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泳中医内科诊所 哈尔滨 150000)
收货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38号,王颖 13895812793
【摘要】近些年,由于生活环境及人体自身免疫下降等多重原因,造成湿疹患者逐渐增多。中医内科通过外敷内调等治疗手段,对诊治湿疹疾病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在现代中医内科临床中,湿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发作时溺水向四周分布倾渗而出,患者感觉到剧烈搔痒。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使用一般方法难以彻底治愈,而且可能导致患者皮肤内病毒扩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本文通过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探讨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从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50例,利用中医手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治愈 2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但疗效与病情有关,夹湿、夹瘀类湿疹痊愈率相对较低。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而且具有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湿疹;临床效果
前言 湿疹在中医内科是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属于过敏性疾病,多与机体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体质有关,其病因较复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瘙痒、糜烂、水疱渗出、丘疹、红斑等。多数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至病因不能及时消退或消退不完全而致病情转化为慢性,导致患者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为了探讨该病症有效治疗途径,本文选取 湿疹患者50例,均采用中医临床治疗法,疗效明显,现将中医治疗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 18?57岁,平均年龄(32.4±2.5)岁。患者湿疹类型分为:湿热型25例;湿盛型19例;血虚风燥型6例。
1.2临床方法
(1)中药内服:湿热型方剂组成:生地黄、马齿苋、六一散、车前草、板蓝根、生石骨各30 g;牡丹皮15 g;龙胆草、黄芩各10 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其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治疗药材,湿盛型方剂组成:白鲜皮、茵陈、车前草、生地黄、生薏苡仁各30 g;苦参、 泽泻、车前子、茯苓各15 g;生白术、生枳壳、生芡实、生扁豆、生黄柏、生栀子、黄芩各10 g血虚风燥型:白鲜皮30 g;苦参、生地黄、鸡血藤、丹参各 15 g;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当归、赤芍、白芍各 10g。对于头面部皮损患者加入野菊花、黄芩;对于上肢皮损患者加入姜黄;对于腰背部皮损患者加入杜仲、川续断;对于口周、耳周部皮损患者加入栀子、黄连、龙胆草等;对于外阴、肛周部皮损患者加入防己、黄柏等;对于下肢皮损患者加入牛膝、木瓜等。以上方剂用水煎煮取汁400mL,1剂分早、晚2次服用,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2)局部治疗:湿热型:生地榆、黄柏、马齿苋各15g;明矾5g,加入清水 300mL煮沸冷却后用毛巾浸药液湿敷,20 min/次,3次/天,皮肤干燥后氧化锌油涂抹患处。湿盛型:苍术、黄柏15 g加入清水500mL煮沸,药温高时熏蒸,药温适宜时清洗,2次/天,皮肤擦干后皮康霜涂抹患处。血虚风燥型:肤疾宁贴膏贴敷,连续治疗3天后,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抹患处,2次/天,待皮损处皮肤变平后,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2次/天。
2. 结果
本研究中湿疹症状疗效如下:
2.1近期疗效
治愈2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
2.2远期疗效
患者治疗结束6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4%。
3.讨论
从现代中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湿疹的发病机理与日常饮食失节、嗜酒、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有关,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在我国中医的古代文献中对于湿疹的介绍首见于《金匮要略》,指出“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在《医宗金 鉴》中认为其病机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我国现代中医学家将湿疹的病因概括为:不离“风、湿、热、邪”发病主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湿热内生,脾失健运,复感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或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从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其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湿疹、中度湿疹、慢性湿疹等类型。根据湿疹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湿热并盛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等:治疗方法中湿热型方剂中龙胆草、黄芩、生石膏均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车前草、六一散、赤芍、牡丹皮等均具有利水消肿、凉血消斑的作用,加之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共奏凉血解毒、清热除湿之功效。湿盛型方剂中黄柏、黄芩、栀子均具有泻热燥湿的作用;车前草、车前子、苦参、白鲜皮等均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生地黄可清热凉血益阴,加之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共奏清脾利湿之功效。血虚风燥型方剂中:白术、茯苓、党参均具有健脾、益气、燥湿作用;赤白芍、鸡血藤、丹参、当归等均具有养血、活血、润燥作用,苦参与白鲜皮加入可除湿止痒,加之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共奏除湿清热、疏风止痒之功效。另外,根据患者皮损部位特点,加用外用药物辅助治疗,可发挥止痒、促进皮损消退等效果,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湿瘆疗效较明显,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良,吴成敏.中医综合治疗皮肤湿疹临床效果探讨 [J].中医临床研宄,2014,09(16):111-112.
[2] 周连庚.浅析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 文摘,2013,27(50):251-252.
论文作者:王文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湿疹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黄柏论文; 湿热论文; 内科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