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教师之“无为”论文_陈梦心

课堂上,教师之“无为”论文_陈梦心

广东省深圳市盐港中学 518083

摘 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这个角色是这样界定的:“平等中的首席。”什么意思呢?我以为,“平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中心、学生仆从、教师“有为”、学生“无为”的被动学习局面,建构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氛围;“首席”是指教师因为具有学识上的领先性和思想认识上的成熟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领和调控的作用,即在引领和调控教学过程中“有为”,在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中“无为”。

关键词:有为 无为 孔雀东南飞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这个角色是这样界定的:“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具有“首席”地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有为”与“无为”呢?

教师的“有为”体现在深入专研文本,精心备课,并在师生对话中恰当引领与调控,把握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目标与进度,即时反馈教学成果。教师的“无为”体现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自己只是做一名参与者。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做到“有为”常常有余,而要“无为”则不是那么容易。课堂上教师若要做到“无为”,就必须在课前做足“功课”: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文本,根据学情,删繁就简,精心制定学习目标;透彻分析学生认知与参与学习的状态,恰当设计教学程序,学习问题设计首先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体现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富有启发性等特点;精心设计《导学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会学、学好;精心设计一些必需的学习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预设调控措施;还要制定出学习反馈措施,从而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无为”收获“无所不为”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上教师若要做到“无为”,就必须大胆地放弃主动教学,全力打造民主教学氛围;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的手段保障学生主体参与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拟定教学目标,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珍惜每一束智慧的火花;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问,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做到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提,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应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内容教师不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自主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时可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组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发挥同学们的集体智慧,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帮扶而达到集体性的进步,创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交往的重要平台;课堂讨论根据必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分别采用诱导讨论式、答疑讨论式、点拨讨论式、自学讨论式和自学答疑式等;教师要具备宽容大度的胸襟,把“很好”或“你还需努力”一类表扬、鼓励语挂在嘴边,绝不简单地否定学生探索的结论,绝不伤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感受主动参与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如教授《孔雀东南飞》时,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寻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点,把握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的深度,进而决定学生学习的宽度。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程序:

一、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凭借已有的文言知识,借助课文注释和根据语言环境自主学习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和“相”、“自”、“适”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并根据课文前后的导语及思考练习、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来预习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二、分组讨论探究,提出问题,确定问题

各小组通过质疑、讨论,先自行解决那些学生自己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由组长把意见不一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中到课代表那里,交给老师;最后由老师和几个小组长进行筛选、整合,确定出以下几个中心问题:

1.兰芝如此美好的品行,为何却遭焦母的虐待直至被遣?2.古代妇女地位不是很低下吗,那么焦母为何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3.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被认为奇耻大辱,遭人鄙弃,为何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以至于县令太守都来为儿子求亲?4.刘、焦最后双双殉情,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他们的爱情观吗?5.故事尾声二人合葬后出现的“连理枝”、“鸳鸯鸟”的浪漫奇幻情节,对于渲染故事有何意义?6.对刘兰芝焦仲卿自尽殉情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通过研讨衍生新知识)

这堂课,除了安排配乐音频朗读课文外,我完全交给了学生主导,而我基本“无为”。其中,我采用小组学习讨论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分合合,气氛之热烈、思维之活跃和“主体性”发挥的充分程度非常好,我个人也很享受学生自主学习带给我的惊喜。

课堂上教师若要做到“无为”,还要不断排除来自自身心理上的一些干扰。一个是不能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错误地归咎于教师“无为”、学生“有为”的教学改革,从而半途而废;一个是课堂的节奏偏慢,为赶教学进度,而虎头蛇尾;再一个是学生课堂讨论出现偏差,担心教学效果,而轻易放弃。尤其面对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常常听不懂,看不懂,面对学习任务“心有余,力不足”,我们老师更不能放弃。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无为”,要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辩证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用“无为”达到“无所不为”,我将为之追求不懈!

论文作者:陈梦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课堂上,教师之“无为”论文_陈梦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