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原因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探析论文,成因论文,农产品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状况

在1992—2003年中美两国贸易额由12亿美元迅速增长至58亿美元,超过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1992—2003年我国以年平均12.6%的增速向美国出口农产品,出口额由5.5亿美元增至2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我国第12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同期,由于美国农业资源丰裕,农产品生产优势十分明显,以年平均16.6%的增速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我国从美国进口额由6.9亿美元增至37.6亿美元,我国对美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成为美国农产品第5大出口市场。

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大国之一,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左右,加上受到一些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贸易经常成为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焦点,即便如此,中美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仍然不断增长。本文拟通过CMS(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模型探析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并以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探讨其贸易增长的特征,以期判断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竞争关系,为加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建议。

二、分析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CMS(Constant Market Share)模型

设X(t)为A国在t期对B国的出口额;X[,i](t)为A国在t期对B国商品i的出口额;X(0)为A国在基期对B国的出口额;X[,i](0)为A国在基期对B国商品i的出口额;m为B国从基期到t期总进口增长率;m[,i]为B国从基期到t期商品i进口增长率。

式(2)将B国的进口增长分解为3个部分:需求因素导致的进口增长,即B国的总进口的一般增长推动贸易额的增长;结构变动因素导致的贸易变动,即从基期到t期由于A国对B国的出口商品构成变化导致的贸易额变动,如果A国出口商品集中在B国需求较旺的商品上,则表明A国出口商品对B国的目标市场变动的反应能力较强,推动了A国出口的增长;竞争力因素的作用,我们将剩余未被解释的部分归结为竞争力变化因素导致的贸易额变动。

(二)数据说明

本文中的农产品范围包括SITC第0条、第1条、第2条中22款和29款以及第4条,根据SITC Rev.3商品分类法将所有农产品分为17大类,没有包含林产品。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其中中美双边贸易数据为中国的进出口数据。

三、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增长成因分析

在考察期内,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了近15亿美元,其中竞争力增强和需求增加因素导致的出口增长分别占到2/3和1/3,而结构变动因素的贡献则微不足道。

(一)需求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量由1992年的331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37亿美元,几乎增长了1倍,这一庞大的市场自然成为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追求的目标市场。1992—2003年的前6年美国农产品市场增长了48%,后5年增长了30%,由需求因素带动了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前后两阶段分别增长了2.65亿美元和2.59亿美元,对增长的贡献额分别达到87.78%和21.53%。由此可见,巨大的市场需求容量是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需求因素对出口增长的重要性已有较大幅度下降。

(二)结构变动因素

近年来美国进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杂项制品、谷物、饮料、乳蛋和动植物油脂,其中杂项制品的进口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2.7倍;蔬菜水果、动植物原料、动物油脂、油籽和水产品需求量增长速度居中;活动物、肉、糖、咖啡茶叶等调味品、植物油、饲料需求基本平衡,增长量不大,而烟草则呈现负增长,11年间进口量减少了10%。同期,我国对美出口农产品增长较快的有活动物、饲料、谷物、杂项制品、动植物油、脂及腊、动物油、脂等,分别增长了35、17、60、16、11和97倍;出口增长速度中等的有肉、蔬菜水果、糖、水产品、动植物原料、油籽和植物油;出口增长较缓的有乳蛋、咖啡茶叶等调味品、烟草和饮料。

可以看出,我国杂项制品、谷物和动植物油、腊等类农产品较好地适应了近年来美国高速增长的进口需求,而饮料和乳蛋产品则没有能够实现有效供给,在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活动物和饲料则是近年来美国进口需求低迷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快速增长并未能有效拉动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分析表明,我国针对美国市场的农产品出口结构未能根据需求变化作出快速调整,计算结果表明其对出口增长量的贡献率前期为6.15%,后期为-0.92%,尽管这一数值并不大,但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未能对美国市场进行有效地开拓,而将目标市场过分地集中在亚洲地区。

(三)竞争力因素

表1的计算结果表明,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贡献值达到9.92亿美元,前期对增长额的贡献率为6.07%,后期更达到80.02%。我国农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由1992年的1.6%上升至2003年的3.2%,17类农产品有14类市场占有率上升。但真正推动出口增长的还是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我国对美国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和动植物油、脂及腊为主,分别占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48%、24%和11%。而从美国市场来看,中国农产品中的水产品、杂项制品、蔬菜水果、饲料和糖类份额在3%以上,其中以水产品市场份额最大,达到8.6%,饲料在出口量连续快速增长下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由原先微不足道的0.8%上升了5倍,成为美国该类产品的主要供给方之一,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较低。我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提升与我国近年来在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上表现出的趋势是一致的,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越来越高,农业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出口越来越集中到水产、蔬菜等优势产品上,水产品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亮点,已经呈现明显的出口导向性倾向,该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6.5%上升到2003年的24.7%,迅速飙升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水果蔬菜作为我国农产品出门的主力军之一,其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这些产品大体属于生产技术比较简单,劳动投入比较密集,其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凸显了我国农村现阶段要素结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表1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分解 (万美元,%)

