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充实”,是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也是对作文内容最传统、最基本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 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是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也是对作文内容的两项最传统、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作使其做到内容充实呢?
一、什么是“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记叙事情,能够写出事情的全貌及其重要细节;议论问题,能够运用充足的论据阐明问题的实质。
二、内容不充实的原因分析1、积累不足,空洞无物。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能干的女子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亦如此,如果考生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材料过于陈旧贫乏,写作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拼凑出来,作文内容也是平淡、枯燥,满篇假、大、空。
2、选材不善,主次不分。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充实,文章自然生动丰满。但我们所说的材料充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而很多考生恰恰犯了这个毛病:写记叙文时,由于叙述多件事且无主次详略之分,导致所有内容都不具体充实;议论则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典型事例和精确的理论依据,或者只是论据的简单罗列。
3、雕琢不够,枯燥无味。
简单叙事 ,没有 生动细致的 描写; 叙述没有中 心,东 拉西扯,使得故事不完整;议论空泛,只罗列名人名言或事例,缺少自己的见解;列举或编造虚假事例,缺乏典型性。这些都是内容充实的死敌,是写作中的硬伤。
三、使中学生的写作做到内容充实的策略1、积累占有丰富的素材。
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胸中有丘壑”,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那么丰富的素材从哪来呢?(1)拥自然入怀。观 赏日月 星辰,凝思山川河流。风 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然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
(2)和社会握手。社会生活,也是我们写作的泉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关注家长里短,放眼环球世界……只要你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关注这个世界,即使是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也能为我所用,任我驱遣,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
(3)与课本交流。课本是编者的心血凝聚,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思家爱国、名人事例、名篇名句、典故诗词等方方面面。如能抓住课本,广采博记,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因时因地,巧妙化用,必能开掘这 五彩缤纷的“花圃园地”,创造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精粹美文。
2、合理选择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注意材料选择与使用的切凿、典型、新颖。
(1)材料要切凿。真 情实感 ,材料切凿,是内容充实 的根 基。作文需要真实,但这个真实,不是仅仅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应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考生写作时根据为文需要,在把握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编造故事,代人立言,编拟“格言警句”,来丰富文章内容。但反对考生反复运用陈旧素材,缺乏创意地胡编乱造。例如,不少考生曾一度沉迷神游太空、时间旅行、神鬼传奇、梦中奇遇等缺乏底蕴和真实体验感受的题材,这不仅无益于文章内容充实,反映出的也只能是学生积淀不足和生活感悟力的缺失。
(2)材料要典型。
材料典型,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最佳效果。
写记叙文,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身份、职业等特征的材料。
例如有同学写一位教师,为了突出其工作负责、富有生活情趣的特点,选择他平时衣着总是一丝不苟、但有一次匆忙中忘记照镜子而使一绺头发高高翘起、惹得全班同学乐不可支的材料来写,同时还写了他作业批改认真负责,以致有调皮同学故意测试他,都逃脱不了他的“火眼金睛”。这样写就既真实又生动典型,突出了人物个性,丰富了文章的情趣。
(3)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材料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类材料可能是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带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旧材料。如果材料旧却又老生常谈,或者,材料虽新却严重撞车。由于不能给人新信息,所以也就不会让人感觉到“内容充实”。
3、材料如何表达?
(1)要分析扣题。要让材料与话题中心挂上钩来,突出强调材料中与话题中心有关的内容。可以是叙述中的分析扣题,也可以是事例叙述完了之后,用小结分析。提倡另起一段。
(2)考虑对材料是描摹还是概述。一般说来,是散文,描摹为好,是议论文,概述或者平实叙述为好。
(3)不能堆砌材料。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用观点统率,再注意详略处理。
(4)选材切忌“撞车”。
选材要新颖,所以使用材料之前,花上两三分钟时间,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万一挑来挑去,还是青菜萝卜“大路货”,如何是好?设法放一点“味精”。
(5)一材多用。
“材不 在多,会用则灵” 。善于用例,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种用途,说明多种道理,只要用得好,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这样能有效减少考场作文时用例雷同现象。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论文作者:靳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材料论文; 内容论文; 事例论文; 典型论文; 文章论文; 考生论文; 真实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