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国际化与本土化--走出AHCI与相似指数的神话_哲学论文

中国学术国际化与本土化--走出AHCI与相似指数的神话_哲学论文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走出AHCI及类似索引的迷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迷思论文,本土化论文,中国论文,化与论文,索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勇

《中国社会科学报》组织关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讨论,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题目。由于我的研究领域是哲学,所以我将主要讨论中国的哲学研究。这次讨论的组织者将本土化与国际化并列,我觉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哲学研究而言。迄今为止,所有的哲学都是由“西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词限定的哲学,以后是否会发展出像超文化科学一样的超文化哲学,及其是祸是福,也不得而知。因此至少就哲学研究的对象而言,本土化是一个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哲学研究的方法是否因哲学研究的内容而本土性,而也必须具有本土性,可能不是一个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

我想在这里主要谈一下中国哲学研究的国际化问题,而且我想从我所观察到的AHCI(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的迷思开始。许多中国学者和学术机构把一个杂志是否收入AHCI看做该杂志是否具有高质量的标志,而在AHCI发表的文章就自然地受到重视。收入其中的期刊的多少和在收入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的多少,便自然成了衡量中国哲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说实话,也许自己是孤陋寡闻,到美国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直到最近几年,因为国内的一些作者和读者经常问,我本人主编的中外比较哲学的英文季刊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是否收入AHCI,我才开始对此有所了解。事实上,跟一些被更广泛运用的《哲学家索引》(Philosophers' Index)、《宗教索引》(Religion Index)和《亚洲研究文献索引》(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等由相关的学术机构编辑不一样,AHCI是由Thomas Reuters出版的一个商业性的期刊文献征引索引(该公司还出版有关社会科学的SSCI和有关科学的SCI)。当然不容置疑,AHCI收录了很多高质量的杂志,但应当指出的是,也有很多高质量的哲学杂志不在其收录范围,而收录其中的杂志也并非都是高质量的(如果去看一下其中收录的非常少量的中文期刊,大家就会对此有所体会)。另外,他们也并没有请各个学科的专家对申请收录的杂志进行评审。一个期刊能否被收入其中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其是否按时出版。所以虽然在国内和港台的一些同仁的催促下,我最近成功地将本人主编的刊物列入其中,却并不特别引以为荣。

我想国内人文学界之所以重视AHCI,主要不是把它作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是学术评价的指南。相反,像上述的《哲学家索引》这样的资料之所以得到英语世界哲学研究者的重视,则主要是因为它是重要的研究工具。我上面提到学术研究的方法也可能有本土化的问题,但我想至少有一点应当是共同的,这就是学术研究应该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某个研究项目之前,必须对有关问题的现存文献有充分的了解,并确定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与前人不同的独特见解,或者是发前人之未发,或者是纠前人之谬误。这就是为什么像《哲学家索引》这样收录广泛的资料(它不仅收录的哲学期刊包罗万象,而且还收入专著、论文集和论文集中所收的论文,且大多都有摘要),对于英语哲学研究学者来说就非常有用。当然西方学者也有盲点,这就是他们基本上只关注西方学者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对其他国家的学者(包括中国学者)用非西方语言发表的学术成果则似乎可以理直气壮地加以忽略。在我看来,这对从事中国哲学和其他非西方哲学研究的西方学者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我本人主编的杂志,就试图通过向西方学者介绍中国学者的中文研究成果,在这方面作些贡献。我们以前曾发表过一系列中国学者关于孟子、慧能、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熊十力等的中文研究成果的长篇综述文章,而且在书评栏目,我们每期都有一些篇幅来评论和介绍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中文近著。

虽然我们的这种做法也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国际化,但其主要目的是要帮助西方学者了解当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所以我想还是要回到中国学者自身的研究上来。我也经常收到国内学者的来稿,评审者对这些稿件最多的意见是,他们没有发现这些文章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就是看不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跟已经发表的相同问题的文章和专著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这些文章对当代学者的研究,甚至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当代中国学者自己的中文文献都很少涉及。这个问题当然在中国学者的中文著作中也存在。例如,到图书馆去看一下,可能有几十本研究孔子、孟子、老子或者庄子等的当代专著,但他们很少讨论相互的观点,因此每一本都仿佛是当代学者在其所研究对象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其结果就不只是不可避免的重复研究,而且也妨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因为学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正常的学术争论。当然我知道,大家在自己的著作中不讨论别人的观点,原因可能很多,例如怕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等。不过我也听到一个似乎很奇怪的理由:讨论、包括批评别人的观点对作者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但反而会增加被讨论和批评观点文章的征引率。因此我觉得,中国哲学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就是要走出AHCI及类似索引的迷思。

标签:;  ;  ;  ;  

中国学术国际化与本土化--走出AHCI与相似指数的神话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