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中心小学校 1364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理念上是有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交际的需要。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句子作为习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该着重训练了。当然,“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根本。所以,在遭遇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后,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和改正。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讲到《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我全神贯注的听着,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新买来的手机,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地看新买来的书,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地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个“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有学生说“在家里,我时而吃饭,时而睡觉,时而写作业,时而看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地停下了,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 又如用“非......不可”造句,我启发学生:有哪些情况使我们“非好好学习不可?”有的学生造出了“要想成绩优秀,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做三好学生,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考上大学,非好好学习不可。”这时我再让他们汇总,于是就有了“妈妈总是对我说:‘嘉俊啊!你要想成绩优秀,要想做三好学生,要想考上大学,现在非好好学习不可了。’”再如“不但……还……”,很多学生都是造“她不但学习好,还乐于助人。”四年级还造这样的句子,显然单调了。于是我启发他们,除了在班里,在家里或社会中有没有可以用上这个关联词的?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句子“今天我在家不但帮了妈妈做饭,还和爸爸一起了打扫房间。”“昨天在超市里,妈妈不但给我买了好吃的零食,还给我买了学习机。”“今天早上天气还好好的,现在不但刮起了风,还下起了大雨。”这样的训练,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以下几点:
1.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又可以做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能不能换一种句式?沉默一会后,就有了“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让我不敬佩她?”“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她。”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造,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擅用手中的那把钥匙。
其实,在造句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造句就会文思泉涌,造句就会变成一件令人畅快的事,造出来的句子才精彩纷呈。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学生论文; 句子论文; 全神贯注论文; 要想论文; 妈妈论文; 好好学习论文; 词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