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费尔巴哈论文,是一个论文,马克思论文,提纲论文,第一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一个特点是以批评旧唯物论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马克思一共批评了两种唯物论。一是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论,其中也包括费尔巴哈在内,一是单独批评费尔巴哈而没有论及其他唯物论。这一条在结构上就分为上述的两部分,但在思想内容上这两部分又是完整统一的。
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仔细研究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它是以“结果竟是这样”分为因果两段的。许多持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的论者重视的仅仅是这一部分的前一段,而忽视后一段。这样显然是不能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原意的。马克思的原意是注重后一段,即结果的那一段。马克思的意思是把能动方面让给唯心主义,这本身就是一大缺陷。唯物主义要把能动的方面夺回来,加以改造,使之得到正确的而不是抽象的发展。马克思在这里主张的是正确发展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
进一步理解这一主张,需要弄清能动的方面这一概念。因为这里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的。能动是自己运动,自己活动。能动的方面自然是事物自己运动,自己活动的方面。但是,思维、认识、实践,人都有能动的方面,而思维的能动方面、认识的能动方面、实践的能动方面、人的能动方面它们的含义很不一样。马克思在提纲里用的是不带主词的能动方面,这就需要仔细思索,究竟是指哪一个主词的能动方面呢?
在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时,他指的是思维的能动方面。因为这里讲的唯心主义是指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特别是指其中的黑格尔主义。正是黑格尔以其庞大的体系极大地发展了思维的能动方面,把思维过程变为创造事物的过程。
在马克思批评旧唯物主义放弃了能动方面时,他指的是与对象、现实、感性的主体方面紧密联系的能动方面。为此,必须先弄清与对象、现实、感性紧密联系的主体方面是什么。
在大工业及其产品如汽车、飞机这类对象、现实、感性那里非常明显地存在着两个方面,即大自然提供的物质方面和人的目的、意愿,计划以及人工努力的方面。这后一方面即人的方面就是对象、现实、感性的主体方面。没有这一主体方面大自然再发展一万万年也产生不出这类对象、现实、感性。那么,这种物化、客体化的主体方面是从何而来的呢?大工业实际上已经无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对象、现实、感性的主体方面是从人的能动方面转化而来的。就是说,是从思维的能动方面,认识的能动方面,实践的能动方面转化来的。如果人不想飞上兰天,就不会去思维如何制造飞机。这里需要的是思维的能动方面。如果关于飞机的思维没有转化为制造飞机的人的认识,飞机也是造不出来的。这里需要的是认识的能动方面。如果没有制造飞机的实践,飞机是永远不会有的。这里需要的是实践的能动方面。一句话,转化为对象的主体方面的是从人的能动方面。因此,马克思在批评旧唯物主义放弃了能动方面时,他指的是人的能动方面,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实践的能动方面。以下两个证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马克思认为:“自然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机车、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它们都是人类工业的产物;自然的物质转变为由人类意志驾御自然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它们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的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第358页)大工业产品是物化的智力, 这种提法表明马克思是把思维、认识、实践统统认作工业产品的源头的。就是说,大工业及其产品的产生仅有实践的能动方面是不够的,还要有思维和认识的能动方面。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对象化理论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因为人等于自我意识,所以人的外化的,对象性的本质即物性,等于外化的自我意识,而物性是由这种外化设定的。”“因为黑格尔把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所以人的异化了的对象,人的异化了的,本质的现实性,不外就是异化的意识,就是异化的思想,是异化的抽象的因而无内容的和非现实的表现,即否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21—122,第123,第133页)马克思的这些批判有两层意思:一,黑格尔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是根本错误的;二,黑格尔在这一根本错误的基础上对自我意识的能动方面所作的充分发展也是抽象的,就是说,黑格尔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后,就把人创建事物的运动变为思维的运动或概念的运动,又把人创立的事物看成是思维的产物。这样的抽象是极其错误的。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讲自我意识就是讲人,讲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讲人的异化,他对自我意识的能动方面的充分发展就是对人的能动方面的发展,不过是在抽象的、思辨的形式中进行这一发展的。在这一批判中,马克思用人的能动方面代替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能动方面。因此,他写下了大段大段的关于人的论述。他在论述人建立自己的对象世界时写道:“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的、具备并赋有对象性的即物质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物,既拥有他的本质的现实的,自然的对象,他的自我外化又设定一个现实的,但以外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不属于他的本质的而且极强大的对象世界,这是十分自然的。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可捉摸的和神秘莫测的东西。相反的情况倒是神秘莫测的。”“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已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同上书,第123、124页)马克思这些论述的意思很明确:对象世界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人创造的,而不单是实践创造的。这里突出的是人的能动方面,而不单是实践的能动方面。换言之,马克思对唯物主义的理解是必须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以上两个证据,前一个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论述,后一个是离《提纲》的写作只几个月的论述。但它们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样的,即都是强调人的能动方面在创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曾为列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
总之,马克思在主张唯物主义必须正确发展能动方面时,这个能动的方面是指人的能动方面,而不单是指实践的能动方面。因此,马克思主张的就是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这一思想是贯彻整个第一条的思想,第一条中所有的论点都是围绕这一思想而存在的。进一步的探讨,需要弄清一个问题,即什么叫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