1992—1998年 1998—2003年 1992—2003年

增长因素

绝对额贡献率

绝对额

贡献率 绝对额贡献率

需求因素2649687.702586621.535125034.38

结构因素1857 6.15-1866-1.55-1376-0.92

竞争力因素

1831 6.079614380.029921666.55

合计 30184

100.00

120143

100.00

149090

100.00

四、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增长成因分析

1992—200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增长了30.7亿美元,其中结构因素起主导作用,需求因素其次,而竞争力因素的贡献则呈负值。

(一)需求因素

1992—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41亿美元增长到154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中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目标市场,但是在前后两个阶段表现迥然,前期进口量呈下降趋势,后期则大幅攀升,在这一有利的市场因素带动下,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中的总需求因素的作用由前期的4.80亿美元变为17.74亿美元,对出口增长量的贡献也由63.65%转变为85.69%。

(二)结构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结构变动因素。近年来,我国进口需求较多的是油籽、肉、动植物油、腊和蔬菜水果,其中油籽增长了175倍;进口需求速度中等的是活动物、乳蛋、水产品、动物油脂、植物油、杂项制品和饮料;进口需求增长较慢的是咖啡茶叶等调味品、饲料、烟草和动植物原料,谷物和糖类的进口量在国内外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甚至出现下降。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增长速度较快的是糖类、饲料、杂项制品、饮料、油籽、动植物原料和动植物油腊;增长速度中等的有肉、乳蛋、蔬菜水果、咖啡茶叶等调味品;增长速度缓慢的是活动物、水产品、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谷物和烟草的出口呈现下降趋势。

表2 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增长因素分解 (万美元,%)

1992—1998年1998—2003年1992—2003年

增长因素

绝对额

贡献率绝对额贡献率绝对额贡献率

需求因素

4799963.65 17738585.69 19181262.55

结构因素

1363318.08 56538 27.31 17140855.90

竞争力因素 1377618.27 -2691813.00 -56583

-18.45

合计 75405100.00207005

100.00 306637

100.00

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满足了我国对油籽和动植物油脂的需求,分别增长了94倍和322倍,显示了极强的结构转换能力。产品适应目标市场的能力可以通过计算斯皮尔曼相关指数来衡量(孙笑丹,2003),考察期内美对华农产品反应度指数为0.272,而同期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反应度指数仅为0.14,这说明美国较中国更具有较好地适应对方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美国保持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这种能力的呈现与《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认为《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有效地推动了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结构转换。

(三)竞争力因素

在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却在下降,竞争力因素对美国对华出口的贡献率由18.27%下降为13%。美国农产品由于受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竞争的影响,其主要产品在中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却大幅下降。如美国对华出口主要农产品油籽,原先中国进口市场几乎由美国完全把持,而随着巴西等国大豆的参与,其竞争优势不断降低,市场占有率由94%下降到51%;同时,原先美国对华出口主要农产品——谷物的市场份额也明显缩小,由15%下降到8%。但是美国在杂项制品、动植物油腊、饲料等产品上的竞争力还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整体以需求因素为主,但双方出口增长的具体原因存在差异

综合进出口来看,导致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成因是总需求因素,其贡献率达到53%,结构变动因素次之,贡献率达到37%,竞争力因素接近10%。主要原因是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为主。具体到各方而言,中国对美出口农产品的贡献已由总需求因素逐渐转变为竞争力提升因素,而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是因为我国农产品进口需求旺盛,美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转换能力强,其出口结构适应了我国近年来的产品需求结构变化,且作用越来越大。

(二)我国对美农产品出口策略应继续提升竞争力,并有效推动结构转换

美国已把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一些国外市场作为重点来加以开拓经营,政府也将把向这些国家出口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供更多的出口便利。我国农产品市场容量巨大,因而必将成为美方的重点目标市场。美方通过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迫使其他国家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努力扩大其优势农产品的出口,美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显著增加也可以视为这一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将会有进一步扩大。而我国要迅速增加对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却不小,我国对美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后期主要是依靠竞争力提升即通过挤占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实现的,在当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性越来越关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必将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培育针对美国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出口渠道的畅通,包括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等,加大对国外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都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量的增长。

标签:;  ;  ;  

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原因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