于有帐无实的状态。沉淀贷款数额大、时间长,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信贷资金的周转和生息,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的问题,阻碍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对于资产存量不活,有的银行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逾期、催收贷款利息能收回,就不会影响经营利润,有的甚至采取放贷款收利息的办法实现虚拟利润,这更使得盘活资金工作容易被忽视。其实,先收息后收本金和放贷收息,虽然急功近利,解决完成利润目标的燃眉之急,但这种做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它对商业银行的长期经营十分有害。作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将盈利性建筑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之上,紧跟当前企业产权改革的大势,支持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采取多种方法、措施盘活信贷资金存量。

5、建立以贷款责任管理为核心的信贷风险防避制度。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环节。资产风险转移、补偿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的收益。在西方国家中,资产风险防避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措施,比如呆帐准备金和风险基金的提取,对贷款实行风险责任管理,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资信评估,加强对企业贷款的集中度管理,建立经常性的信贷资产质量监控制度,对债权根据条件可能适时转变为产权,增加抵押担保贷款,减少信用放款等等。上述方法虽然各有其优势和长处,具有功能互补的特点,但不可否认,其中的风险责任管理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因为风险责任管理是对操作资产的人的管理,它将资产效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所以它是最重要的管理,同时也是影响和制约其它一切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和推广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责任管理的力度。

6、不断拓展金融新业务,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机会。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改善负债结构,促进负债朝多样化、证券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货币信用存款过大,证券筹资比重过小;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比重过大,同业拆借比重过小。这不仅增加了负债成本,还波及了中央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给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反过来又破坏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运作环境。因此,商业银行筹资必须立足于多渠道,扩大短期的、低利率的信用卡和稳定长期的证券比重,缓冲存款债务直接压力。二是改善资产结构,逐步实现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流动化。随着金融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应着力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扩大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外汇买卖、租赁、票据贴现等资产的比重,分散信贷资产的风险。三是要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变即非资产业务,如信托、咨询等,近年来表外业务在国际商业银行中成为竞相追求的热点。美国主要银行这类“非利息收入”在1994年可望达到其总收入的40%,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也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促使表外业务有较快的发展。总之,金融新业务是获利潜力巨大的业务,目前我国的金融新业务尚处于初创阶段,因此可以说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拥有市场。

7、重新配置经营网点。我国专业银行的经营网点, 一般都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有部分网点,金融业务发生量很小,业务收入远远少于支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的配置必须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一是改按行政区划设置为经济区域设置,增加主要经济区域和集镇的网点数量,对于低效益和负效益的网点进行调整撤并;二是提高网点建设水平,加快业务处理电子化的步伐,对城市和重点集镇根据条件许可增设柜员机、电脑储蓄通存通兑;同时还应改善办公条件,对营业场所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装修,增强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对网点进行增设、撤并,提高装备档次,必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增加经营成本,另一是通过硬件投资改良,为银行带来“超额利润”,对此,作为商业银行在网点设置上应立足长远,科学权衡。

8、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内部岗位竞争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活力与效益取决于金融队伍的素质,队伍素质愈高,实现较多利润的可能性愈大,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队伍的现状看,素质明显偏低,真正懂得和善于经营核算人员为数甚少,懂得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和操作人数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首先必须重视和发挥人在生产力中第一要素的作用,构建适应商业银行运作的金融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不断优化金融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地说,一是改革进入制度,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金融专业人才;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坚持按“四化”标准和德才能绩标准确定干部的任用;三是对干部实行年度考核,凡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实行换岗和待岗制度;四是对岗位工作完成突出者,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选送到高等学校深造,并让其多享殊荣,多得实惠。

9、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过去专业银行因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因而也就掩盖了其经营性质,上级行对下级行工作目标考核带有“行政任务”的色彩,如今,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很有必要对经营目标考核按经营利润最大化要求全面创新,我们的设想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经营目标下达分指令性经营目标,与指导性经营目标。指令性经营目标,是下级行必须在期限内全面实现,它只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经营利润;二是盘活资金总量。指导性经营目标包括组织资金目标、盘活资金分项目标、利息回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新业务拓展目标等。之所以这样区分,笔者认为(1)就现阶段来看, 唯有经营利润与盘活资金对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最有意义,组织资金虽是基础,但在存贷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大量组织高成本资金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而盘活资金则不然,盘活资金则不然,盘活资金越多,资产质量越高,则越有利于本期及今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实现。(2 )指令性指标在抓住主要目标的同时,宜粗不宜细,让基层行在指令性目标的完成上增强自主运筹资金能动性。对如何实现指令性目标,上级行可通过细化指导性目标加以指导。这样,有助于突出经营利润在整个经营目标责任制中的分值和权重,保证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

为了调动基层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积极性,上级行应制定经营利润五五或六四分成办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亏损行应正视历史因素,实行划线管理,逐年下达减亏指标。

10、中央银行应加强宏观金融调控,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增货币发行管理,抑制通货膨胀。二是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法宝”进行宏观调控;商业银行面向市场、面向中央银行融资,及时调剂资金余缺。三是按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对于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于出现危机的商业银行应采取必要的援救行动。四是管理好金融秩序,强化金融法规建设,按照即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的要求,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多维金融关系,确保金融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标签:;  ;  ;  ;  ;  ;  ;  ;  ;  ;  ;  ;  ;  ;  ;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研究_利润最大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