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就是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当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时,讲的就是唯心主义对能动方面作了抽象的理解以及对它所作的抬高和夸大。从理论功能讲,唯心主义作为理论所能起的作用也只能是理解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求唯物主义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也只能是要求它对人的能动方面作出正确的而不是抽象的理解。
对人的能动方面作正确的理解首先是对它的含义作一个界定。这是正确理解中的应有之义。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同上书,第124页)因此,人的能动方面是指人有自然力、生命力,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目的、本性建立起各种物与事,安排自己的周围环境,乃至建立一个合乎自己理想的世界这个方面,换言之,这个方面是可以通过人的活动的外化、对象化、物化而转化为对象、现实、感性的主体方面的方面。近代大工业为这种转化提供了无数生动的例证。
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必然包含有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与受动方面的相互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唯物主义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与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人有受动方面就是说人的活动受制于各种条件,只能在这个具体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方面。因此,人的受动方面是第一性的,人的能动方面是第二性的。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就包含有必须依此顺序理解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的意思在内。相反的,那种把人的能动方面理解为可以任意发挥而不须考虑具体条件的理论就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反来理解这一提法,就是唯物主义必须知道,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唯有如此,唯物主义才可以正确地而不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方面。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的原因的揭示,指明了唯物主义正确发展能动方面必须掌握的一个原理。
那么,必须怎样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呢?马克思在第一条的第二个批评中,即在对费尔巴哈一个人的批评中提供了答案。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里要问,费尔巴哈研究了他想要研究的客体吗?他的社会历史表明,没有。就是说,他连人的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活动这种感性客体都没有看到,更不用说研究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并没有把人的一切活动都收入自己的理论视野,也没有把它们当作要研究的感性客体。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马克思这里指出的: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他不理解,当人通过自己的外化建立起对象时,人的活动就是客观的了,就成为感性的客体了。费尔巴哈看不到这种由人及其活动而生成的感性客体,当然就无法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了。总之,唯物论如果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那就必须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也是马克思对前面提出的唯物论应该怎样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这一问题的回答。
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人的活动,因此,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什么叫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说:“说一个东西是对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就是说,在这个东西之外有对象、自然界、感觉;”又说:“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同上书,第124、125页)照此规定,人的活动本身是对象性的活动,就是说,人的活动本身之外有对象存在,如果没有对象存在,它就不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活动必须与其对象共同存在,如果不是共同存在,那就不是对象性活动。人的活动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物。
现在要问,这一原理与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有何联系呢?唯心主义因为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就只能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唯物主义在知道了人的活动本身是对象性的活动之后,就获得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一个理论前提。这就是说,唯物主义是以此原理明确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一个含义的。
既然人的活动是与对象并存的活动,那么,人就必须依据这一对象开展活动,而不能不顾对象任意而动。依据对象进行的活动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费尔巴哈没有理解这一点,“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的活动……”对于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的唯物主义来说,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是永远不够的。因为人的活动决不会仅仅是理论活动,人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等活动都是真正人的活动,都是与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都应该成为唯物主认必须研究的对象。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其实是大大地缩小了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结果是对人的能动方面的忽视和放弃。忽视了人的理论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的唯物主义还能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吗?唯物主义所肩负的理论指导作用要求它把人的一切活动都看作自己必须研究的对象,都看成感性客体。唯物主义面对的世界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些世界与人的活动,人的能动方面无不相关。为了指导这个世界就必须研究这个世界。因此,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必须研究人的一切活动。既使最荒谬的活动,最荒谬的历史,只要是被人感知到的,被人看到过的,它就是铁铸的事实,就是历史。
