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上好小学阅读课指导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学生们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喜欢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智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思维;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29-01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要受思维方法的制约和支配,小学生进行阅读也离不开思维。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良好阅读学法运用的前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法指导实际上是可操作的思维方法指导。
何谓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在理解、吸收、运用思维材料过程,依照思维的规律而采用的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方式。思维方法一般有四类:动作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方法。
下面就四类思维方法的指导谈谈具体做法。
一、提问“怎么办”,指导动作思维
假如灯不亮,电工先检查灯泡,没问题,再看看灯头,有必要再检查开关、线路等,直到查出问题,解决为止。这一连串动作中的思维,或叫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方法反映在阅读课文上,则表现为阅读实践的方向、步骤、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内容出发,思考应该“怎么办”,选择良好的阅读流程:先做什么,再做社么,最后做什么。
例如教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故宫》,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动作思维并进行预习:先欣赏故宫图片,再来学习课文,学习之前,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欣赏这幅图画,欣赏完后课文应该怎样阅读?2、怎样读懂“看图学文”的课文?
教师这段简明扼要的提示语,所起的作用:第一,提醒学生要注意课文的特点;第二,根据特点,启动动作思维,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去初读课文。
二、提问“怎么样”,指导形象思维
阅读教学是怎么回事?就是培养学生看到书面语言,能够理解反映的客观事物。具体地说,学生读课文以后,能如见其人,如识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经其事,能明确其理,通其心,感其情。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写什么”、“什么意思”、“怎么样”等问题,展开形象思维,即通过想象、联想,在脑子里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生动的画面。
举个教例。教学看图学文《鸬鹚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接触课文,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评读:我们初读课文要慢点,一边读一边想:这里写什么?什么意思?怎么回事……这样就能真正读懂书。接着教师示范读第一自然段: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老师读完这句,脑子里很快地想:写什么?哦,这句写湖面。湖面怎么样?湖面像镜子。没有风,湖面平;水清清的,湖面亮;夕阳一照,湖面发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啊,这是多么美的湖面啊!)
就这样,教师一句句慢慢读,每读完一句,把思维过程口述出来。教师小结:怎么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把书中的人、事、物、景想象出来,要在脑子里不断画画;碰到重点、难点词句停下来,反复读、反复想。
三、提问“为什么”,指导逻辑思维
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文章描述的生活画面,刻画的人物形象在脑子里“还原”了。这还不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推测、综合、概括,这样就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举一教例。第十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有段雨来妈妈追打雨来的场面描写: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来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从字面上理解这段话不难。但铁头的话中有“话”,需要引问学生问个“为什么”;(1)为什么铁头要雨来往河沿跑呢?(2)“小英雄雨来”为什么要写他会玩水?
两个“为什么”,引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认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和逻辑力量。这里还必须指出,有时解决一个“为什么”,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并非一抓就难,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多个答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其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四、提问“怎么做”,指导创新思维
教师在讲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鼓励探究求新,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看法或见解。这些别出心裁的看法或见解,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的思维非常奇特。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创新点需要老师的呵护和肯定。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位教师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她问:“小朋友,假如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有的说:“我会跳出井口,看看天是不是真有那么大。”有的说:“我跳出井口一看,天好大好蓝好漂亮,我还看到地上有好多美丽的花。”老师评价说:“你的想象真丰富。”还有的说:“我不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因为我相信小鸟说的话,我不想离开我的家。但我希望小鸟下次来的时候,能送给我一只望远镜。”对这意想不到的答案,教师马上给予高度评价:“你的想法真奇特,有了望远镜,你在家里也能看到又大又蓝的天空。这这是个好主意。”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思维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无论是识字训练还是写作练习,阅读教学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阅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武德 教坛漫笔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6
[2]《小学语文教学》1993年 7、8期合刊
[3]《湖南教育》2012年5月 总第715期
论文作者:肖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湖面论文; 河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