费尔巴哈“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这里讲的是如何理解和确定实践。这是与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相联系的问题。人的能动方面包括实践的能动方面,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实践的能动方面才能理解人的能动方面,而正确理解实践的能动方面是从确定和理解实践开始的。马克思不同意费尔巴哈从某种特定的形式(犹太人的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实践的方法。这种狭隘经验论的方法无法真正理解和确定实践,因此更谈不上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按照马克思的方法,对实践的理解和确定必须从理解人的活动开始,先要把它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再进展到对实践的理解和确定,对实践的能动方面的理解,从而为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打好基础。
以上两个观点导致了第三个错误。“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实践活动乃是人的一切活动中最突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意义明显地与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联系在一起。实践活动有诸多的内容,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对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理解也是明显地与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正确理解人的能动方面必须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离开以下命题:人的活动本身是对象性的活动。这是说,人的活动一旦通过自身的外化,它就成为客观的活动了,就成为铁打的事实了。如果要改变这种客观的事实,只靠口头上的,理论上的活动是不够的,最主要靠的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即武器的批判。这就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提纲》第一条所包含的两个批评表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前一个批评讲的是唯物主义必须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后一个批评讲的是唯物主义必须怎样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后一个批评是从属于前一个批评的,因此,两个批评表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思想。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即唯物主义必须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思想既顺应了唯物主义自身逻辑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唯物主义必须概括自己时代精神精华的需要。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都只停留在自然观上,而无法达到社会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即无法在社会历史观上贯彻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理论原则。这样的唯物主义是不完整,不彻底的。完整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在社会历史观上贯彻了上述理论原则的唯物主义。这是唯物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
为什么在自然观上贯彻唯物论原则比较容易呢?因为在这里自然界与人明显地对立着,因此,自然界作为物质的体现者,人作为精神的体现者就比较容易确定,随之而来的谁先谁后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所有的物与事都与人相关,没有什么东西是与人明显地对立着的。因此,什么东西作为物质的体现者,什么东西作为精神的体现者就不容易确定了,由此引发的谁先谁后也就成为第二个不容易确定的问题了。为此,必须分析社会历史领域里的特点。和自然领域相比,这里的特点就是:有了人,而且人是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激情进行着活动的。因此,《提纲》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都充满了对人及其活动的分析,这就证明了这一点。
人是在不停地活动着的。但是,人的活动离不开对象。没有对象,人的活动就无法存在。人的活动受到对象的限制。因此,人有能动方面,又有受动方面。一旦确定了这两个方面各自的含义,那就能确定哪一个方面能作为物质的体现者,哪一个方面能作为精神的体现者,随之就可以确定谁先谁后了。人的受动方面是指人在进行活动时受到的种种限制,从人自身自然的限制到外在自然对人的活动的限制。由此可见,它是第一性的。人能按自己意志、目的、计划进行活动这个能动方面是第二性的。这一分析就找到了在社会历史领域里坚持唯物论原则的途径。依此顺序规定人的这两个方面是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含义之一。
但是,这一步仅仅是支持唯物论原则的开始。和马克思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相比,在人的受动方面第一性,能动方面第二性的层次上理解唯物主义,其实还带有抽象的痕迹。因为在《提纲》里,人的受动方面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还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只有到了马克思把人的生产活动确定为决定其他活动的活动,并由此把生产活动的受动方面的内容确定下来时,这种抽象痕迹才完全消除了。这里讲的生产活动的受动方面的内容是指生产活动受到的大自然的限制和社会领域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限制。总之,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对人及其活动进行探索的历程。正是在这个历程中顺应了唯物主义自身完整化彻底化的逻辑发展要求。
从唯物主义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讲,马克思提出必须正确发展人的能动方面这一思想又顺应了哲学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需要。
自从大工业诞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世界历史就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黑格尔这样描述这个时代:“人类被提升到一切的顶峰,这个顶峰高到令人头昏眼花的程度。但是人类为什么这么晚才想到重视人类的尊严,赞赏人类可与一切神灵同等并列的自由能力呢?我相信,人类本身受到如此尊重,这一点乃是这时代的最好标志。围绕在人世间的压迫者和神灵头上的灵光消失了,这就是一个证明。哲学家们正在论证人的尊严,民众得学着去体会这种尊严,他们不是乞讨他们的受践踏的权利。而是自己恢复——重新占有这种权利。”(转引自张世英著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9页)黑格尔已经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的精神是尊重人的尊严了,但他还没有把握住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他没有认识到如何尊重人的尊严。当他把人变成意识、自我意识、思维时,他就只是对人的尊严作了令人头昏眼花的抬高,忘记了人的受动方面,就是说,他对人的能动方面只是作了抽象的发展。
大工业表明,如果没有人,大自然是永远也不会产生出飞机、铁路这类对象和现实的。但也表明,如果是抽象地而不是正确地发展人的能动方面,那么,大工业及其产品也是无法产生或生存的。这里讲的抽象发展是指过高或过低估计人的能动方面。事实证明,过高地估计人的能动方面,例如想征服自然,不顾自然规律的人为努力等等,到头来都只会妨碍人的能动方面的发展。过低地估计人的能动方面,例如,等待条件成熟再行动的想法同样会妨碍人的能动方面的发展。对人的能动方面必须予以正确的发展。这乃是大工业时代,资产阶级独立行动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谁把这一点概括出来,谁就正确地握住时代精神的精华了。马克思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哲学就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标签: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